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3年, 第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3-06-1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黄土高原侵蚀环境与侵蚀速率的初步研究
    景可, 陈永宗
    1983, 2 (2):  1-11.  doi: 10.11821/yj1983020001
    摘要 ( )   PDF(2829KB) ( )  
    黄土高原的侵蚀是一个地质过程.晚更新世以前高原已经过三个大的侵蚀堆积旋迥,主要沟谷系统和黄土地貌的塬梁峁格局已经形成.全新世以来黄土的堆积逐渐减缓,而侵蚀则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侵蚀加剧.根据侵蚀一堆积相关原理,利用黄河下游不同时期发育的冲积扇沉积模式,估算了全新世以来自然侵蚀速牵为7.9%,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加速侵蚀的速率逐渐递增,至今已达到25%.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某些历史地貌学问题的刍议
    曾昭璇
    1983, 2 (2):  12-19.  doi: 10.11821/yj1983020002
    摘要 ( )   PDF(624KB) ( )  
    本文提出历史地貌学是地貌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貌的变迁.它在理论上能对地貌学上一些基本理论给予证实或提供重要依据;在生产上能按历史演变过程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为有关建设部门参考.并举珠江三角洲水道及黄河下游的整治意见为例.说明历史地貌学能对生产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八世纪我国长江下游等地区的气候
    龚高法, 张丕远, 张瑾瑢
    1983, 2 (2):  20-33.  doi: 10.11821/yj1983020003
    摘要 ( )   PDF(2894KB) ( )  
    关于1500-1900年小冰期气候问题是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我国晴雨录、古代天气日记、诗文等历史文献资料来讨论小冰期中一个相对温暖时期(十八世纪)的气候.研究表明,这个时期冬季(12-2月)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0℃(杭州、苏州)到1.5℃(南京).但其间还有10年以上时间尺度的起伏波动,在温暖时段,冬季平均气温仍比现在低0.5-1.6℃,在寒冷时段,冬季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1-2.4℃.但十八世纪大部分时期春季反比现在暖些.对湿润状况分析表明,十八世纪长江中下游地区比现代潮湿,反映了当时大气环流与今有较大差别.杭州古风向记录(1723-1769年)分析表明,当时盛行风向与现在不同:冬季西北风频率比现在多,春秋盛行东北风时间比现在长,频率比现在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印合成中国1:50万假彩色卫星影象图的实验
    钱金凯
    1983, 2 (2):  34-43.  doi: 10.11821/yj1983020004
    摘要 ( )   PDF(3917KB) ( )  
    中国1:50万假彩色卫星影象图,根据各地区自然景观特征,进行了一系列增强处理,并结合了地形图的优点.该图信息量丰富、成本较低和便于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大陆降水年变的谐波分析
    王德瀚
    1983, 2 (2):  44-54.  doi: 10.11821/yj1983020005
    摘要 ( )   PDF(664KB) ( )  
    本文对我国大陆200个站的平均月降水量序列进行谐波分析.结果表明:头三个谐波已足以描写我国大陆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一波尤占优势.不同降水年变类型区域及其间的过渡在一波图上表现很清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春季的树木物候与气象因子的统计学分析
    张福春
    1983, 2 (2):  55-64.  doi: 10.11821/yj1983020006
    摘要 ( )   PDF(632KB) ( )  
    本文采用积分回归法对北京春季的树木开花期与它前期气象因子的关系作了统计学分析,指出前期气温是影响这些物候期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日照时数和降水.上年秋至开花前的气温高低对开花期的早迟都有影响,但不同时期其影响效果不一样,可分成三个时期:在日照时数和降水保持一定的情况下,上年秋或当年春的气温偏高时,可使开花期提前,冬季气温偏高则使开花期推迟,反之亦然.而三个时期中,春季气温又有决定作用.本文还指出,可以利用该模式进行物候预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古田站水面蒸发计算方法的探讨
    陈天珠
    1983, 2 (2):  65-71.  doi: 10.11821/yj1983020007
    摘要 ( )   PDF(428KB) ( )  
    本文以器测法和经验公式法,从物理成因和公式的确定,探讨了古田站用蒸发器测量的水面蒸发量,换算为自然水体蒸发量,及以水文气象因子的资料,计算水面蒸发量. 在器测法中,以折算系数和统计相关两种不同方法,探讨折算系数的确定、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升、降温期,用数学函数建立蒸发池、器蒸发量间的关系公式. 在经验公式法中,探讨水面蒸发与湿度梯度、温度梯度和风速的关系,并建立其与水文气象因子的关系公式. 本文可供研究确定水面蒸发量参考.在同一个气候区内,以各已知要素资料,用其相应公式,计算水面蒸发量,可以得到满意的成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告
    长江河源地区河流水文特性分析
    吴凯, 刘彩棠, 王广德
    1983, 2 (2):  72-81.  doi: 10.11821/yj1983020008
    摘要 ( )   PDF(627KB) ( )  
    本文简要介绍了青藏高原长江河源地区冰川,冻土和地质构造对水系发育和河况的影响,初步分析了该地区河流的经流、洪水、枯水、水温和冰情的变化规律.文中着重阐明河流洪水形成的基本特征,并据观测资料和洪水调查资料,探讨了百年一遇洪峰流量的分布规律,该成果可供长江河源地区铁路,公路桥涵设计参照使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4C测定年代报告(一)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4C实验室
    1983, 2 (2):  82-87.  doi: 10.11821/yj1983020009
    摘要 ( )   PDF(439KB) ( )  
    本文介绍了应用碳化理(Li2C2)法进行化学制样测定14C年代获得成功的试验.抑制鋰的升华作用是成功的关键.文中提出了改革鋰反应器冷却装置的根据和方案.试验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从CO2到C2H2的转化中碳的收率高达98%(而StC2法为70%左右).本文发表了40个14C年代数据,其中4个进行了互校对比,一致性很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罗布荒漠的自然特征和罗布泊的“游移”问题
    赵松乔
    1983, 2 (2):  88-98.  doi: 10.11821/yj1983020010
    摘要 ( )   PDF(1904KB) ( )  
    罗布荒漠指罗布泊及其周沿洼地,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和塔里木盆地的“锅底”,东以北山(马宗山)为界,西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为邻,南北两侧分别为阿尔金山与库鲁克山,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海拔高程在边绿地区为810-900米,洼地中心为780-795米(图1).气候极端干旱,植被异常稀疏,还有大片寸草不生的盐壳和盐沼,地旷人稀,居民及耕地局限于西南边缘河流两岸,1980年仅有耕地面积22.8万亩. 在这片辽阔而荒凉的土地上,古代曾发展了楼兰、屯城等灿烂的绿洲文化,并长时期为“丝绸之路”的冲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水北调对长江口盐水入侵影响的预测
    韩乃斌
    1983, 2 (2):  99-107.  doi: 10.11821/yj1983020011
    摘要 ( )   PDF(603KB) ( )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长江口地区盐水入侵情况,洪季长江上游径流量大,盐水入侵区在长江口外,对工农业生产没有什么影响.枯季,特别在干旱年份,长江口盐水入侵较为严重,在最不利的情况下,整个南支河段可为3‰左右的盐度所控制.文中根据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预测了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南水北调对上海市吴淞口氯度变化的影响;还采用一维近似计算和相关分析法两个途径,预测南水北调后长江口5‰盐水入侵长度的变化情况.最后指出,洪季调水对长江口盐水入侵影响甚微,枯季调水,则需持慎重态度.长江口北支是盐水入侵的第二个自然污染源,如果堵塞北支,则可完全抵销南水北调所带来的对长江口盐水入侵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
    第一次全国地学史学术讨论会在广州召开
    宋正海
    1983, 2 (2):  108-109.  doi: 10.11821/yj1983020012
    摘要 ( )   PDF(192KB) ( )  
    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地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一次全国地学史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2月20-24日在广州召开.来自44个单位的73位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75篇.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地学史研究的一次大检阅,充分显示出我国在地学史研究方面已经具有一支可观的队伍,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陈传康副教授主持.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严杰教授、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夏湘蓉总工程师作了国际上地学史和地质学史研究动态的报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市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通过技术鉴定
    杨勤业
    1983, 2 (2):  110-111.  doi: 10.11821/yj1983020013
    摘要 ( )   PDF(190KB) ( )  
    为了把首都建设好,北京市从1979年开始,全面开展了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土地类型被列为其中一项内容.土地类型调查和制图是在北京市区划办公室领导和各区、县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负责,会同北京大学地理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和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共同完成.1982年12月16日召开了技术鉴定会.鉴定认为:北京市土地类型是自然地理学科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项很好的集体科研成果.有关单位作了大量的地面实地调查与制图工作,文字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成图精度可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第四纪海岸线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厦门举行
    刘希开
    1983, 2 (2):  112-112.  doi: 10.11821/yj1983020014
    摘要 ( )   PDF(78KB) ( )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与中国海洋学会于1982年11月23-27日在福建省厦门市联合召开了“中国第四纪海岸线问题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沿海各省的生产、教学与科研单位的90余位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任美锷教授主持.厦门市副市长张可同、厦门大学副校长唐仲章教授、中国海洋学会秘书长李法西教授、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乃樑教授、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副所长徐沧溶等出席了会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