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胡序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回顾了中国科学院经济地理部(原经济地理研究室)三十年来所走过的道路和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 论文
    王广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连续和离散线性水文系统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论述了离散线性水文系统模型的稳定性,其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着重说明了现有常用几种水文模型均是离散水文系统模型的特例,提出了离散线性水文系统模型参数确定的四种方法,并给出了算例。
  • 论文
    黄春长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土理化性质与风化成壤类型,孢粉分析与植被,人类聚落位置迁移与河流水文和气候干湿变化关系等,阐明了渭河流域全新世包含三个寒冷干旱—温暖湿润气候变化旋回,每一旋回的周期约为3700年。现在处于第三旋回暖湿阶段后期,隋唐以来的气候状况还将延续500年左右。
  • 论文
    孙安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美国西部山地资料,依据宏观地理因素和局地海拔高度因素从各种气候区域和不同纬度上选择典型坡地研究了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
  • 论文
    尹绍亭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试图探讨云南特殊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所导致的民族源流的多元性、民族分布的复杂性、民族经济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民族社会发展的差异性这些在民族地理学中至为重要的课题。
  • 论文
    高抒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回顾了百年来地貌学思想的发展历史,论述了台维斯理论体系对地貌学的贡献及其现实意义,分析了本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地貌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特点和标志。
  • 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陆大道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大渤海地区作为一个整体,从地理学角度论述了本地区开发的战略地位和在开发中必需注意的重大问题及要求。
  • 研究报告
    崔蜀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一些图集等将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北部的理塘河标注为无量河。作者从有关地图、历史文献考证了无量河并非理塘河,而是今日的水落河。
  • 研究报告
    林少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利用遮蔽区域中二个测点的同步遮蔽角和方位角资料,就可计算出所测区域中任意一点的遮蔽角和方位角序列,并清除了经纬仪高度对遮蔽角的影响。配合太阳视运动轨迹,用图解法或数值计算法即可求出相应点的实际日出、日落时间和可照时数。
  • 问题讨论
  • 问题讨论
    王铮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述了地理学界对理论地理的不同认识及作者本人认为由三个理论地理学分支构成的理论地理学体系。
  • 综述
  • 综述
    张凌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要地介绍和总结了国外学者在旅游地引力模型上所作的研究以及作者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工作和探索,并对引力模型理论发展的可能趋势作了初步的分析。
  • 综述
    于静洁, 刘昌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近年森林作用讨论入手,回顾了20年代以来森林水文各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何凡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应用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山东运河的开发历史及其对沿运地区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的影响,作一次较为全面的研究。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着重研究其开发历史,分元、明、清、三个阶段加以论述;第二部分从城市的兴起、商品经济的繁荣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窥视运河通航给沿运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契机和动力;第三部分从水系的迁徙离合、河流的拦腰截断以及沿运湖沼洼地的形成与演变,探讨山东运河开发对沿运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最后,总结山东运河开发的经验教训,并对今后山东运河的治理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提出几点建议。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陈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论文研究工作围绕自然地图中类型图的地图概括展开。论文将自然类型图的地图概括分为编辑的概括与图面图形的概括两部分进行研究。以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将地理分析运用于地图概括。论证了由自然地理单元轮廓界线图概括后派生单要素类型图的理论依据,并经过机助图形概括的试验证明了可行性,获得了良好的统一协调与视觉效果。保证了一定的地理精度。此方法经过进一步优化、完善,适于建立自然类型图地图概括的专家系统。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汪亦兵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工业化历程中结构变化特点的研究表明贸易作为促进发展的基本机制因素之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即直接效应、乘数效应和动态效应,其中贸易的动态效应是工业化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致性的分析说明贸易变化与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时间维)、工业化不同发展水平(空间维)之间具有强烈的相关性。对贸易政策的探讨进一步从充分性上说明了我们的结论。显然,任何具体理论的透明分析都必须通过实证加以说明。本文用以实证的例子主要是基于本国的。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师长兴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分析河口三角洲的沉积环境,河口河道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河口三角洲不同沉积相特性及三角洲沉积发育规律。主要的结论有:河口河道发展过程中,河床比降与河槽宽深比的变化及对比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其对比关系影响水流的挟沙力,同时也反映了河槽的冲淤变化;河口三角洲沉积发育规律与河口河道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把河口三角洲的沉积发育过程概括为四个阶段;系统划分了黄河河口三角洲瓣沉积相;沉积物中大部分元素含量与粒度组成有很好的关系,Na、Sr、Ba、Ce含量在陆相及滨海相中存在明显差异,Sr/Ba比值的变化与其它河口三角洲相反,从陆向海减小,Sr/Ca、Ga/te比值以海相为大。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史旭翔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文对我国制糖工业发展及布局进行了系统的、区域的、综合研究。食糖消费需求及糖料供给量影响制糖工业发展及布局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第一节研究了我国居民到2000年的食糖消费需求及其动态过程,分析了城乡之间消费需求及差异。首次划分了我国十大食糖消费类型区域,研究了区域消费差异及动态过程。第二节对甘蔗及甜菜糖料供给进行区域分析,针对糖料分布的南北两大型构造,对二十多个糖料生产基地生产潜力,2000年可望达到的生产规模上限进行了评估。在消费短缺态视下,食糖外贸进口政策及战略对我国制糖工业发展和布局影响较大。第三节分析了今后我国汇收支结构的趋势及进口食糖比较成本,提出了我国制糖工业的战略方向、重点步骤。以上述三节研究作为基础,第四节和第五节研究了2000年我国制糖工业发展的总体规模和区域规划。并对制糖工业发展及布局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今后制特工业发展及布局应充分注意制糖工业规模经济、污染、综合利用,商品流通及新型甜味剂替代品的发展及布局问题。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宋迎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论述了我国传统区域工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的宏观-微观经济机制。借鉴区域工业结构演化规律,认为工业化初期,区域具有发展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产业的优势;工业化中期,区域具有发展资本密集产业的优势;后期,区域具有发展技术密集产业的优势。各区域根据工业化不同阶段(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建立不同层次的工业结构,同一工业化阶段(或相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在同一层次工业结构基础上,根据各自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差异,选择不同的主导产业,达样就会形成层次分明、纵横交错的区域工业结构网络体系。为了深化以上一般理论问题,作者将云南作为一个案例进行了突证研究。作者认为目前云南具有发展以烟、糖、茶为主的食品工业优势,现状工业结构极不合理,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最后作者采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定量地研究了云南工业结构合理化问题,其结果与定性研究相吻合。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倪天麒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边远地区城市的发展,必须从经济发展入下。实现城乡一体化,要走一条合理的城市发展道路须遵循下述四项原则:①立足区域,加强城市影响区内大农业的建设,组织城镇网络体系,以求区域整体发展。②面向脱贫,从加强基础产生入手,建立城乡间统一的经济运行流程,以区域振兴和脱贫救灾为目标。③合理规划,调整布局,新老城区分离,突出风貌特色。④制定相应政策,保证城市发展。贵州兴义市为一新建市,其发展具有多方良好的条件基础,并为一“飞地式多核组团”城市,其平面形态为“品字”型,滇、黔、桂三省区接壤地区应以兴义市为一中心,发挥边界效应和沿着三条轴线进行开发。论文附本《城市发展问题及共思考》中作者分别对城市发展战略、中小城市地位、工业化与城市化、城乡关系问题以及边远地区城市发展研究意义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与评价,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从此,可以加深对正文的理解,所提问题耐人寻味。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姚祖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是对我国暖温带山地条件下,表土中花粉与植物关系的试验研究。文中通过百分比图谱和浓度图谱的分析,得出了中条山林区表土花粉谱基本上反映了植被的基本特征,而浓度图在反映植被特征要比百分图显著,得出了几种主要树种的花粉百分含量的代表性顺序。对花粉散布规律进行了讨论,认为影响花粉散布的决定性的因素是气流运动和花粉源。本文还提出了在孢粉工作中,野外工作,实验室分析、鉴定、资料处理等过程严格系统化、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董卫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期拓展的经济区划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对一定的区域经济内容进行分析,达是经济区划的认识型功能。2.区划管理控制方案,是区划的控制型功能。3.根据控制方案确定控制主题-管理机构,也是经济区划的控制型功能。本文在认识型部分提出六种分析方法,并以云南为例做了一些实例研究。文章重点放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控制体系上,对此从微观(企业布局)、中观(地方政府)及宏观上进行了阐述,得出对区域经济进行二级控制的结论。对管理机构设置,文章从合理性和可能性出发,提出常设与非常设两种理想模式。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彭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时间与空间的双重角度,从人类与环境互相作用、互相反馈的机理中,提出文化圈的基本理论,包括文化圈的主要特征、结构形态以及文化圈形成的主要机制;并对云南文化圈的演化进行了整体性的和内部区域性的实证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云南文化圈“坝子文化”的概念,把云南文化圈的进化程序同地理环境的关系直接联系起来,初步揭示出云南文化圈的人地关系;通过系统分析方法,得出云南文化圈进化的三个主要症结:①文化物质的复杂与多元及其地域割据所导致的内聚力降低;②“坝子文化”的封闭与高山峻岭的阻隔所导致的文化流线的不畅;③主要腹地的缺少所导致的文化传播与辐射缓慢,并为云南文化圈的高层次化提供了具体措施。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蔡运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深入探讨土地分类的理论和方法开始,实地研究了贵州省的土地类型及其大农业评价和合理利用方向;在土地分类中还设计了一个三维判别图以使各种土地类型既排列有序又详尽无遗。接着应用“自下而下”演绎区域分异规律方法划分贵州省的自然区划系统,并应用“自下而上”归纳土地类型结构的方法确定自然区划单元的界线。提出了每个自然区划单元今后的开发方向和战略重点及土地资源开发的战略日标、方针及相应的措施。在定量的系统分析基础上,寻求出最优开发方案。在主题展开过程中还讨论了其它如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的关系、土地结构的概念、自然资源转换型区域开发战略的特点,等等。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秦其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自然地理特征入手,在分析土地类型形成、分异与演替基础上,结合编制1:5万,1:10万和1:20万土地类型系列图的实践,探讨了上地分级与分类的理论,将该区域分为11个土地型(一黄级),82个土地类(二级),它们分别属于土石山地、土台地和倾斜平地、黄土沟间地和沟谷地等土地演替系列,具有不同的演替过程、演替方向和演替速率。上地类型在空间有规律地组合成土地类型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土地生产潜力和用模糊评判方法进行土地评价。文章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将晋西与晋西北土地类型组合成12个自然小区,5个自然亚区,2个自然区。然后,从资源、环境和区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自然亚区的国土整治方向和治理措施。论文8万余字,附图21幅,表格31张。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郭跃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川中丘陵是丘陵错综起伏、沟谷纵横交错的地区。作者以这个地区的五个沟道小流域为基础,探讨了沟谷地貌的几个问题。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揭示了川中丘陵区沟谷系的分布方向具有系统性特征;受外营力和共它随机因素影响,在分布方向上又具有随机性特征。在沟道数目、沟道比降,主沟长度和流域面积与级别之间又有着良好的几何级数关系,在结构分析的基基上,本文提出沟道上凹度、平均落差此,以及河源面积率可以作为确定沟谷系统演化阶段的定量指标。利用野外调查和形态测量资料,将川中丘陵区的沟谷划分为浅沟、切沟、冲沟、冲谷和溪谷五类,从形态数量特征揭示了沟谷发育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征,并建立了沟谷演变过程的数学模型。四川盆地成为外流盆地以来,地壳运动和气候波动在该区引起了数次侵蚀旋回,产生了七期沟谷系统。沟谷和丘体的形态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达种相关性既是沟谷、丘体地貌长期演化的结果,又是地貌形态和动力过程相互平衡的结果。运用聚类分析,认为相对高度20米、60米和100米作为划分丘陵类型的数量指标比较适宜。此外,对川中丘陵区侵蚀,搬运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流域侵蚀的诸因素作了讨论,确定了引起流域加速侵蚀的主导因素。最后,利用几个小流域的泥沙资料,建立了侵蚀模型。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孙曰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不发达地区非均衡经济理论的讨论开始,分析了区域X效率理论,建立了区域经济结构与发展战略对策理论。并以青岛市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1)非均衡经济理论主要分析了不发达地区合理的赤字与通货膨胀的计算方程。2)区域X效率理论则主要分析了区域软资源合理配鼹的问题,并且认为区域X效率决定了区域Y效率从而决定了区域发展,因此,区域开发与管理必须重视区域X效率的提高。3)区域经济结构理论:本文认为区域经济结构可分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地域布局结构、区域市场开发结构、区域组织结构与调控结构五大部分,并提出了合理的区域经济结构设计原理。4)发展战略对策理论:是研究经济系统中升迁运动的变化规律,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本文建立了发展战略对策理论。5)案例研究:本文以青岛市为案例,进行了较详细地研究,有些建议已被或正在被采纳。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符宁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以细颗粒泥沙为主的椒江河口,悬沙中存在着具有两种不同沉降机理的颗粒,即单颗粒沉降和絮凝沉降。文章认为,在上游迳流不大的条件下,涨潮流以冲刷作用为主,而落潮流则表现为淤积作用。通过有关资料的分析及计算,本文确认在椒江河口区下游存在一定强度的横向水流,造成了净向南的横向输沙,达直接影响到河口含沙量的南北分布。河口高含沙区与浮泥体系的形成及其消长变化,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椒江河口与大多数河口高含沙区一样,存住着涨落潮、大小潮及洪枯季的变化规律。高含沙区的成因归结于河口流速场的分布以及细颗粒泥沙的絮凝作用。椒江河床自动调整幅度大,速度快,冲淤过程具有一定的变化周期,冲淤数在空间上的分布十分不均匀。
  • 报道
  • 报道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说明:这是本刊《1985—1986年地理学新书》的续集,我们希望这个栏目对了解地理学和大家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术期由地理研究所图书室蔡弋波同志辑录。
  • 论文
  • 论文
    刁承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地貌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与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合作进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地貌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研究城市与地貌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探索不同地貌环境中城市化的最佳途径,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 报道
  • 报道
    张小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研究会第二次会议于1988年6月25日——6月29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这次会议共有37个单位,48位代表参加。
  • 报道
    凎筝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8年7月12日到19日,经中国地理学会同意,由青年地理学家编辑与工作委员会主持的首届全国理论地理学青年讨论会在昆明云南地理所召开,得到了云南地理所,中科院地理所理论地理室、华东师大地理系、华东师大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所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他们的关心与扶植新人的做法,得到了会议代表的高度赞扬。
  • 报道
    苏映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病与环境图集》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肿瘤地图集》之后出版的一部反映医学地理研究成果的专题图集。它是从事地方病调查和防治研究的许多专家进行广泛的资料收集、统计、分析和编图设计及多次校核完成的一部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论据可靠、实用性强的医学地理图集,预计1989年春可出版发行。
  • 报道
    艾素珍, 宋正海
    1989, 8(1): 114-114,103. https://doi.org/10.11821/yj19890100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地学史专业委员会召集的第四届全国地学史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1月5至9日在福州市举行。全国地学史学术讨论会每两年举行一届年会:第一届年会于1982年12月19日至24日在广州召开,75人到会,提交论文75篇;第二届年会于1984年11月19日至23日在桂林举行,90人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86篇;第三届年会于1986年8月15至22日在西宁召开,56人到会,提交论文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