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7年, 第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7-06-1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六千年来韩江三角洲的滨线演进与发育模式
    李平日
    1987, 6 (2):  1-13.  doi: 10.11821/yj1987020001
    摘要 ( )   PDF(781KB) ( )  
    本文应用14C年代学、沉积学、地貌学、历史地理学,现代动力过程等方法,论证了距今6000年、5000年、4000—2500年,汉代、唐初、宋末、清末的滨线位置及其演进趋势。提出其6000年来的发育模式为:1.三角洲两期发育,河流两级分汊;2.沙洲(沙堤)併岸,平原扩展;3.洪泛(风力)加积,地面堆高;4.右汊萎缩,左汊发展,干流左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卫星数字图象处理与制图分析——以京津及邻区1:25万影象图的处理分析为例
    张晋, 傅肃性, 王恩尧
    1987, 6 (2):  14-20.  doi: 10.11821/yj1987020002
    摘要 ( )   PDF(1678KB) ( )  
    利用计算机进行图象处理和彩色制印,编制了京津及邻区1:25万影象图。采用经数字处理的图象和制图分析等编改工艺,取得了高质量低成本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以能量平衡为基础的干旱指数
    唐登银
    1987, 6 (2):  21-31.  doi: 10.11821/yj1987020003
    摘要 ( )   PDF(624KB) ( )  
    本文以能量平衡公式为基础,根据实际蒸发与潜在蒸发的关系依赖于土壤水分含量的事实,导出一种表达干湿状况的指标——土壤水分干旱指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地貌基本形态划分的探讨
    李钜章
    1987, 6 (2):  32-39.  doi: 10.11821/yj1987020004
    摘要 ( )   PDF(503KB) ( )  
    本文从地貌学的性质出发,确定形态分类的指导原则应着眼于反映成因的形态。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形态基本类型的分类系统。给出进一步划分基本形态类型的两个分类方案,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文要素与高程的关系
    金栋梁
    1987, 6 (2):  40-47.  doi: 10.11821/yj1987020005
    摘要 ( )   PDF(452KB) ( )  
    本文阐明水文要素的垂直变化按不同的尺度范围而各有其规律,并指出这些规律的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横断山区近代气候变化的研究
    吴祥定, 林振耀
    1987, 6 (2):  48-56.  doi: 10.11821/yj1987020006
    摘要 ( )   PDF(499KB) ( )  
    横断山地处我国西南的藏东、川西和滇西北一带,境内地形复杂,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长期以来,由于资料短缺,对该地区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甚少。经实地考察,作者获取若干树木年轮标本,辅以其它类型资料,对该地区最近数百年来的温度、降水变化及气候类型演替,予以初步分析。并论及气候变化的振幅与周期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高、东大时期的竺可桢教授
    施雅风
    1987, 6 (2):  57-63.  doi: 10.11821/yj1987020007
    摘要 ( )   PDF(450KB) ( )  
    1920—1925年,竺可桢教授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在此,他创办了我国大学的第一个地学系,培养训练了老一辈的许多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繁衍出现代许多地理和气象机构。本文记述了他这一时期的活动,并介绍了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活动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告
    太行山东麓冲洪积扇及其赋水影象特征
    周永林, 郭庆十
    1987, 6 (2):  64-69.  doi: 10.11821/yj1987020008
    摘要 ( )   PDF(352KB) ( )  
    利用地球资源卫星提供的遥感图象,对太行山东麓冲洪积扇及其赋水影象特征作了解译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地区河流沉积物的金属元素背景值研究
    杨惟理
    1987, 6 (2):  70-79.  doi: 10.11821/yj1987020009
    摘要 ( )   PDF(584KB) ( )  
    本文检验,表征了北京地区河流沉积物的金属元素背景值。并应用多元分析法探讨了金属元素背景值的地球化学活动性、相关组合、区域差异等地球化学特征以以环境要素对形成背景值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台湾省辐射气候特征
    梁国昭
    1987, 6 (2):  80-88.  doi: 10.11821/yj1987020010
    摘要 ( )   PDF(515KB) ( )  
    本文根据一些实测资料,选配了适合本地区的经验公式,计算台湾省辐射平衡各分量并讨论其时空分布特征,作出辐射气候分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书刊评介
    评陈桥驿的《“水经注”研究》
    周湜
    1987, 6 (2):  89-91.  doi: 10.11821/yj1987020011
    摘要 ( )   PDF(216KB) ( )  
    本文指出了陈桥驿在《水经注》研究(或郦学)方面的贡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繁代盆地及其邻近山地新生代古地理初步探讨
    程志刚
    1987, 6 (2):  92-92.  doi: 10.11821/yj1987020012
    摘要 ( )   PDF(80KB) ( )  
    通过野外工作、实验室分析及文献分析,作者对繁代盆地及其邻近山地新生代以来的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过程提出了以下见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北省宜昌地域城镇体系的初步研究
    国庆生
    1987, 6 (2):  92-92.  doi: 10.11821/yj1987020013
    摘要 ( )   PDF(80KB) ( )  
    在深入调查湖北省宜昌地域城镇体系发展过程基础上,本文具体剖析了宜昌地域城镇体系的结构特征,认为现已初步形成的该体系是与区域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宜昌地域地理位置优越,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水力、矿产、旅游及土特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它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开发地区。为适应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开展城镇体系的规划十分必要。为此,作者提出了新的城镇体系结构的设想;(1)建立以区域型工矿业城镇为核心的职能结构;(2)建设东中西均衡分布,各具特色的空间结构;(3)加强两宜城镇群建设,建立中小结合的规模等级结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京市江溧高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体系研究
    曹荣林
    1987, 6 (2):  92-93.  doi: 10.11821/yj1987020014
    摘要 ( )   PDF(150KB) ( )  
    江(宁)溧(水)高(淳)地区是南京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出现了城镇群体的雏形,明清形成了城镇群体,奠定了小城镇的发展基础。近现代虽有兴哀,但仍有很大发展。本区的粮油商品率已达较高水平,工业起步虽迟,但发展较快。经济处于江苏省中等水平。目前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已占总劳动力的40~60%,有多达十几万的剩余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发展工副 业生产和小城镇经济是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完成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措施。作为南京市的郊县,本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提高粮食单产、稳定总产,发展多种经营,建设成为城市生活生产和外贸出口服务的农副产品基地。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农副食品加工和建材工业,为城市大工业配套加工(以机械工业为主)和拾遗补缺的工业。以此为基础,确定各城镇的工业发展方向。据此,本区的城镇化水平将由1983年的21%上升到2000年的34%。本区的城镇体系分为县城、片中心镇、乡镇二个层次。预计到2000年,3个县城将由现在3万人的平均规模发展到6万多人;11个片中心镇将由现在5100人的平均规模发展到9100人,并全部成为建制镇;51个乡镇和工矿镇将由现在2800人的平均规模发展到5000人,其中20个有条件成为建制镇。建制镇都可以逐步实行一镇带一乡或一镇带几乡的体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陕西南洛河流域农业生态评价及农业发展战略
    刘卫东
    1987, 6 (2):  93-93.  doi: 10.11821/yj1987020015
    摘要 ( )   PDF(86KB) ( )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采用数理统计和模糊数学M(·、+)多层算子综合评价模型,对南洛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作了区域分析和综合评价,提出了南洛河流域农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南洛河流域属暖温带南缘半湿润地区、半旱生落叶阔叶林与森林草原—褐色土地带的山地自然州。从资源条件及山区实际出发,应发展林特生产,调整农业布局和生产结构,协调人地关系。从经济区位观点出发,加强区域经济地域组织建设,充分发掘自然生产潜力,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大农业和生态农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冀北、晋北及其毗邻地区气候区划若干问题研究——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区域自然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溫良
    1987, 6 (2):  93-93.  doi: 10.11821/yj1987020016
    摘要 ( )   PDF(1542KB) ( )  
    冀北晋北一带具有暖温带和温带过渡性气候特征。为了准确地客观地划出该气候带及其气候过渡带界线,笔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气候区划的方法——多元分析系列研究法。该法将R型因子分析、Q型系统聚类分析、多类逐步判别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四种多元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利用其各自的优点来解决气候区划问题。主要结论如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江中游沿江地区港口、工业、城镇发展布局研究
    蒋宁玲
    1987, 6 (2):  94-94.  doi: 10.11821/yj1987020017
    摘要 ( )   PDF(89KB) ( )  
    本文从长江中游沿江地区自然、历史、现状基础和发展潜力分析入手,根据港口、工业,城市之间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规律,提出充分开发利用长江优势,建设以港口、工业、城市为中心的中游沿江经济走廊的战略设想。初步规划以发展长江水运为框轴,铁路、公路密切配合的综合运输网为前提,充分开发利用本区水能矿产资源,促进大耗电、大运量,大耗水等工业布局,形成以冶金、石化、电力、建材、造船、机械、轻纺等部门为主的工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建设完善的沿江城镇体系,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使之成为我国生产力布局“东靠西移”的强大而发达的重要基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炭工业城市总体规划的初步研究
    崔敏
    1987, 6 (2):  94-94.  doi: 10.11821/yj1987020018
    摘要 ( )   PDF(89KB) ( )  
    在煤炭资源开采利用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煤炭工业城市,现在是,今后也将是我国城市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根据煤炭工业与非煤工业在城市中的相对地位和作用,结合煤城职能结构,煤炭工业城市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分析煤城的形成过程,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从研究煤城经济结构入手,剖析煤城各经济部门(尤其是各工业部门)在煤城不同阶段的发展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是拟定煤炭工业城市发展性质的主要办法。煤炭工业城市人口有一定特点,不同类型的煤城在人口发展和结构上又有所差异。煤炭工业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推算方法应因城因时制宜。根据煤炭工业生产的特点和城市本身建设发展的要求,煤城宜采用分散成组的布局结构,形成以中心城镇为核心的矿区居民点体系“一矿一区”的小型居民点形式是不适宜的。煤炭工业城市的铁路系统、道路系统、公建系统以及郊区规划布局等也具有一定特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秦皇岛地区新生代古地理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
    孔繁德
    1987, 6 (2):  94-94.  doi: 10.11821/yj1987020019
    摘要 ( )   PDF(162KB) ( )  
    本区属于华北平原向东平平原的过渡地带——山海关走廊的西部,新生代古地理演化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区早第三纪古新世构造长期稳定,气候炎热潮湿,地表风化剝蚀形成准平原化夷平面,发育了红色风化壳,但被喜马拉雅运动的断裂活动解体。矿物颗粒没有经过搬运与分选,属原生残积风化壳类型。其特征与目前亚热带类似,生长热带、亚热带常绿林。始新世初EW向断裂活跃,北部上升为丘陵山地,中部稳定,南部下沉为渤海盆地。中新世渤海盆地尚有火山喷发。这时北部某些河段下切与地壳抬升速度大致平衡,开始形成嵌入曲流。气候由始新世的中南亚热带演化至中新世上新世为北亚热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统计面方法编制环境质量评价图初探
    石登荣
    1987, 6 (2):  95-95.  doi: 10.11821/yj1987020020
    摘要 ( )   PDF(88KB) ( )  
    本文从统计面分析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环境质量评价图尺度变化的特点、构成统计面的资料以及制图综合要求,提出了动态网格法制作环境质量评价图的原理、方法和具体成图过程。最后,用图解法和统计法作了检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地区不同类型玉米生产力与光、温条件
    陈流
    1987, 6 (2):  95-95.  doi: 10.11821/yj1987020021
    摘要 ( )   PDF(88KB) ( )  
    对北京地区春播、晚春播,套播以及夏熟玉米生产力构成因素的动态分析以及对同期光、温条件的平行分析认为:早发迟衰宽峰型叶面积动态曲线比生育期平均叶面积指数(LAI)对产量作用更大,在北京地区要取得良好的叶面积动态要求抽雄之前气温较高,抽雄之后稍低,分析还表明:抽雄之后生育天数多,截获的总辐射量大以及该时段净同化率高是提高玉米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籽粒灌桨期日较差大是经济系数高的气象原因。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晚春玉米和套玉米有较好的气候生态适应性。晚春玉米因生长前期光、温条件好而具有良好的叶面积动态和较长的生殖生长时间,套种玉米生产前期虽受抑制但麦后处于较好的光、温条件下且生长后期日较差大;有利于物质向籽粒转移,经济系数较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洲的地理特征、演化和类型
    高华君
    1987, 6 (2):  95-96.  doi: 10.11821/yj1987020022
    摘要 ( )   PDF(156KB) ( )  
    本文在对绿洲定义提出修正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绿洲的特征、演化和类型。1.绿洲主要地理特征包括其形成、植被、大小和分布。绿洲的形成取决于水源,据此可分成河水绿洲、泉水绿洲、湖水绿洲和输水绿洲,植被是天然、农牧绿洲的显著景观表征,植被对工矿绿洲而言只具有象征性意义。根据面积和空间关系将绿洲分为复式绿洲包括绿洲带和组合绿洲,与单一绿洲包括大型,中型和小型绿洲。绿洲的分布受线状和点状水系支配而有带状分布和散点状分布。2.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引起了绿洲的扩展与萎缩,即绿洲化与沙漠化,绿洲的演化历程可分为 四个阶段。3 长期演化使不同的绿洲产生了经济和景观上的显著差异,据此将绿洲分成四种经济类型:天然绿洲、牧场绿洲、农田绿洲和工矿绿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泥石流动力作用及其地貌标志
    刘希林
    1987, 6 (2):  96-96.  doi: 10.11821/yj1987020023
    摘要 ( )   PDF(83KB) ( )  
    本文对泥石流动力作用作了三个层次的分类,论述了它们的作用方式和基本特征,提出了泥石流沟谷流域内的十项指示地貌,并结合泥石流动力作用解释了各类地貌标志的成因及其对泥石流沟与非泥石流沟的判别意义,最后探讨了泥石流动力作用过程对泥石流沟谷地貌,泥石流汇入河河床地貌及其演变的重大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苏滨海平原全新世环境变迁
    柯贤坤
    1987, 6 (2):  96-96.  doi: 10.11821/yj1987020024
    摘要 ( )   PDF(83KB) ( )  
    本文运用现实主义原则,借助干粒度分析、孢粉分析、微体生物分析、重矿物分析和14C年代测定等实验手段,对江苏滨海平原地区现代潮滩沉积和全新世钻孔样品进行了分析对比,主要结论如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水体氧平衡的沉积物参数研究
    张建华
    1987, 6 (2):  96-96.  doi: 10.11821/yj1987020025
    摘要 ( )   PDF(83KB) ( )  
    水底沉积物的分解过程影响上覆水的氧平衡,确定这种影响程度有助于全面认识水体中DO-BOD的动态关系。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定,论证了以往沿用的方法存在的缺陷,重新确定了封闭式系统的野外和室内测定方法,应用了循环连续流系统来模拟沉积物对上覆水氧平衡的影响。本文认为,沉积物影响上覆水氧平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沉积物表面的生物及化学过程消耗水的溶解氧;二是沉积物分解过程把一部分氧物质释放到上覆水,并在水中消耗溶解氧,应用多次充入式系统和循环连续流系统可以同时测定沉积物的氧消耗——SOD和沉积物释放在上覆水的BOD-La。笔者以京杭运河常武段作为本研究的现场测试区,得出:污染严重的河段SOD和La均较高,污染轻的河段则较低;在一定时间内SOD和La可近似为零级反应;继持上覆水溶解氧高于某一临界值,对于减少沉积物对氧平衡的影响且有实际意义:SOD和La与流量的经验关系式对提高水质模型的预测性度是有实用价值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将La和SOD值应用于一维水质模型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
    地理研究所新技术研究室近两年工作进展
    胡贤洪, 张仁华, 许殿元
    1987, 6 (2):  97-99.  doi: 10.11821/yj1987020026
    摘要 ( )   PDF(2068KB) ( )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新技术研究室近两年来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实验遙感、计算机遙感图象处理及遙测技术和计算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等方面。目前全室承担二项“七·五”攻关项目和项基金课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科研工作进展
    许焕林
    1987, 6 (2):  99-99.  doi: 10.11821/yj1987020027
    摘要 ( )   PDF(88KB) ( )  
    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现有教师47名。教授副教授9名,讲师25名。设有“农业地理”和“地理教育与教学”两个研究室。近年来在教学与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系教师承担或协作完成的研究课题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的项目共有15项。计获1985年全国农业区划成果奖的有:1.刘桂莲承担“中国与世界气候相似的研究”(获一等奖)总课题中“论农业气候相似距的可靠性与可行性”专题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书简讯
    1987, 6 (2):  100-101.  doi: 10.11821/yj1987020028
    摘要 ( )   PDF(201KB) ( )  
    《气候变化》,海洋出版社出版。英国J·格里宾主编,由美、苏、法、德、英、荷、奥等国14位学者分章撰写。全书包括5个部分,分14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