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勇强。试论中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6):84~86.[2] 李志亮。试论郴州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7,(1):51~57[3] 马晓冬,翟仁祥。论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以苏北地区为例。人文地理,2001,16(6):89~91.[4] 梁明珠。广州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总体构想框架。经济地理,2002,22(5):628~632.[5] 刘冰清,陈国生。论湖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经济地理,2006,26(3):534~537.[6] 孙玉梅,秦俊丽。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地理研究,2011,30(5):845~853.[7]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设立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的通知。皖政秘[2009] 163号,2009-07-09.[8] 柏杨。安徽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发展战略研究。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79~82.[9] 朱生东,章锦河,杨效忠。徽州文化旅游整体开发模式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2):86~89.[10] 葛立成,邹益民,聂献忠。中国区域旅游合作问题研究-基于主体、领域和机制的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 (1):70~74.[11] 黄成林。安徽省旅游业竞争力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157.[12] 王迎涛。我国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9(1):68~72.[13] 喻荣春。赣州“红、绿、古”色旅游资源整合发展策略探究。企业经济,2007,(5):120~122.[14] 张海燕,王忠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4):322~326.[15] 明庆忠,张瑞才。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提升。人民日报,2009-08-14(10).[16] 王世金,白永平,石惠春。河西走廊地带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思路。经济地理,2007,27(2):327~331.[17] 朱桃杏,陆林。近10年文化旅游研究进展-《TourismManagement》、《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旅游学 刊》研究评述。旅游学刊,2005,20(6):82~88.[18] 窦志萍。昆明文化旅游开发探讨。旅游研究,2009,1(5):2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