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2015 , 34 (9): 1685-1696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509007

Orginal Article

中国城市服务业职能特征研究

曾春水, 申玉铭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48

A study of the functional features of China's urban service industries

ZENG Chunshui, SHEN Yuming

Colleg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China

通讯作者:  申玉铭(1968- ),男,河南浚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E-mail: shenyuming@263.net

收稿日期: 2015-03-9

修回日期:  2015-06-6

网络出版日期:  2015-09-15

版权声明:  2015 《地理研究》编辑部 《地理研究》编辑部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07)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曾春水(1987- ),男,福建泉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调控研究。

E-mail: zcs025@163.com

展开

摘要

中国城市服务业职能特征研究可为构建合理的城市服务业职能规模结构、行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及各城市服务业差异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单元,应用纳尔逊方法、城市服务业流量测度模型、服务业行业B/N比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定量测算各城市服务业职能规模、专业化部门、职能强度,分析各服务业行业的分工水平、演变趋势和空间格局。研究表明:① 对外服务业输出流量高度集中于高级服务业中心,各等级服务业中心的服务业职能结构差异较大;② 城市服务业输出和输入流量规模在地带性尺度上都呈“东中西”三级递减空间格局。城市服务业输出流量空间没有显著集聚区域,而城市服务业输入流量空间上有弱集聚特征,呈“大分散小集中”格局,集聚城市呈“群”状分布,与重要城市群分布较一致;③ 各服务业行业分工强度存在差异,服务业整体分工在深化,具体行业分工有快速深化、缓慢深化、稳定三种类型;④ 服务业输入流量规模集中性比较低,各城市有普遍服务业需求,应根据需求类型采取不同发展策略。

关键词: 服务业职能 ; 纳尔逊方法 ; 空间自相关 ; 地级及以上城市

Abstract

A study of the functional features of China's urban service industries can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service sector to an appropriate scale, industrial make-up and spatial structure, and for exploring different routes for development from city to city. Based on a survey of 287 cities at prefecture level and above in China, this paper uses Nelson methods, flow measurement models, B/N ratio 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to conduct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al scale, specialized units and functional strength of urban service industries in various cities in China. It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level of labor division, development trends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different service industries. The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China's exported services are highly concentrated in high-end service centers, and that the functional structures of service centers at various levels differ sharply. Geographically, both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urban services progressively diminish in scale from eastern to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Sources of exported urban services show no tendency to concentrate in a certain area, but the import of urban services displays a slight concentration in space, where cities are clustered in the same way as major urban agglomerations of China. In different service industries, the levels of labor divisions vary, but are deepening overall. Finally, it was found that imported service industries are of relatively low concentration, and because all cities dem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ies, it is asserted that tailor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hould be taken in individual cities.

Keywords: urban service industries ; Nelson methods ;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 cities at prefecture level and above

0

PDF (2183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曾春水, 申玉铭. 中国城市服务业职能特征研究[J]. , 2015, 34(9): 1685-1696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509007

ZENG Chunshui, SHEN Yuming. A study of the functional features of China's urban service industries[J]. 地理研究, 2015, 34(9): 1685-1696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509007

1 引言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全球经济呈现“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总体趋势,突出表现为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阶段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中期,发展服务业是中国满足民生、扩大就业、转变增长方式、节约资源、节能减排、调整经济结构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服务业的地位上升到新的高度[1]。中国实行市辖县的行政体制,地级市是经济空间组织的重要单元,也是中国发展服务业的主要载体。随着中国加速向服务经济时代迈进,部分城市职能从工业职能逐渐转变到服务业职能,一些城市已经率先转变为以服务业功能为主。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城市服务业职能的研究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城市服务业职能特指城市为外地提供服务部分的第三产业经济活动,是其在全国城市服务业体系中所承担的分工和作用。城市服务业职能研究的实质是对各城市进行现状服务职能的比较研究,明确各城市服务业在全国或区域中的分工地位和作用[2],为构建合理的城市服务业职能规模结构、行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及制定各城市服务业差异化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职能是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周一星等最早提出城市工业职能概念,包括城市专业化部门、职能强度和职能规模三个要素[2],后来学者大部分围绕这三方面展开研究。如田文祝等以中国295个城市市区为单元,研究中国城市体系的工业职能结构特征[3];周一星等采用城市劳动力结构资料,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能与国际接轨的全国综合性城市职能分类[4];田光进等分析了中国城市职能的基本特征,比较不同城市规模、不同地域城市职能差异[5];许峰等基于四普和五普数据,分析中国城市职能结构行业和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6]。刘云刚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的职能变化与职能差异进行分析[7]。许峰等对中国城市的职能进行分类,建议应优先投资城市基础部门,提高城市专业化水平,并提出分类指导的扩大内需政策[8]

在这些以城市职能视角出发的研究中,主要采用纳尔逊分类方法,识别出专业化部门,并测度职能强度,而在职能规模方面一般采用以城市人口规模定性说明,对这是什么规模等级的城市职能没有定量分析。还有一些学者从研究城市的外向功能量的视角,通过利用城市流模型定量来测算城市的对外服务职能规模。如王海江等利用城市流模型研究中国中心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空间格局[9];姜博等利用城市流模型对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外向服务功能测度与比较[10];郭建科等利用城市流模型分析中国中心城市货运外向服务功能空间体系[11]。王海江等探讨了中国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外服务能力的规模及空间格局[12]

在城市服务业空间格局的研究中,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城市和中心聚落的大量调查,提出经典中心地理论,发现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会受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成为服务业空间格局和形成机制研究的先驱者[13]。Illeris提出服务业等级模型,将服务活动区位模式概括为“中心地理论修正后的服务等级”,认为许多服务业并非就近购买[14]。Beyers等[15-17]分别对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90%以上的产值和80%以上的就业集中在大都市区。

通过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学者对城市职能的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做了许多有益探索。但对城市职能和工业职能的研究比较多,对城市服务业职能研究比较薄弱。城市职能研究在专业化部门、职能强度应用纳尔逊定量分析,逻辑很清晰,但职能规模仅限于定性研究,较难以对空间方面进行定量分析,而以城市流为核心的对外服务功能研究,能够进行定量的分析,但缺少关注城市职能部门和专业化部门的分析。结合两者研究方法优点,可以对城市服务业职能更加系统的研究。另外,城市的对外职能研究较多,鲜见对输入地区产业的研究。事实上,只有把输入和输出综合分析,才能清晰的剖析服务业地域供需结构。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职能规模测算 借助区位熵的原理,计算出中心城市的各产业行业增加值或从业人员的基本部分,即城市外向服务功能量。由于中国城市统计数据中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数据缺乏,选择就业数据。设i城市j行业从业人员的区位熵为Lqij,计算方法如下:

Lqij=(Gij/Gi)/(Gj/G)(1)

式中:Giji城市j行业从业人员数量;Gii城市从业人员总量;Gj为全国j行业从业人员数量;G为全国总从业人员总量。

Lqij>1,则可认为i城市j行业存在外向服务功能,因为i城市的总从业人员中分配给j行业的比例超过了全国的分配比例,该行业可以为城市以外区域提供服务,其输出流量为Aij,再考虑到中国地级市数量众多,城市之间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大,采用各城市服务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进行修正,修正系数Ci=i城市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全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公式如下:

Aij=Ci×(Gij-GjG×Gi)=Ci×Gij×Lqij-1Lqij(2)

Lqij<1,则认为i城市j行业存在对外依赖性。因为i城市的总从业人员中分配给j行业的比例小于全国的分配比例,该行业需要从城市以外区域得到提供服务,来满足本区域服务业的需要,其输入流量为Bij,同样用修正系数Ci公式如下:

Bij=Ci×(Gi×GjG-Gij)=Ci×Gij×1-LqijLqij(3)

必须说明的是区位熵小于1并不意味没有对外服务能力,只是这种对外服务能力较弱而不能称之为外向功能。该方法大大简化了区分城市基本部分和非基本部分的过程,因此在研究城市经济结构中被广泛应用[18]

2.1.2 职能部门识别和职能强度 纳尔逊分类方法在城市职能行业确定和职能强度测度方法中,因其理论上逻辑清楚,划分强度比较客观,又简单容易操作,成为了最常用的方法[19]。该方法核心是得到每个行业的职工比重后,分别计算所有城市每个行业职工比重的算术平方值和标准差,具体方法如下:

X̅=i=1nXinSD=1n-1i=1n(xi-x̅)2(4)

在已往研究城市和工业主要职能行业均以高于平均值加1个标准差作为确定城市主导职能的标准[20],考虑服务业更依赖本地市场容量,没有工业那么高专业化程度[21],如果以这个标准各行业被定为主要职能行业仅有11%左右的城市,将漏掉许多重要的服务职能城市。因此,对其标准适当放宽,以高于0.5个标准差就确定为城市主导职能的标准,以高于平均值以上几个标准差的数量来表示职能强度,其数值越大,职能强度越大。

2.1.3 行业部门分工深度 服务业j行业B/N比指所有城市j服务业行业基本部分(对外输出服务业量)的总和与非基本部分(满足本市居民服务业量)总和的比值,反映服务业j行业对外服务的强度,其值越大,所有城市的基本经济部分比重越大,城市之间服务业的专业化和贸易越大,城市之间服务业j行业的分工越强。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服务业j行业B/N=Aj/(Gj-Aj)(5)

2.14 空间集聚度 全局空间自相关可度量区域内部单元的某种地理现象或属性值与邻近单元上同一现象或属性值的整体相关程度,可用于检验某种现象在空间上是否存在集聚,描述其在整个研究区域的空间特征[22,23]。常用Moran's I测度,计算方法如下:

Moran'sI=i=1nj=1n(Xi-x̅)(Xj-X̅)i=1n(Xi-X̅)2ni=1nj=1nWij(6)

式中:n为空间单元数量;XiXj表示某属性特征X在空间单元ij上的观测;Wij为空间权重矩阵,空间相邻为1,不相邻为0。对Moran's I采用Z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时,若Moran's I为正,表示服务业属性水平相近的在空间上有集聚,其值越趋近于1集聚越显著;若为负,表示属性值在相邻区域之间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其值趋近于-1,分散越显著;当等于0时,表示空间不相关,即研究区内各单元经济活动呈现无规律的随机分布状态[24]

2.2 数据来源

2003年开始中国服务业采用新的分类统计口径,为了保证行业数据口径的一致性,选取2003-2010年为研究年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的服务业分类如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其中,最后4个行业是公共服务业,中国公共服务体制是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往往与户籍挂钩如指定医保和上学的划片区,具有明显的服务于本地的特征,但中国公共服务城市之间的差距,会产生一些服务流,为排除干扰把公共服务业剔除。为了减少篇幅,在图表中用行业的第一个字作为简称,依次为“交、信、批、住、金、房、租、科、居、文”。选取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市域为样本单元,地域上保证是完整系统。如果是只选市辖区,在空间上对外输出和输入量将增大估算误差,特别是发达地区县域对市辖区的干扰。原始数据来源于2004-201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个别缺失数据用年均增长率计算。

3 结果分析

3.1 中国城市服务业职能分类结果

对外服务业流量是城市服务业对外职能大小的直接反映,是最重要的城市职能要素。通过城市服务业输出流量规模模型计算得到各城市对外服务业流量,根据流量大小先用k值聚类分成10类,这些分类只具有统计学意义,再依据服务业中心等级内涵,结合城市辐射能力的一些成果,如周一星工业职能研究和王海江中心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研究[2,9],对一些门类进行了归并,并适当调整阈值,把城市分为五个服务业中心等级: 100为I(全国综合服务业中心)、10~100为II(区域综合服务业中心)、2~10为III(省区服务业中心)、0.5~2为IV(地方服务业中心)、0~0.5为V(地方次服务业中心)。为了区分综合性、专业化、本地服务城市,在大类的基础上划分了亚类。通过纳尔逊分类方法确定了城市的主要职能行业,其中,个数 3个的确定为综合服务城市,1个和2个的为专业化服务业城市,0个的为本地服务业城市。在大类中,I类和II类全部为综合性服务城市,III类和IV类有综合服务城市和专业化服务城市两个亚类,V类有综合服务业城市、专业化服务业城市和本地服务业城市三个亚类(表1)。

表1   2010年中国城市服务业职能分类系统表

Tab. 1   Service function scale, department and strength of each city of China in 2010

等级城市名称,对外服务业流量值(服务业职能行业,职能强度)
Ⅰ全国综合
服务业中心
北京266.36(租7,信6,科5,房5,交2,批2,住1,居1,文1)、上海130.96(科5,交4,租4,金2,房2,批2,信1,住1,居1,文0.5)
Ⅱ区域综合
服务业中心
广州65.86(交4,房4,信2,住2,租2,科2,居2,文1,批1)、深圳41.6(房6,租3,交2,信2,批1,住1,居0.5)、天津26.48(居6,交2,批2,租1,科1,住1,房0.5)、沈阳18.85(交2,租2,科2,居1,文1,批0.5,房0.5)、南京17.90(批3,交2,租1,科1,信1,住1,房0.5,文0.5)、武汉17.35(交2,批2,科1,住0.5,房0.5)、西安15.52(信3,科2,交1,房1,居1,文0.5,批0.5,住0.5)、杭州15.26(信3,批1,住1,房1,租1,科0.5)、哈尔滨12.78(交2,批2,科1,居1,房0.5,信0.5,文0.5)、长沙12.42(房2,科2,文1,批1,住1,金0.5)
Ⅲ省区服
务业中心
Ⅲ1省区综合服务业中心大连9.60(房3,交2,信2,金1,住1)、济南9.15(交1,批1,房1,金0.5,租0.5,居0.5,文0.5)、昆明8.75(交2,批2,房1,租1,科0.5,文0.5,信0.5)、石家庄7.75(交2,批2,金1,文1,科0.5)、呼和浩特7.47(金3、信3、文1、住1)、乌鲁木齐6.02(交4,科2,文2,批0.5,租0.5)、长春5.90(科2,信1,房1,租1,文1,批0.5)、福州5.68(租3,科1,房1,文0.5)、南宁5.21(租2,批1,房1,科1,文1)、太原5.02(交2,科1,文1,住0.5)、合肥4.71(交1,批1,房1,科1,文1)、海口4.70(房5,交2,文2,批1,住1,科1,租0.5,)、郑州4.50(房1,文1,科0.5,批0.5,住0.5)、三亚3.94(住15,房5,文2,交1)、重庆3.62(交0.5,批0.5,房0.5)、贵阳3.08(批2,房2,居1,租0.5,住0.5,科0.5,信0.5,文0.5)、厦门2.56(房2,住0.5,租0.5,居0.5)
Ⅲ2省区专业化服务业中心东莞8.92(金6)、成都5.24(科1,批0.5)、大庆3.78(居4,科3)、南昌5.44(交3,文1)、徐州4.58(交2)、秦皇岛3.07(交4,文1)、佛山2.71(信2,金1)、东营2.39(居5,科2,租1)、包头2.27(金2,信1)、舟山2.19(租4,住1)、宁波2.07(租1)
Ⅳ地方服
务业中心
Ⅳ1地方综合服务业中心沧州1.97(居3,信0.5,金0.5)、十堰1.85(批5,文1,信0.5)、唐山1.69(交0.5,批0.5,金0.5)、兰州1.62(科2,文2,租0.5)、开封1.58(批1,房1,居0.5,文0.5)、日照1.18(交1,批1,金0.5)、鄂尔多斯1.09(信1,金1,文1)、银川1.09(金1,租1,科1,文0.5,房0.5)、丹东0.95(房2,信1,交0.5,批0.5)、营口0.89(交2,文1,金1,房0.5,租0.5)、桂林0.88(租1,文1,住0.5)、防城港0.88(交4,房1,居1)、池州0.84(文6,金3,居2,租1)、衡水0.79(金2,交1,信0.5,批0.5)、拉萨0.77(文6,信4,科4,金3,住1,交0.5)、承德0.73(金1,交0.5,信0.5,文0.5)、蚌埠0.72(交1,金1,科1)、荆门0.65(批2,居1,房0.5,租0.5)、丽水0.61(金1,文1,租0.5,信0.5)、宁德0.54(房3,批2,信1)
Ⅳ2地方专业化服务业中心宜昌1.96(批2)、西宁1.80(交1,信1)、齐齐哈尔1.50(交2)、南阳1.36(批2)、青岛1.28(交1)、潍坊1.10(批1)、洛阳1.02 (科2)、临汾1.01(交1)、牡丹江1.00(金3)、绵阳0.999 (科2)、柳州0.950(租2)、龙岩0.94(租2)、台州0.89(金0.5)、汕头0.88(批1,金0.5)、大同0.87(租1,房0.5)、南通0.86(金1)、玉溪0.79 (批2)、盐城0.79(金0.5,租0.5)、锦州0.78(交0.5)、衢州0.76(金2)、连云港0.75(交1,金0.5)、常州0.74(交1,金0.5)、烟台0.70(房0.5)、广元0.70(信8,金1)、信阳0.70(批1)、泰州0.68(金2,批1)、驻马店0.66(批0.5,房0.5)、临沂0.66(金0.5)、周口0.63(批1)、亳州0.61(批1,金1)、南充0.61(金1,房0.5)、金华0.60(租0.5)、廊坊0.59(房1,科1)、朔州0.56(批1,租1)、芜湖0.54(交1)、宝鸡0.54(交1,批1)、湛江0.53(交1)、无锡0.53(住1)、白山0.52(信5,租0.5)、保定0.51(科1)、中山0.50(金1)












Ⅴ地方次
服务业中心






Ⅴ1地方综合服务业次中心益阳0.53(金1,租1,房0.5)、酒泉0.46(文2,金1,居1,科0.5,住0.5)、自贡0.42(金1,交0.5,房0.5)、乌兰察布0.40(信1,金1,文1,交0.5,批0.5)、阳江0.40(房2,批1,信0.5)、张家界0.39(信1,住1、金0.5)、佳木斯0.38(居2,交0.5,批0.5)、吉安0.28(交0.5,信0.5,金0.5)、南平0.27(信0.5,金0.5,文0.5)、黄石0.26(住0.5,房0.5,居0.5)、宣城0.25(房1,金0.5,租0.5)、武威025(文3,科1,交0.5,金0.5,)、张掖0.23(居1,金0.5,科0.5)、鹰潭0.14(居2,科0.5,文0.5)
Ⅴ2地方专业化服务业次中心阜阳0.47(金1,交0.5)、孝感0.45(批0.5,房0.5)、济宁0.45(金0.5)、呼伦贝尔0.43(交1,文0.5)、德州0.43(批0.5)、朝阳0.41(金1,居0.5)、镇江0.41(金1)、邯郸0.39(交1,金0.5)、忻州0.39(批1,信0.5)、株洲0.38(房1,租1)、三明0.38(租1,金0.5)、三门峡0.63(批1)、湘潭0.35(批1,房0.5)、吉林0.34(金1,文0.5)、常德0.34(租1)、枣庄0.34(租1)、焦作0.33(金0.5)、威海0.32(批0.5,房0.5)、珠海0.31(房0.5)、鞍山0.30(科1,居0.5)、淮南0.29(房0.5,租0.5)、聊城0.28(金0.5)、晋城0.28(批1)、丽江0.27(住1,文0.5)、梅州0.26(金1,信0.5)、茂名0.26(居1,文0.5)、晋中0.26(金0.5)、安庆0.25(金0.5,文0.5)、濮阳0.25(租1)、邢台0.25(金0.24)、滁州0.24(交0.5)、运城0.24(文1)、通化0.24(金0.5,文0.5)、广安0.24(金1,信0.5)、四平0.23(文1,科0.5)、怀化0.22(交0.5,信0.5)、白城0.22(居2,文0.5)、商丘0.22(批1)、吴忠0.21(居0.5,金0.5)、淄博0.21(批0.5)、上饶0.21(信0.5,批0.5)、盘锦0.21(租0.5)、渭南0.20(金0.5)、景德镇0.19(信0.5)、达州0.19(信1,金0.5)、雅安0.18(信1,金0.5)、德阳0.18(金0.5)、张家口0.17(批0.5,房0.5)、商洛0.16(金1,文0.5)、安康0.16(金1)、江门0.16(居0.5)、嘉兴0.15(房0.5,租0.5)、梧州0.15(房1,居1)、潮州0.15(信1)、本溪0.15(房1)、资阳0.14(金0.5)、汉中0.14(金0.5)、宿州0.14(金0.5)、九江0.13(租1)、北海0.13(房0.5)、鄂州0.12(批1,房0.5)、辽源0.12(金0.5,文0.5)、绥化0.11(房1)、双鸭山0.11(居0.5)、巴彦淖尔0.11(金0.5)、邵阳0.11(金0.5)、新乡0.11(批0.5)、庆阳0.11(居1,金0.5)
Ⅴ3本地服务业中心阜新0.09、肇庆0.09、泰安0.08、云浮0.08、遵义0.08、中卫0.08、黑河0.08、铁岭0.08、榆林0.07、长治0.07、贵港0.07、天水0.05、固原0.05、安阳0.05、萍乡0.05、马鞍山0.05、岳阳0.05、襄樊0.04、赤峰0.04、来宾0.04、七台河0.03、鸡西0.03、铜川0.03、赣州0.03、鹤岗0.03、宜春0.03、钦州0.03、汕尾0.03、遂宁0.03、平凉0.03、百色0.03、安顺0.03、葫芦岛0.03、宜宾0.02、吕梁0.02、铜陵0.02、保山0.02、延安0.02、巢湖0.02、金昌0.02、衡阳0.02、崇左0.02、郴州0.02、定西0.01、松原0.01、乐山0.01、贺州0.01、永州0.01、流量为0有钦州、平顶山、咸宁、漯河、韶关、陇南、辽阳、克拉玛依、阳泉、乌海、通辽、抚顺、伊春、苏州、淮安、扬州、宿迁、温州、湖州、绍兴、淮北、六安、莆田、泉州、漳州、新余、抚州、莱芜、滨州、菏泽、鹤壁、许昌、荆州、黄冈、随州、娄底、惠州、河源、清远、揭阳、玉林、河池、攀枝花、泸州、内江、眉山、巴中、六盘水、曲靖、昭通、思茅、临沧、咸阳、嘉峪关、白银、石嘴山

新窗口打开

3.2 对外服务业输出流量高度集中于少数高级服务业中心城市,各等级服务业中心的服务业职能结构差异较大,城市服务业输入流量的集中性较低,各城市有普遍的服务业需求

各等级城市服务业中心个数依次为2个、10个、28个、62个、185个,呈“金字塔”等级体系,而各等级城市的对外服务业流量依次为397.3、244.0、139.7、55.7、23.0呈“倒金字塔”。在Ⅰ(全国综合服务业中心)和Ⅱ(区域综合服务业中心)两个类型中仅有12个城市,却占了总服务业流量的72.8%,而Ⅳ(地方服务业中心)和Ⅴ(地方次服务业中心类型)两个类型总共有247个城市却只占了9.2%的分工职能,表明中国城市服务业对外输出流量高度的集中于少数高级服务业中心。其原因可以用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来解释:低层次服务业的服务半径小,各城市以自我供给为主,而高层次服务业的服务业半径大,但人口门槛、技术门槛要高很多,只能由高级服务业中心提供。服务业流量主要在不同等级服务业中心之间,而较少在同一等级城市之间流动,所以低等级服务业中心对外服务业能力有限,高等级服务业中心占有绝对的优势。

各等级服务业中心的服务职能结构差异较大(图1)。全国综合服务业中心总输出服务流量比重占46.2%,在各服务行业均有较大的比重,最突出服务业部门职能是生产性服务业,其中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占68.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66.9%,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56.7%,而在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金融业比重相对比较低分别占23.1%和23.3%;区域综合服务业中心总服务业输出流量比重占28.4%,最突出的服务业部门职能是传统服务业包括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51.0%,住宿、餐饮业占41.5%,房地产占37.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占37.6%,而服务业职能较弱行业是金融业,仅占6.8%;省区服务业中心总服务业输出流量比重占16.2%,服务业职能是生产性与消费性服务业并重,服务业职能较高的有金融业占29.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28.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占20.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15.5%,住宿、餐饮业占15.5%,房地产占15.0%,而较低的是信息传输占8.0%、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8.4%;地方服务业中心总服务业输出流量比重占6.5%,突出的服务业职能部门少,仅在金融业的服务业职能比较突出,高达22.3%,批发和零售业占10.7%;地方次服务业中心总服务业输出流量比重占2.7%,在金融业比重占12.3%,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占5.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2.7%,有一定的分工职能,而其他行业均很小。

图1   2010年中国服务业职能部门等级结构

Fig. 1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China's service department function in 2010

选取2010年服务业及各行业输入流量50强城市和输出50强城市进行对比分析,服务业输入流量仅占42.3%,而输出流量比重却高达90.3%,可发现服务业供给显著集中于少数城市,但服务业需求流量集中低很多,各城市有普遍的服务业需求。各行业50强城市占所有城市需求比重,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占53.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57.1%,批发和零售业占53.2%,住宿、餐饮业占42.3%,金融业占67.2%,房地产业占47.2%,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占47.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52.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48.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59.1%。金融业对外需求流量高度集中在少数城市,其他行业集中性明显比较低。

3.3 城市服务业输出流量空间没有显著集聚特征,而输入流量空间有一定集聚特征,呈大分散小集聚,集聚的城市呈“群”状分布,与中国重要城市群分布较一致

对2010年中国城市服务业输出和输入流量,做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输出流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其Z<1.96,P>0.05,并且Moran's I指数为0,服务业输出流量空间上是不相关,没有集聚特征。城市服务业输入流量通过显著性检验,Z>1.96,P<0.05,Moran's I指数为0.08,可以判断具有弱空间自相关,存在区域的空间集聚特征。

中国城市服务业输出流量规模在地带性尺度上与全国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呈现的“东中西”三级递减的格局相似,但其高级服务业中心空间分布是很分散。作为全国综合服务业中心,北京和上海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但其空间距离均比较远是相对分散的,主要是中国东部经济和服务业发展有较好的腹地,高级服务业中心需要足够大的腹地支撑,其空间较分散。区域综合服务业中心包括广州、深圳、天津、沈阳、南京、武汉、西安、杭州、哈尔滨、长沙也需要较大的腹地,它们之间一般也是保持较大的距离,在空间上相对分散,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都有分布。中低级的服务业中心围绕着这些高级服务业中心,构成了相对完整的中心地服务业等级体系,这些城市在经济水平上有集聚特征,临近中心的很多城市往往经济水平也较高,一些学者的研究已经印证在多个尺度上经济水平空间上有明显的自相关[25,26],但其周围的城市,在分工上更多的是以工业为主,服务业输出上并没有表现出同样的高水平,周围城市服务业输出流量上是比较随机的,没有显著的高高或低低集聚的区域(图2)。

图2   中国城市服务业输出流量和输入流量空间格局

Fig. 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ina's city service industries output and input flow

中国城市服务业的输入流量在地带性尺度上也呈“东中西”三级递减,但空间上表现出大分散小集聚。集聚的城市呈“群”状分布,分布于长三角、山东半岛、珠三角、海峡西岸、成渝、中原城市群、辽中南、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地区,与中国重要城市群分布较一致(图2)。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较好,城市体系发育完善,在城市职能或分工上,全国性综合服务业中心、区域综合服务业中心、省区服务业中心承担着更多的服务业职能。周边城市承担着更多的工业职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经济规模较大,对外服务业需求较大。

3.4 城市服务业行业分工深度存在差异,服务业整体分工在深化

B/N比可以反映服务业j行业对外服务的强度和现阶段j行业在城市尺度上的分工深度。根据2003-2010年各行业的服务业行业B/N比,可知各服务业行业的分工深度存在差异,共划分为三类(图3):强分工职能行业(B/N比 0.5)有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97),租赁和商业服务业(0.5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50);中等分工职能行业(0.3 B/N比 <0.5)有房地产业(0.44),住宿、餐饮业(0.4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32),弱分工职能行业(B/N比 <0.3)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0.2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27),批发和零售业(0.21),金融业(0.14)。

图3   服务业各行业B/N比和服务业输出流量

Fig. 3   Service B/N rate and output flow of service industries

服务业分工的地位,不仅要考虑对外服务率,还要考虑该行业的规模,如某行业具有强的分工强度,但是市场规模很小,在全国城市层面的意义也较小。所以选取输出服务业流量来反映各服务业在分工中的地位,地位较高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122),批发和零售业(99),租赁和商业服务业(8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79);地位较低的行业有住宿、餐饮业(55),房地产业(49),金融业(4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3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6)。

2003-2010年服务业总流量由537.6上升到715.3,年均增长4.6%,服务业整体的分工在深化(表2图4),主要由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对外服务流量增长。服务地域分工迅速深化的行业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输出服务业流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2%、10.0%、8.5%,对外服务功能地位分别由3.9上升到7.1,10.3上升到15.1,6.5上升到8.6;服务地域分工深化较慢行业有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输出服务业流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4.8%、3.4%,对外服务功能地位分别由7.4上升到7.7,10.2上升到12.7,19.9下降到18.9;服务地域分工稳定,年均增长率在-0.1%~0.5%,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这些行业在分工中的地位均下降,分别从19.2下降到14.3,11.0下降到8.2,4.9下降到3.9,4.7下降到3.6。

表2   服务业各行业输出流量及增长率

Tab. 2   Flow and growth rate of China's service industry sectors

行业服务业
2003年输出流量107.0(19.9)21.2(3.9)103.0(19.2)59.1(11.0)39.6(7.4)35.0(6.5)55.5(10.3)65.7(12.2)26.6|(4.9)25.0(4.7)537.6(100)
2010年输出流量135.1(18.9)50.4(7.1)102.0(14.3)58.5(8.2)55.0(7.7)61.8(8.6)107.8(15.1)91.2(12.7)27.6(3.9)25.8(3.6)715.3(100)
年均增长率(%)3.413.2-0.1-0.14.88.510.04.80.50.54.2

注:括号内为各行业输出流量占服务业总输出流量的百分比。

新窗口打开

图4   2003-2010年服务业各行业输出流量演变

Fig. 4   Evolu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sectors flow from 2003 to 2010

4 结论与讨论

(1)通过城市服务业输出流量规模模型计算得到各城市对外服务业流量,根据流量规模大小和城市对外服务业辐射能力,可把中国城市分为五个等级的服务业中心,即Ⅰ(全国综合服务业中心)、Ⅱ(区域综合服务业中心)、Ⅲ(省区服务业中心)、Ⅳ(地方服务业中心)、Ⅴ(地方次服务业中心),其中Ⅰ和Ⅱ两种类型全部为综合性服务业城市,Ⅲ和Ⅳ两种类型有综合服务业城市和专业化服务业城市两个亚类,Ⅴ型有综合服务业城市、专业化服务业城市和本地服务业城市三个亚类。

(2)对外服务业输出流量高度集中于高级服务业中心,各等级服务业中心的服务业职能结构差异较大。全国综合服务业中心比重占46.2%,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生产性服务职能最突出;区域综合服务中心比重占28.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职能最突出;省区服务中心比重占16.2%,属于生产性与消费性服务职能并重,服务业职能较强的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住宿、餐饮业;地方服务中心和地方次服务中心平均比重分别占6.5%和2.7%,仅金融业的服务业职能比较突出。

(3)金融业服务业输入的集中性较高,其他行业服务业输入流量的集中性都比较低。按对外需求规模和行业门类数量可分成四种需求类型,应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第一类是规模大需求门类多,该类第三产业整体滞后,对服务业各行业需求均比较大。应发展与本地农业、工业产业关联较强的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第二类是规模大需求门类少,该类服务业的比重一般较高,本地缺少发展某些类别服务业的条件或为了得到分工经济从外部输入,有些服务业存在结构性短板,应采取错位发展策略,加快该短板服务业低层次服务业的发展,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对于高层次服务业可继续保留由外地输入;第三类是需求规模小门类少,可能是服务业发展水平高的全国或区域综合性服务中心,服务业发展水平高,门类较齐全,对外需求少,应根据本地优势,重点发展目前强、中等分工和分工深化的服务行业,扩展服务辐射范围和水平,带动区域发展。也可能是服务业发展水平低,但门类齐全。由于远离服务中心,交通通信闭塞等原因,服务业主要由本地供给,形成了门类多,层次低。这类城市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服务中心的可达性,加强高等级服务业的输入,带动本地服务业发展;第四类是需求规模小门类多。服务业基础较差的城市,多数服务行业难以形成比较优势,必须通过服务业输入,完善自身的服务业体系,再逐步形成比较优势。

(4)中国城市服务业输出和输入流量规模在地带性尺度上相似,均呈“东中西”三级递减格局。但城市服务业输出流量空间不相关,空间上呈随机分布的状态,而输入流量空间正弱相关,空间呈大分散小集聚,集聚的城市呈“群”状分布,与中国重要城市群分布较一致。

(5)城市服务业行业分工深度存在差异,强分工职能有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中等分工职能有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弱分工职能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服务业整体分工在深化,分工深化迅速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而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工程度稳定。

由于中国以城市为单元的服务业分类的统计数据相对比较粗,没有更微观的行业内和产品的分工数据,因此忽略了更精细服务业行业的分工,即产业内分工,现实中的分工对外流量应该更多。由于统计年鉴数据的局限性,未能分析各城市服务业输出流量的去向和服务业输入来源的规模和结构,即城市服务业流量的网络结构。此外,对于服务业分工程度的演变机理和中国城市服务业职能结构是否合理,如何重构服务业职能结构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1] 郭建科, 韩增林, 王利.

我国中心城市货运外向服务功能空间体系

. 地理研究, 2012, 31(10): 1849-1860.

URL      [本文引用: 1]     

[Guo Jianke, Han Zenglin, Wang Li.

The spatial system of freight extrovert service function of central cities in China.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2, 31(10): 1849-1860.]

URL      [本文引用: 1]     

[12] 王海江, 苗长虹, 茹乐峰.

我国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外服务能力的空间格局: 兼论与制造业分布关系

. 人文地理. 2014, 34(2): 83-89.

[本文引用: 1]     

[Wang Haijiang, Miao Changhong, Ru Lefeng.

Chinese cental cities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external service capabilities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ts relaions with manufacturing.

Human Geography, 2014, 34(2): 83-89.]

[本文引用: 1]     

[13] 克里斯塔勒. 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 常正文, 王兴中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8.

[本文引用: 1]     

[Christaller W.Center of Principle in the Southern German. Translated by Chang Zhengwen, Wang Xingzhong.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1998.]

[本文引用: 1]     

[14] Illeris S.The Service Economy: A Graphical Approach. Hoboken: Wiley Press, 1996.

[本文引用: 1]     

[15] Beyers W B.

Producer services.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1993, 17(2): 219-231.

[本文引用: 1]     

[16] Gillespie A E, Green A E.

The changing geography of producer services employment in Britain.

Regional Studies, 1987, 21(5): 397-411.

[17] Coffey W J, Bailly A S.

Producer services and flexible production: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Growth and Change, 1991, 22(4): 95-117

[本文引用: 1]     

[18] 朱英明, 于念文.

沪宁杭城市密集区城市流研究

. 城市规划汇刊, 2002, (1): 31-33.

[本文引用: 1]     

[Zhu Yingming, Yu Nianwen.

Research on city stream in city intensive region of Shanghai-Ningbo-Hangzhou.

Urban Planning Forum Series, 2002, (1): 31-33.]

[本文引用: 1]     

[19] 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 城市地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本文引用: 1]     

[Xu Xueqiang, Zhou Yixing, Ning Yuemin. City Geography.Being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9.]

[本文引用: 1]     

[20] Nelson H J A.

Service classification of American cities.

Economic Geography,1995, 31(1): 189-210.

[本文引用: 1]     

[21] Illeris S, Philippe J.

Introduction: The role of services i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1993, 13(2): 83-101.

[本文引用: 1]     

[22] 宣国富, 徐建刚, 赵静.

基于ESDA的城市社会空间研究: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

. 地理科学, 2010, 30(1): 22-29.

URL      [本文引用: 1]     

[Xuan Goufu, Xu Jiangang, Zhao Jing.

An analysis of urban social space based on ESDA: A case study o f the central urban district in Shanghai.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30(1): 22-29.]

URL      [本文引用: 1]     

[23] Getis A, Ord J K.

Spatial Processes,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Pion, 1981.

[本文引用: 1]     

[24] 靳诚, 陆玉麒.

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

. 地理学报, 2009, 64(6): 713-724.

URL      [本文引用: 1]     

[Jin Cheng, Lu Yuqi.

Evolvement of spatial pattern of economy in Jiangsu province at county level.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9, 64(6): 713-724.]

URL      [本文引用: 1]     

[25] 孟斌, 王劲峰, 张文忠, .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

. 地理科学, 2005, 25(4): 393-400.

URL      [本文引用: 1]     

[Meng Bin,Wang Jinfeng, Zhang Wenzhong, et al.

Evaluation of 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a based on spatial analysis.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5, 25(4): 393-400.]

URL      [本文引用: 1]     

[26] 马晓冬, 马荣华, 徐建刚.

基于ESDA-GIS的城镇群体空间结构

. 地理学报, 2004, 59(6): 1048-1057.

URL      [本文引用: 1]     

[1] 荆林波, 史丹, 夏杰长. 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NO.9: 面向"十二五"的中国服务业.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本文引用: 1]     

[Jiang Linbo, Shi Dan, Xia Jiezhang.China's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Report No.9: To Orient China's Services "Twelfth Five-Year" Planning. Beijing: Society Science Press, 2011.]

[本文引用: 1]     

[2] 周一星, R·布雷德肖.

中国城市(包括辖县)的工业职能分类: 理论、方法和结果

. 地理学报, 1988, 43(4): 287-298.

URL      [本文引用: 3]     

[Zhou Yixing, Roy Bradshaw.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dustrial function of Chinese cities (including attached counties): Theory, method and results

.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8, 43(4): 287-298.]

URL      [本文引用: 3]     

[3] 田文祝, 周一星.

中国城市体系的工业职能结构

. 地理研究, 1991, 10(1): 12-23.

URL      [本文引用: 1]     

[Tian Wenzhu, Zhou Yixing.

China's industrial function structure of urban system

. Geographical Research, 1991, 10(1): 12-23.]

URL      [本文引用: 1]     

[4] 周一星, 孙则听.

再论中国城市的职能分类

. 地理研究, 1997, 16(1): 11-22.

URL      [本文引用: 1]     

[Zhou Yixing, Sun Zeting.

Another classification of China's urban functions.

Geographical Research, 1997, 16(1): 11-22.]

URL      [本文引用: 1]     

[5] 田光进, 贾淑英.

中国城市职能结构的特征研究

. 人文地理, 2004, 19(4): 59-63.

[本文引用: 1]     

[Tian Guangjin, Jia Shuying.

Research on city function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Human Geography, 2004, 19(4): 59-63.]

[本文引用: 1]     

[6] 许峰, 周一星.

我国城市职能结构变化和动态特征及趋势

. 城市发展研究, 2008, 15(6): 49-55.

[本文引用: 1]     

[Xu Feng, Zhou Yixing.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functional structures of Chinese cities.

Urban Research, 2008, 15(6): 49-55.]

[本文引用: 1]     

[7] 刘云刚.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职能分类与演化特征

. 地理研究, 2004, 28(1): 153-160.

URL      [本文引用: 1]     

[Liu Yungang.

The function of classification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China.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4, 28(1): 153-160.]

URL      [本文引用: 1]     

[8] 许峰, 周一星.

科学划分我国城市的职能类型建立分类指导的扩大内需政策

. 城市发展研究, 2010, 17(2): 88-97.

[本文引用: 1]     

[Xu Feng, Zhou Yixing.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citi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lassified guidance policy for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Urban Research, 2010, 17(2): 88-97.]

[本文引用: 1]     

[9] 王海江, 苗长虹.

我国中心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空间格局

. 地理研究, 2009, 28(4): 957-967.

URL      [本文引用: 2]     

[Wang Haijiang, Miao Changho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xternal service capabilities of Chinese central cities.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9, 28(4): 957-967.]

URL      [本文引用: 2]     

[10] 姜博, 修春亮, 赵映慧.

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外向服务功能测度与比较

. 人文地理, 2009, 24(4): 62-65.

[本文引用: 1]     

[Jing bo,Xiu Chunliang, Zhao Yinghui.

Measurement and comparison on the extrovert service function of three urban groups in BoHai Rim.

Human Geography, 2009, 24(4): 62-65.]

[本文引用: 1]     

[26] [Ma Xiaodong,Ma Ronghua, Xu Jiangang.

Spatial structure of cities andtowns with ESDA-GIS framework.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4, 59(6): 1048-1057.]

URL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