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刘昌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系统观点出发,提出节水农业的系统框架,并针对华北平原农业用水情况,就各种节水措施的应用与潜力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节水管理,讨论了水量调控的若干原理问题。
  • 论文
    叶青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系统讨论华北平原地貌体系的时空分布,与形成营力的内在联系及其演化历史,宏观评价平原环境演化的趋势。
  • 论文
    毛政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论述了山地高度气候带与纬度气候带在形式上的联系和物理成因上的区别;在达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划分山地高度气候带的基本原则,并提出山地最基本的气候型有四个,即高山气候,谷地气候,坡地气侯和高原气候。
  • 论文
    马永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阐述了瞬变人口统计方法的基点,并针对谷瞬变场所的主要特征,设计了统计参数,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式,从而可将其动态人口换算成便于编制城市人口地图的常态人口。
  • 论文
    陈初才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方志是反映各种区域时空实体的文化载体。方志的演化可分先秦至西汉。东汉至南宋和南宋以后三个时期。与西方方志比较中国方志具有重区内、轻区间;重人文,轻自然和含“天—地—人”的原始系统论等特点。新方志可有资料性、知识性和研究性三种类型。创新方志应该从“方志乃一方全史”说中解脱出来,加强区域研究。
  • 论文
    秦其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林超先生是我国当代地理学家。1909年4月13日生于广东省揭阳县,1926年入岭南大学文科,次年转入中山大学哲学系,1929年又转入地理系,1930年毕业留校任教。1934年入英国利物浦大学作研究生,1938年夏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金陵女子大学教授和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1940年转入中国地理研究所工作,1947年任该所所长。
  • 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傅伯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渭北旱原土地类型结构的研究,根据土地类型空间组合结构、时间演替结构以及数量质量结构的一致性,自下而上组合自然小区。揭示了各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主要存在问题,提出改造措施和合理利用方向。
  • 研究报告
    王开发, 孙黎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孢粉资料,讨论了利川地区古植被和古气候。
  • 研究报告
    王立伦, 王平, 苏珍, 蒲健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冰川水体中元素分布的地球化学规律,水化学、痕量元素含量、氚含量的分布特征及与冰川环境的关系。
  • 研究报告
    曾尊固, 陆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模比系数法,按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农业结构三类指标,将江苏省65个县(县级市)划分为8个乡村经济类型(含12个亚类型),以便为乡村发展的宏观决策和分类指导提供参考,为开展江苏乡村地理的选点调查打下基础,对乡村经济类型的研究方法作初步尝试。
  • 问题讨论
  • 问题讨论
    彭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许多学者把高原隆起作为季风形成的必要条件,本文认为把在现代的位置上“削平”高原而模拟出的结果推广到早第三纪是不妥的。因为根据古地理和古地磁资料恢复的青藏高原早第三纪位置与现代有着巨大的差异。我们试图重建青藏高原隆起的动态模式,提出在早第三纪,中国已经存在古季风的初步认识,而青藏高原的隆起,只是使季风环流进一步加强,中国气候图式因高原隆起而趋于复杂化。
  • 综述
  • 综述
    顾朝林, 熊江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边缘区的基本概念,城市边缘区研究产生背景、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动向,并认为我国城市边缘区的研究具有宽阔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综述
    李宝庆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土壤水的理论研究及共方法、应用性研究的进展情况。
  • 书刊评介
  • 书刊评介
    思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从1984年《地理研究》开辟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这个栏目到现在已经有五年历史了,尽管这个栏目很小,仅占学术刊物的一角之地;所刊登的学位论文,据不完全统计,也只占全部地理学学位论文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它已经起到了它所应起的作用,扩大了地理科学这一部分宝贵财富的社会效益,为地理界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和学位的园地”1),作为文献,它也是青年地理学家的第一个记录,并且使我们从中看出,新一代的地理学家正在继往开来,茁壮成长,予示着未来地理学的光辉前程,这是值得我们广大地理工作者高兴的。
  • 书刊评介
    徐建红, 姚祖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最近读到英国著名地理学家M.J.Kirkby所著的新书《Comuter Simulation in Physical Geography》《自然地理学的计算机模拟》),由John Wiley出版社于1987年11月在英国chichester出版。这是一本教科书性质的参考书,其主要内容有二部分,一是自然地理学的各种模型及其在计算机上的实现,二是如何建立计算机模型以及如何检验之。本书的主要内容曾被列为1985年曼彻斯特国际地貌学大会的专题报告。综观全书,我们发现它有四大特点,即地理性强,内容新颖,方法实用,可读性强。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报道
  • 报道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北京市第五、六届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全新世副主任委员、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新生代古地理研究的开拓者周延儒先生,因病不幸于1989年7月18日6时47分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终年八十岁。周延儒教授1909年生于浙江省新登(今富阳)县。193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
  • 报道
    过宝兴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经学会理事会批准于1988年11月1日至4日,在武汉召开了《自然地理学与中国区域研究和资源开发》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各类高等院校、科研和出版部门,计32个单位的50余位代表和来宾。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40余篇。
  • 报道
    刘彩堂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径流实验室创建于1965年,是国内目前仅有的两个降雨径流实验室之一。该室可以模拟天然的降雨径流过程,探索径流形成的基本规律,为流域数学模型的研制提供实验依据,并可为各种水利工程的降雨径流计算提供实验数据。目前该室的全部实验过程与数据采集及处理均由微机控制,实现了自动化。该室模拟降雨器的突出特点是不仅可以模拟降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而且可以模拟雨强在流域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