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4年, 3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05-1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刘春腊, 刘卫东, 陆大道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理学以环境—社会—人类动态的综合思维,以区域综合、区域间的相互关系、尺度间的相互转换等系统研究地球表层的性质和运动规律,“人—地”地域系统是其研究核心。生态补偿是一个典型的地理学研究命题,具有“人—地”地域系统的半开放性、非稳定性以及或然性特征。本文分析了生态补偿作为地理学研究命题的一般特征及其内涵。对于生态补偿是一个地理学研究命题的判断,依据在于自然地域系统厘定了生态补偿参与主体的基本关系、经济地理格局决定了生态补偿的空间差异、地域人文环境影响了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及其补偿形式、地理学方法为生态补偿提供了技术与平台。区域是解读生态补偿问题的突破口,区域结构是制定生态补偿政策的重要参考、区域发展外部性是开展生态补偿的科学依据、地理要素资源的区域权属是确定生态补偿主客体的依据,生态补偿研究具有“区域—差异—尺度”的地理学分析范式。生态补偿的地理学特征表现在区域性、差异性、综合性、动态性等方面。
  • 论文
    周沂, 贺灿飞, 王锐, 王洁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发达地区环境管理力度不断加强,使得污染企业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强烈的环境容量制约性和政府规制主导性。为应对这种制约与规制,在城市内部,污染企业向城市边界和环境准入门槛低的区域迁移,使得污染企业空间分布及其所形成的城市污染格局更加复杂。利用2007 年深圳市污染源普查数据,通过OLS和稳健回归分别探讨了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企业环境外部性及其城市内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深圳废水与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企业具有明显地靠近城市外围边界但远离香港、经济特区分布的特征,以邻为壑的污染转嫁将辖区内的环境负外部性扩展到邻近城市,以避免对本城区的污染。同时,废水排放较多的污染企业也有明显的靠近城市环境功能较低的外流河分布的特征。企业所有制性质、经营时间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排污能力,进而影响污染企业的空间分布。另外,不同排污类型的企业空间分布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本研究对于转型期正确制定城市产业结构空间调整政策,合理引导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尤其是避免跨界流域河道等成为转移负外部性的通道具有重要启示。
  • 论文
    魏海, 秦博, 彭建, 金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低丘缓坡开发能够为土地资源紧张地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则是开展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其核心在于综合评定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的适宜类型及其程度。以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片区为例,本研究在明确界定低丘缓坡范围的基础上,构建了低丘缓坡耕地、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GRNN模型划分土地开发适宜性等级;重点关注集中连片土地开发的规模化效益,采用邻域算法对研究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乌蒙山片区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潜力巨大,耕地、建设用地开发单宜区面积分别为31.37 万hm2和3.84万hm2,其中多宜区面积达1.79 万hm2;而考虑同现有用地类型及土地开发类型的空间邻接关系,基于规模效益原则综合权衡,多宜区中0.84 万hm2更适宜开发为耕地,0.69 万hm2更适宜用于建设用地开发,0.26 万hm2因空间孤立而不作为土地开发区;综合开发适宜性评价确定耕地、建设用地开发区面积分别为27.68 万hm2和2.21 万hm2。研究结果对于乌蒙山片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 论文
    薛静静, 沈镭, 刘立涛, 高天明, 陈枫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的能源供给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甚至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国际机构大肆宣扬“中国能源威胁论”。针对中国能源供给存在的实际突出问题,开展能源供给安全综合评价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国能源供给安全形势,找出中国能源供给安全的主要影响因子和强化政策保障。从能源供给安全的概念出发,构建中国能源供给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集对分析方法构建能源供给安全评估模型,借鉴指标评价标准模型建立指标评价标准值,运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近年来中国能源供给安全的等级、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8 年中国能源供给安全评价等级为III,2009 年和2011 年上升为I 级,2010 年为II 级。中国能源供给安全指数与最优评价集I 的联系度由2000 年的-0.46 增至2011 年的0.23,呈波动上升趋势。中国能源供给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显示,能源产品价格指数和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第一位的影响因素,在各年份的出现频率达到91.67%,其次为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和储采比,出现频率达到83.33%。
  • 论文
    胡志丁, 葛岳静, 徐建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引入政治地理学的尺度政治、国际关系学的安全理论和能源安全理论,考虑到能源争夺中的尺度转换、地缘环境中的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以及安全的三个属性等因素,重新构建了地缘能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对1995-2010 年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中的中国地缘石油能源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在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中的地缘石油安全指数不断攀升,中国在此石油能源尺度政治争夺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考虑到今后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参与,竞争将更加激烈;② 从地缘关系上看,中日两国能源竞争指数趋于减少,但是两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竞争加剧;③ 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长期以来一直偏重欧洲,但是已经出现转向的趋势,其能源出口战略指数已显著下降;④ 中国石油消费的比重稳定和中俄之间友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地缘石油能源安全;⑤ 从地缘结构上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下的整体综合国力的增强,将会加剧东北亚地区的地缘石油竞争。
  • 论文
    杨足膺, 赵媛, 黄克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重心分析方法、指示克里金内插方法和空间相关系数,探讨了中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多数年份内,汇地系统重心演变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而2003 年以后经济重心对源地系统重心的影响也在逐渐加强。② 从源地系统空间相关分析来看,石油生产—进口量的区域差异,决定了源地系统与国内油田和国内油田—石油进口港(口岸) 的空间相关程度;而石油流动要素的空间分布及演变,对空间相关系数的数值变化产生一定影响,这使得源地系统在1985 和1995 年主要由单一国内油田驱动机制所决定,在1999、2003 和2009 年则由国内油田—进口石油港(口岸)的双重驱动机制所决定。③ 对汇地系统来说,国内炼厂的资源需求是汇地系统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 论文
    党云晓, 张文忠, 刘志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开始实施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然而,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布局,经济适用住房并没有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经济适用住房被安排在城市边缘地区,缺乏配套公共设施。目前,相关研究较多关注经济适用住房的空间布局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少有学者关注影响经济适用住房布局的因素。因此,本文试图从地方政府的视角解答影响经济适用住房布局的因素。研究提出假设,地方政府受到土地财政收入的驱动,将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布置在对土地收益损失最小的地方,同时兼顾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拆迁压力、住房市场结构以及公共交通便利性等。在假设基础上,对北京经济适用住房空间布局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构建经济适用住房布局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发现:1999-2009 年间北京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速度放慢,同时呈现向五环以外扩散及向某些点集聚的趋势;模型结果证实土地价格是政府在落实经济适用住房项目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 论文
    林李月, 朱宇, 梁鹏飞, 肖宝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住房是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住房拥有率、租住房率、住房面积指数、住房不受干扰指数、住房质量指数和住房费用指数6 个指标考察流动人口的住房状况,并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空间自相关和系统聚类法揭示流动人口住房状况的属性特征、空间分布与集聚类型。研究发现,与城镇常住人口相比,流动人口的住房状况较差。从空间分布看,流动人口住房状况的各项指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在空间分布上不仅存在集聚现象,而且有明显的集聚中心。研究结果还表明,流动人口住房条件综合状况可划分为较好、中等、中等偏下、较差4 级类型区,在全国尺度上的空间分布除个别类型外具有团块聚合的结构特征。在考虑社会公平的前提下,应分类解决不同类型区域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
  • 论文
    毛琦梁, 董锁成, 黄永斌, 李俊, 吴殿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对首都圈制造业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的地域与行业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重点分析了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产业空间格局变化的影响。2001-2009 年,多数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表现出不断地加强的趋势,而且分行业的发展热点区在空间上有变化和迁移的现象,总体上工业发展表现出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的趋势,临近中心城市的外围郊县区成为工业集聚与发展的热点地区。中心城市发展对区域内的空间溢出效应是推动首都圈产业空间分布变化的重要因素。北京、天津两个中心城市对外围地区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影响也因产业特征与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及发展阶段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北京整体的发展环境相对有利于对资本、技术、人才需求较高的科技、资本密集型产业,北京本身这类产业的发展会袭夺外围地区的生产要素,引致负面的回流效应;而天津还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无论是经济总量增长还是分行业的发展对外围地区的空间作用并不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 论文
    侯松岩, 姜洪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公共交通的可达性体现了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水平,该研究为制定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优化社会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等城市发展问题提供了有利的科学支撑。借助ArcGis 软件,采用网络分析法,生成了长春市公共交通网络图;以最短可达时间和公共交通的服务频次作为评价指标,将非高峰和高峰时段作为时态的划分依据,探讨了长春市各居住小区和医院之间的可达性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春市居住小区的平均可达时间等级整体水平较高,且非高峰时段优于高峰时段;居住小区的平均可达时间等级在空间上分异显著,呈现出不连续的圈层式分布;可达时间等级越高的居住小区,周边的公共交通服务频次等级越高,但两个等级间并不存在完全的一致性,且高峰时段的公交服务频次明显高于非高峰时段;各医院在非高峰时段的时间可达性较好,而在高峰时段有了较为显著的下降,不同等级医院的平均可达时间各不相同,但其差异并不显著。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探讨了长春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 论文
    焦敬娟, 王姣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民航业市场改革的推进,航空企业逐渐成为影响我国航空网络最为活跃的主体。海航航空是我国最大的股份制航空企业,其网络的空间结构和演化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本文以海航航空为例,采用拓扑网络和复杂网络的相关指标,分析海航航空网络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海航航空网络仍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并逐渐呈现出小世界和无标度的特征;节点的中心性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且介中心性位序-规模的变化速率要明显快于度中心性和邻近中心性;网络的中心性处于下降趋势,即网络内部节点的差异逐步减小;海航航空的枢纽选择从地方逐渐扩展到全国,并已基本形成了以北京、西安和海口为核心的网络结构,而其他层级结构尚不明显。
  • 论文
    谢作轮, 赵锐锋, 姜朋辉, 刘海猛, 祝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村居民点空间优化研究是进行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重构的依据。以兰州市榆中县为例,运用GIS 空间分析能力,计算农村居民点的影响力来划分居民点类型,应用加权Voronoi图的空间分割功能实现宏观上农村居民点的空间重构,确定各搬迁居民点的安置去向,同时计算各个加权Voronoi 图之中的居民点的相对“居住场势”的大小,实现微观上搬迁农户的空间效用增加。结果表明:榆中县共有中心居民点面积6082.60 hm2 (1107 个居民点) 占61.25%;Ⅰ类保留型居民点面积2707.55 hm2 (4083 个居民点) 占27.26%;Ⅱ类保留型居民点面积235.68 hm2 (679 个居民点) 占2.37%;零星居民点面积905.26 hm2 (2854 个居民点) 占9.12%。通过加权Voronoi 图的宏观空间分割结合微观的“居住场势”测算,使得居民点空间重构的方案更加合理。
  • 论文
    丁建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益贫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鲜有文献考察连片特困区经济增长的益贫性。以国家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区域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12 年来经济增长益贫性的时空差异、空间差异演变规律以及增长益贫性差异对空间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近12 年来,武陵山片区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益贫性,但时空差异明显,其中重庆、贵州片区为益贫性增长,湖南、湖北片区分别为涓滴式增长和均衡增长;② 武陵山片区内部区域差距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演变趋势,湖南、湖北、贵州、重庆4 个分片区内部差距是最主要的贡献,片区间的差距次之。4 分片区内,湖南片区内部差距最大,其次是贵州片区,重庆、湖北片区最小;③ 经济增长益贫性对空间差异演变有重要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受贫困增长曲线斜率(益贫、益富程度) 的制约。最后,针对武陵山片区整体以及4 个分片区分别提出了提升经济增长益贫性、空间格局优化的思路与建议。
  • 论文
    李瑞, 吴殿廷, 殷红梅, 胡浩, 朱桃杏, 吴孟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城市群地级以上城市为生产单元,采用传统DEA、Bootstrap-DEA纠偏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和分析中国东部4 大沿海城市群城市旅游业发展效率与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由传统DEA模型测度的城市群城市旅游业综合效率及其分解效率值均要高于Bootstrap-DEA纠偏模型测度后的效率值,表明了传统模型测度存在明显高估倾向的问题。② 2000 年以来4 大城市群主要直辖市、省会城市和核心城市旅游业投入资源利用综合水平呈持续良好态势;同时,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旅游业平均投入资源利用综合水平呈无效向良好转变,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旅游业则呈无效向中等转变。③ 2000 年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旅游业综合效率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略强于规模效率,而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旅游业则反之。④ 2000年以来4 大城市群大多数城市提高幅度大但趋于下降,珠三角和长三角主要直辖市、省会城市和核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提高幅度略高于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同时,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旅游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幅度呈依次下降态势。
  • 论文
    王兆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良好的旅游公共交通是游客在目的地区域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基础,而游客对公共交通的感知会对游客目的地满意度和行为意图构成影响。以典型旅游城市张家界市为案例区,利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张家界游客公共交通感知维度及其表现,以及公共交通感知维度对游客目的地整体满意度和行为意图的影响。研究发现,张家界游客旅游公共交通感知维度共有“便捷性”、“费用和安全性”和“美观和科学性”三个维度,这些维度对游客目的地满意度和行为意图只产生较弱影响。其中,“便捷性”对整体公共交通满意度和重游意愿的影响较强,对游客目的地满意度的影响较弱;“美观和科学性”对游客目的地满意度不产生显著影响;“费用和安全性”也对游客目的地满意度的影响较弱。
  • 论文
    何蕾, 李国胜, 李阔, 崔林林, 任惠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验潮站资料的低空间分辨率与卫星数据的短时序是区域海平面变化研究存在的关键难题。本文结合卫星高度计海平面高度距平资料及验潮站数据,基于EOF和最小二乘法重建过去53 年(1959-2011 年)珠江三角洲海平面变化时空序列,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区域统一海平面变化时间序列。结果显示,基于EOF和最小二乘法的海平面高度场重建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卫星高度计资料时间序列不长和验潮站分布稀缺时间不连续等问题,对于海平面变化研究,尤其是关于过去长期的变化过程及特征研究适用性良好。对统一海平面变化时间序列线性拟合显示,近53 年珠江三角洲区域海平面平均变化速率为4.08 mm/yr,且存在近期加速上升趋势。与单站研究相比,该方法较好地表达了区域海平面主要变化特征并剔除可能存在的噪音。径流及厄尔尼诺现象也对珠江三角洲海平面空间变化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