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2017 , 36 (3): 583-591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703015

研究论文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城市生态带划定——以杭州市为例

李咏华, 马淇蔚, 范雪怡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杭州 310058

Delimiting the urban ecological belts based on green infrastructure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of Hangzhou

LI Yonghua, MA Qiwei, FAN Xueyi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

通讯作者:  马淇蔚(1992- ),男,浙江宁波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与城市规划。E-mail:maqiwei@zju.edu.cn

收稿日期: 2016-09-20

修回日期:  2017-01-18

网络出版日期:  2017-03-20

版权声明:  2017 《地理研究》编辑部 《地理研究》编辑部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483)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咏华(1973- ),女,山东济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与城市规划。E-mail:lyh_zju@126.com

展开

摘要

生态带是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组成内容,其科学识别对于城市空间管控意义重大。从弹性结合刚性的协同模式出发,现有研究缺乏针对生态廊道的空间落实进而导致生态带片状孤立的尴尬局面;缺乏针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多情景分析进而导致划定成果缺乏动态调整,并受制于政府决策及重大事件等。以杭州市为例,利用Landsat TM影像数据,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及情景分析,综合划定城市生态带。结果表明:① 主城区北、东侧建设开发风险相对较低,而南、西、西南需重点保护;② 生态管控情景中弹性建设面积由20%增至35%,其空间侵蚀能力逐步增强,其中三级、四级管控情景已对区域生态格局造成严重挑战;③ 生态带划定范围包括“北部—临平”生态带(总面积272.17 km2,占比5.60%.)、“东部—义蓬”生态带(总面积310.21 km2,占比6.33%)、“南部—临浦”生态带(总面积828.43 km2,占比17.00%)、“西南部—富阳”生态带(总面积1583.02 km2,占比32.32%)及“西北部—良渚”生态带(总面积680.42 km2,占比13.89%)。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评价 ; 生态带 ; 空间管控 ; 情景 ; 杭州市

Abstract

The identification of ecological belts as components of an ecologically livable city is important in urban space management. However, the lack of appropriate implementation of space for ecological corridors has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those that exist currently. Furthermore, the lack of scenario analysis for urban growth patterns has made it difficult to adjust planning. Taking Hangzhou as a case, using Landsat TM image data, this paper delimited urban ecological belts based on green infrastructure assessment with scenario analysi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1) the risk of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ern and eastern parts of the central city is relatively low, while the southern, eastern and southwestern parts need intensive protection; (2) in the model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the erosion of ecological space has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patterns in the third and fourth scenarios have faced great challenges, and (3) five ecological belt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Northern Linping" ecological belt, "Eastern Yipeng" ecological belt, "Southern Linpu" ecological belt, "Southwestern Fuyang" ecological belt and "Northwestern Liangzhu" ecological belt.

Keywords: green infrastructure assessment ; ecological belt ; space control ; scenario ; Hangzhou

0

PDF (19477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李咏华, 马淇蔚, 范雪怡.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城市生态带划定——以杭州市为例[J]. , 2017, 36(3): 583-591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703015

LI Yonghua, MA Qiwei, FAN Xueyi. Delimiting the urban ecological belts based on green infrastructure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of Hangzhou[J]. 地理研究, 2017, 36(3): 583-591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703015

1 引言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工业化带动城镇化高速发展,但粗放的空间增长模式却一直未能有效改变[1]。为应对这一现实问题,北京、上海等借鉴相关管控经验,如生态带、城市增长边界、生态安全格局,并将其纳入增长管理。生态带是指连接建成区同自然空间的连续生态用地,呈带状、环形或楔形,构成区域及城市生态网络系统骨架[2]:从刚性供给约束来看,相较城市增长边界所体现的建设用地同非建设用地的空间界限[3],生态带更为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合理性使用、协调城市绿地系统同区域生态网络的内在联通;从弹性需求引导来看,相较生态安全格局所强调的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及过程的持续完整[4],生态带在落实刚性控制基础上,更为注重实现结合底线思维同弹性引导的协同发展模式。因此,生态带是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组成内容,其科学识别对于城市空间的生态管控意义重大。当前划定生态带的技术方法包括生态安全格局构建[5,6]、生态承载力及足迹计算[7,8]、生态敏感性分析[9]等。现有技术方法虽已在生态价值评价、绿地网络构建等方面取得成果,但从弹性结合刚性的协同模式出发,仍缺乏针对生态廊道的空间落实进而导致生态带片状孤立的尴尬局面;缺乏针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多情景分析进而导致划定成果缺乏动态调整,并受制于政府决策及重大事件等。

显然,生态带也可理解为以生态服务和控制功能为主体的生态基础设施,这同由网络中心及连接廊道所组成的天然及人工化的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GI)内涵不谋而合[10]。此外,相较现有方法,绿色基础设施评价(Green Infrastructure Assessment,GIA)能够快速辨识生态核心区域,维护“斑块—廊道—基质”的生境结构稳定;对区域生态特性分级划定[11],为城市空间增长提供情景依据,且将GIA应用于生态带划定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综上,本文以杭州市为例基于GIA及情景分析定量划定城市生态带,并提出空间管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杭州位于浙江省北部,地处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为浙江省省会及经济、金融、文化中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较高异质性:① 林地集中在低丘缓坡地带、萧山南部、余杭西北部等;② 水域以钱塘江、京杭大运河为主,辅以坑塘水面、沟渠径流;③ 湿地分布于萧山北部、东部平原、余杭滩涂平原、水网平原及河谷平原等;④ 建设发展空间受限,城市基础设施多沿道路两侧呈点轴式布局,乡镇居民点则分散聚集在主城边缘。

通过识别杭州市区范围内2000年、2015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发现2000-2015年建设用地迅猛扩张(图1a),城市建设同生态环境之间非协调性显著。杭州市已于2008年编制《杭州市生态带概念规划》(简称概念规划),意图生态带保护与控制相结合以遏制城镇蔓延及城区扩张,然而其管控能力明显不足(图1b)。已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建设用地超出概念规划原定建设用地规模66 km2,且约1/3占用禁建区[12];概念规划仅停留图纸成果层面,缺乏必要的配套政策及实施制度,导致难以指导具体建设。综上,杭州适宜作为本次研究的实证对象,故以杭州市区为例,包括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滨江、余杭、萧山、富阳,总面积4899 km2

图1   2000年、2015年杭州市区建设用地对比与新增建设用地侵占生态带状况

Fig. 1   Comparison of construction lands in 2000 and 2015, and new construction lands occupied ecological belts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杭州市区范围内Landsat TM影像数据,轨道号为(119,39),获取时间为2000年10月11日、2015年8月16日,为提高影像辨识精度,对原始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大气校正、几何校正、边界裁切等;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行政界限空间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城市总体规划等。

2.2.2 土地利用信息解译 结合研究目的与范围,参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确定土地利用类型为五类:建设用地、水域/湿地、林地/园地、耕地、未利用地/裸地。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通过分离度计算、同期影像对比、实地踏勘验证,认为误差主要为建设用地同水域/湿地间的混同、云层遮挡。经人工校正后,Kappa系数达92.60%,满足精度要求。

2.2.3 绿色基础设施评价 在马里兰州绿图计划中,GI包括要素及栅格层面[13]。将要素层面定义为GI核心区域,包括生境源斑块、物种迁徙廊道及法定保护区域(表1)。其中,生源斑块及物种迁徙廊道根据景观要素及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划分为陆生、水生两类。法定保护区域包括风景名胜区、历史遗产保护区及地下文物埋藏区等,由相关保护规划获得。通过计算物种迁徙阻力值,生成物种迁徙廊道,结果如图2所示。生态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14]。本文在已有研究[10,11]基础上,针对GI栅格层面,构建GI资源开发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表2)。

图2   2015年杭州市区GI核心区域

Fig. 2   GI core area in Hangzhou in 2015

表1   GI核心区域类型

Tab. 1   Classification of GI core area

GI核心区域类型景观要素及物种类型生态服务功能
生境源
斑块
陆生生境源斑块山林、草地等及所属动植物大型陆地动植物栖息地
水生生境源斑块湿地型湿地及所属动植物两栖、水生动植物栖息地
水域型江河、湖泊等及所属动植物水生动植物栖息地
物种迁徙廊道陆生物种迁徙廊道山谷狭长地带、防护林带等联系各源斑块,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信息、生物等要素的流通,能够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整体性
水生物种迁徙廊道河流、河岸缓冲区、河漫
滩等
法定保护区域风景名胜区、历史遗产保护区、地下文物埋藏区等包括历史文化遗产等人文要素及周边湖泊、山林等自然要素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科普观光功能,代表城市文化及形象

新窗口打开

表2   GI资源开发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Tab. 2   Development risk assessment system of GI resource

一级评价标准一级
权重
二级评价标准二级
权重
开发风险等级
12345
GI自身属性状况0.5土地利用及覆被
类型
0.4建设用地、裸地、未利用地等-耕地林地、
园地等
水域、湿地
相对高程(m)0.15[0, 20)[20, 40)[40, 60)[60, 80)[80, 1067]
地形起伏度(°0.15[0, 2)[2, 6)[6, 27)[27, 56)[56, 197]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0.3[-0.22, 0.15)[0.15, 0.26)[0.26, 0.38)[0.38, 0.44)[0.44, 0.64]
GI所处区位条件0.5同生境源斑块的
距离(m)
0.35[3000, 7797.75][1500, 3000)[1000, 1500)[500, 1000)[0, 500)
同物种迁徙廊道
的距离(m)
0.35[3000, 23667.2][1500, 3000)[1000, 1500)[500, 1000)<500
同法定保护区域
的距离(m)
0.15[3000, 14119.1][1500, 3000)[1000, 1500)[500, 1000)[0, 500)
同城乡建设用地
的距离(m)
0.15[0, 50)[50, 100)[100, 200)[200, 500)[500, 2340.96)

新窗口打开

3 结果分析

3.1 GI资源开发风险评价结果

根据表2获取杭州市区GI资源开发风险各一级评价结果(图3a~图3h),并将其加权叠加后同图2中GI核心区域叠合,获得最终评价结果(图3i)。从地理区位来看,杭州主城区南、西、西南侧具有较好的GI资源及丰富的物种廊道,包括大量景观要素,如山体、湿地,开发风险较高,不宜大规模城市建设;主城区北、东侧的开发风险相对较低,大部分区域适宜城市建设,但也存在生态价值较高的大型源版块,如大江东湿地、半山。因此,杭州市城市空间增长的可拓展方位主要在北、东侧,对于南、西、西南侧则需重点保护。

图3   杭州市区GI资源开发风险评价结果

Fig. 3   Development risk of GI resources in Hangzhou

3.2 生态管控情景设定

情景分析方法是空间政策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对问题的辨析、重要因素的考量,界定、模拟具有结构性差异的未来情景,来检验和评估既有战略,或提出新的战略与行动计划[15]。设定弹性建设面积占市区面积35%作为管控上限[16],并按每5%递减设定管控情景。基于图3,按照各管控情景获取了相应GI资源开发风险等级分别为0~2.70、0~3.00、0~3.25、0~3.45,基于这四种GI资源开发风险等级的生态管控情景结果如图4所示:GI资源开发风险等级递增,并伴随可供建设面积逐步增长,导致生态管控力度一再示弱;弹性建设面积由20%增至35%进程中,空间侵蚀能力逐步增强,其中三级、四级弹性建设面积已大部分侵入既有生态空间,对区域生态格局造成严重挑战。

图4   基于四种GI资源开发风险等级的生态管控情景结果

Fig. 4   Ecological control scenarios based on the four patterns of GI resources development risk

3.3 城市生态带划定结果

选取生态二级约束作为生态带划定参考情景(图5)。生态带由两部分构成:限建区(生态二级约束管控区域)、禁建区(GI核心区域)。划定生态带空间范围包括“北部—临平”“东部—义蓬”“南部—临浦”“西南部—富阳”及“西北部—良渚”(表3)。

图5   杭州市区城市生态带划定结果

Fig. 5   Ecological belts in Hangzhou

表3   杭州市区城市生态带汇总

Tab. 3   Summary of ecological belts

生态带面积及占比所处区位景观构成所含乡镇及保护区类型
“北部—临平”生态带总面积272.17 km2,占比5.60%主城北侧,临平西面及南面,且涵盖余杭、江干少部分用地以大面积耕地为主,北部平原农业区,辅以森林、城北运河水域、滩涂湿地包括崇贤、塘栖、笕桥等:超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半山历代古墓葬及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区、丁山湖湿地、东塘湿地保护区、皋亭山、黄鹤山风景区一彭埠交通生态走廊、临平山生态保育区
“东部—义蓬”生态带总面积310.21 km2,占比6.33%主城东侧,包裹义蓬组团,且主要涵盖萧山部分用地耕地农田、沿江滨海湿地、钱塘水域包括益农、党山、南阳等:东部钱塘江滨海湿地保护区、生态农业保护区
“南部—临浦”生态带总面积828.43 km2,占比17.00%主城、江南城南侧,内嵌临浦组团,且涵盖萧山、富阳部分用地以大面积山体、林地为主,部分耕地,并辅以灌丛、园地及湘湖—白马湖水域包括河上、楼塔、龙门等:青化山森林生态保育区、木俭山森林生态保育区、石牛山省级森林公园、湘湖省级旅游度假区、龙门省级森林公园、跨湖桥地下文化遗址保护区
“西南部—富阳”生态带总面积1583.02 km2,占比32.32%主城西南侧,余杭组团南部,且涵盖余杭、西湖、富阳大部分用地以大面积山体、林地为主,并辅以耕地、茶园、果园及少量湿地包括中泰—闲林、留下、新登:西湖国家风景名胜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古荡—老和山历代古墓葬重点保护区、中泰—闲林森林生态保护区、龙坞外围森林生态保护区、黄公望省级森林公园、贤明山省级森林公园、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富春湾省级旅游度假区
“西北部—良渚”生态带总面积680.42 km2,占比13.89%主城、良渚组团西北侧,且涵盖余杭大部分用地以大面积山体、林地、台地丘陵及耕地为主,辅以灌丛、园地及滞洪区湿地包括良渚、瓶窑、鸬鸟:径山森林生态保护区、鸬鸟—黄湖山地生态区、釜托寺生态保护区、北湖滞洪区、南湖滞洪区、西溪国家湿地保护区、东明山省级森林公园、山沟沟国家森林公园、长乐省级森林公园

新窗口打开

4 讨论

4.1 划定结果同概念规划的比较

将划定结果同概念规划(2007年)比较(图6a):① 整体空间形态:划定结果呈“斑块—廊道—基质”特征,而概念规划的生态带边界体现人工痕迹,表现在片状、切线状的普遍存在;划定结果的边界连续性较好,而概念规划较弱,突出在北部、东部生态带割裂;② 空间叠合状况:两者除西北、西南、南部生态带基本一致外,北、东部生态带均有较大差异:北部生态带东侧的湿地及其廊道、东部生态带南侧的耕地及其廊道、钱塘江水域等。北部差异由下沙、临平开发所致,而概念规划缺乏生态管控意识;东部差异则由概念规划同划定结果相比缺乏城市空间增长的分析视角所致,故对该区域的耕地作消极管控处理;③ 技术方法:概念规划同总体规划互呈图底关系,割裂主城、副城、组团联系;概念规划从既有行政区划考虑,缺乏对生态安全格局的整体性认识,而富阳作为新设城区具备良好生态本底且同主城区一脉相承,有必要纳入。总之,概念规划具有便于划分主体责任、对接职能部门等优势,但对于生态管控的针对性则表现不足,且从既有规划出发易受体制禁锢,存在任意变更、调整的可能;基于GIA的划定结果在划定进程中充分考虑增长情景,对于生态管控更具刚性兼备弹性。

图6   杭州市生态带划定结果同生态带概念规划及总体规划比较

Fig. 6   Comparison between ecological belts and planning related in Hangzhou

4.2 划定结果同城市总体规划的比较

将划定结果同总体规划(2001-2020年)比较(图6b):① 整体空间形态:总规确定的用地范围体现“城区外拓”“城镇蔓延”特征,且用地边界几何特征明显、边界连续性较弱,存在飞地开发,如大江东新城;② 划定结果同规划用地关系:生态带内部生态成本极高,为刚性管控区域,但规划用地多处侵入,如义蓬组团东南部、钱塘江沿岸;生态带外部空间为城市增长范围,但总规边界外生态破碎显著,格局完整性受限,且生态带确定的空间增长情景同规划发展模式并不匹配。总之,总规受多利益主体之间博弈、权衡,在应对政策、制度等方面较为敏感,易受决策牵制、重大事件等影响。生态带管控的关键在于如何理顺、协调同总规关系,将生态带作为总规强制性内容加以明确。

4.3 城市生态带空间管控措施

4.3.1 现状梳理:重点分析城市生态带“内—外”空间特征及动因 在已有成果结合实地踏勘,针对生态带内、外部空间做出现状梳理。针对内部空间明确包括法定规划、现状用地及其他侵占用地的空间现状及特征,例如规模、性质、权属等。在此基础上,对现有侵蚀用地作归类归档,并按行政区划落实责任。

4.3.2 实施路径:重点落实城市生态带“禁—限”空间范围及力度 限建区管控主要在于落实法定规划,重点调整“未批先建”用地及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干扰的各类基础设施;针对法定规划及“已批未建”用地,需强化环评价工作,做出撤销或留用决定。禁建区管控力度为绝对刚性,即原则上不允许新规划批准,针对已批复项目及现状用地做出严格讨论,并按撤销、拆减、留用分类实施。

4.3.2 行动监督:重点实现城市生态带“近—远”空间调整及管理 针对发展情况对限建区空间边界做出评估,并以此对生态带做出调整。从行动计划来看,成立生态带监测管理中心,包括以GIS、大数据等为技术核心的监测管控平台及跨部门联合的监测管理机构。从监测节点来看,按照等时间间隔且考虑重大事件对生态带展开常态评估。加强生态带宣传引导工作,鼓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公众参与日常管理工作。

5 结论

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基于GIA结果通过生态管控情景设定分析划定杭州市生态带空间范围,具体包括以平原耕地为关键要素的“北部—临平”生态带、以江海湿地为关键要素的“东部—义蓬”、以山体林地为关键要素的“南部—临浦”“西南部—富阳”及“西北部—良渚”生态带。将划定结果同既有规划比较:相较概念规划,划定结果既具刚性兼备弹性,突出表现在对生态核心区域的全面保护及充分考虑城市空间增长情景;划定结果同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存在多处冲突,理顺生态带同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并将其纳入强制性内容是实施生态带的管控关键。相较既有方法,基于GIA结合多情景分析定量划定生态带空间范围,能够准确判定关键生态要素保障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并将生态约束的传统被动防御转变为对城市空间增长的主动控制,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资源保护的协同。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韦亚平.

着力构建以“控规”为核心的地方空间增长管理体系

. 城市规划, 2011, 35(2): 13-14, 1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土地空间上的长期路径依赖,形成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以及城市内部差距等 空间增长问题的持续累积。在此过程中,空间增长管理在地方层面上一直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设计,体系性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规划、城乡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 规划之间的目标错位。“十二五”期间,在增长矛盾不断汇集于土地开发控制环节的情况下,有必要着力构建以“控规”为核心的地方增长管理体系。

[Wei Yaping.

Building local spatial growth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through regulatory planning.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1, 35(2): 13-14, 1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土地空间上的长期路径依赖,形成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以及城市内部差距等 空间增长问题的持续累积。在此过程中,空间增长管理在地方层面上一直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设计,体系性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规划、城乡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 规划之间的目标错位。“十二五”期间,在增长矛盾不断汇集于土地开发控制环节的情况下,有必要着力构建以“控规”为核心的地方增长管理体系。
[2] 钱颖.

城市生态带规划方法探索

. 杭州: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普遍深入及人类对生态文明的渴求,生态环境 的保护变得日益重要,应运而生的生态带规划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与重视。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无序蔓延使得城市建设屡屡突破生态保护的界限,传统规划方 法显得调控乏力。生态带规划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亟待解决的是如何调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发的矛盾。不同学科领域的各种规划方法在两者间各行其是,未能有效 整合,不可避免的产生冲突与不协调。如何寻求一种综合集成方法,解决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矛盾的同时,又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性则变得刻不容缓。 生态带规划是跨学科的研究...

[Qian Ying.

Research on the approach to the city's ecological belt plan.

Hangzhou: Master Dissertation of Zhejiang University, 200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普遍深入及人类对生态文明的渴求,生态环境 的保护变得日益重要,应运而生的生态带规划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与重视。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无序蔓延使得城市建设屡屡突破生态保护的界限,传统规划方 法显得调控乏力。生态带规划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亟待解决的是如何调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发的矛盾。不同学科领域的各种规划方法在两者间各行其是,未能有效 整合,不可避免的产生冲突与不协调。如何寻求一种综合集成方法,解决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矛盾的同时,又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性则变得刻不容缓。 生态带规划是跨学科的研究...
[3] 刘海龙.

从无序蔓延到精明增长: 美国“城市增长边界”概念述评

. 城市问题, 2005, (3): 67-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031.2005.03.01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对美国"城市增长边界"的概念及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与评述,并针对中国城市规划现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Liu Hailong.

From sprawl toward smart growth: Remarks on urban growth boundary concept of USA and its significance.

Urban Problems, 2005, (3): 67-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031.2005.03.01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对美国"城市增长边界"的概念及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与评述,并针对中国城市规划现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4] 俞孔坚.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 生态学报, 1999, 19(1): 10-17.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0933.1999.01.00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景观中有某些潜在的空间格局,被称为生态安全格局(securitypaterns,简称sp),他们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性的局部,位置和空间联系所构成。sp对维护或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异常重要的意义。sp的组分对过程来说具有主动、空间联系和高效的优势,因而对生物保护和景观改变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的空间运动和栖息地的维护需要克服景观阻力来完成。所以,阻力面(流动表面)反映了生物扩散和维持的动态。sp可以根据流动表面的空间特性来判别。一个典型的生物保护安全格局由源,缓冲区,源间联结,辐射道和战略点所组成,这些潜在的景观结构与过程动态曲线上的某些门槛相对应。揭示了一般流动表面模型的点和线的特征与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中的景观结构之间的关系,证实了生态过程动态与趋势中某些门槛值的存在以及应用这些门槛值定义sp的可能性。sp可作为捍卫生物安全、维护生态过程的相对高效的空间战略。

[Yu Kongjian.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in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Acta Ecologica Sinica, 1999, 19(1): 10-17.]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0933.1999.01.00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景观中有某些潜在的空间格局,被称为生态安全格局(securitypaterns,简称sp),他们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性的局部,位置和空间联系所构成。sp对维护或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异常重要的意义。sp的组分对过程来说具有主动、空间联系和高效的优势,因而对生物保护和景观改变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的空间运动和栖息地的维护需要克服景观阻力来完成。所以,阻力面(流动表面)反映了生物扩散和维持的动态。sp可以根据流动表面的空间特性来判别。一个典型的生物保护安全格局由源,缓冲区,源间联结,辐射道和战略点所组成,这些潜在的景观结构与过程动态曲线上的某些门槛相对应。揭示了一般流动表面模型的点和线的特征与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中的景观结构之间的关系,证实了生态过程动态与趋势中某些门槛值的存在以及应用这些门槛值定义sp的可能性。sp可作为捍卫生物安全、维护生态过程的相对高效的空间战略。
[5] 俞孔坚, 王思思, 李迪华, .

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城市增长预景

. 生态学报, 2009, 29(3): 1189-1204.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0933.2009.03.015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和城市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在梳理国内外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的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网络和城市发展空间格局。通过对北京市水文、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和游憩过程的系统分析,运用GIS和空间分析技术,判别出维护上述各种过程安全的关键性空间格局(景观安全格局),进而综合、叠加各单一过程的安全格局,构建具有不同安全水平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形成保障北京城市和区域生态安全的生态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提出城镇空间发展预景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战略。对不同预景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可以维持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并克服常规城市发展模式下的蔓延,基于“满意生态安全格局”(中安全水平)的城市空间格局可以同时满足生态用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需求,是一个同时实现精明保护与精明增长的有效工具。

[Yu Kongjian, Wang Sisi, Li Dihua, et al.

The func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as an urban growth framework in Beijing.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9, 29(3): 1189-1204.]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0933.2009.03.015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和城市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在梳理国内外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的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网络和城市发展空间格局。通过对北京市水文、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和游憩过程的系统分析,运用GIS和空间分析技术,判别出维护上述各种过程安全的关键性空间格局(景观安全格局),进而综合、叠加各单一过程的安全格局,构建具有不同安全水平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形成保障北京城市和区域生态安全的生态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提出城镇空间发展预景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战略。对不同预景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可以维持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并克服常规城市发展模式下的蔓延,基于“满意生态安全格局”(中安全水平)的城市空间格局可以同时满足生态用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需求,是一个同时实现精明保护与精明增长的有效工具。
[6] 王祺, 蒙吉军, 毛熙彦.

基于邻域相关的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与景观格局变化

. 地理研究, 2014, 33(6): 1073-1084.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406008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建模和情景分析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选择旅游业高速发展的漓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基于邻域相关构建空间权重的Auto-logistic模型代替传统的Logistic回归,构建CLUE-S模型,对研究区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多情景模拟,并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对比分析不同发展情景下的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利用邻域相关构建空间权重的Auto-logistic模型在预测土地空间分布概率方面较传统的Logistic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②建设用地和草地高度破碎化、水域面积不稳定是漓江流域景观脆弱性的主要来源;③旅游地发展需要稳定、多样的景观格局.一方面要合理控制人为活动主导的用地类型对景观格局的冲击,另一方面应兼顾景观多样性,实现用地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

[Wang Qi, Meng Jijun, Mao Xiyan.

Scenario simulation and landscape pattern assessment of land use change based on neighborhood analysis and auto-logistic model: A case study of Lijiang River Basin.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4, 33(6): 1073-1084.]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406008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建模和情景分析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选择旅游业高速发展的漓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基于邻域相关构建空间权重的Auto-logistic模型代替传统的Logistic回归,构建CLUE-S模型,对研究区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多情景模拟,并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对比分析不同发展情景下的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利用邻域相关构建空间权重的Auto-logistic模型在预测土地空间分布概率方面较传统的Logistic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②建设用地和草地高度破碎化、水域面积不稳定是漓江流域景观脆弱性的主要来源;③旅游地发展需要稳定、多样的景观格局.一方面要合理控制人为活动主导的用地类型对景观格局的冲击,另一方面应兼顾景观多样性,实现用地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
[7] 王纪武, 李王鸣.

基于生态安全的城市生态功能区规划研究: 以杭州西北部生态带为例

. 城市规划, 2009, 33(3): 25-31.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2-1329.2009.03.00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城市生态带为样本,探讨基于生态安全的城市生态功能区的规划方法.指出生态承载力的保护和用地增长界线的划定是城市生态功能区规划的重要内容,并对城市生态安全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杭州市西北部生态带为例,设计基于生态承载力平衡的城市生态带规划的技术路线和人口规模计算模型,通过生态承载力的定量测度和生态敏感性分析,重点从人口规模、用地格局以及控制导则等方面探讨城市生态带规划的具体方法与内容.

[Wang Jiwu, Li Wangming.

Urban ecological zone based on ecological security: A case study of ecological belt in northwest Hangzhou.

City Planning Review, 2009, 33(3): 25-31.]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2-1329.2009.03.00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城市生态带为样本,探讨基于生态安全的城市生态功能区的规划方法.指出生态承载力的保护和用地增长界线的划定是城市生态功能区规划的重要内容,并对城市生态安全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杭州市西北部生态带为例,设计基于生态承载力平衡的城市生态带规划的技术路线和人口规模计算模型,通过生态承载力的定量测度和生态敏感性分析,重点从人口规模、用地格局以及控制导则等方面探讨城市生态带规划的具体方法与内容.
[8] 王振波, 张蔷, 张晓瑞, .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合肥市增长边界划定

. 地理研究, 2013, 32(12): 2302-2311.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312012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快速城市化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背景下,滨湖城市作为城湖共生体,具有湖泊生态系统和城市社会经济系统双重属性,既是中国新型城市化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单元之一,又是湖泊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激化的高度敏感区,保护与开发并重,发展与风险共存。以行政区划调整后将巢湖纳入内湖的新合肥市为例,借助GIS平台,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敏感性评价法构成城市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体系,以水域因子、坡度因子、湿地因子、覆被因子、灾害风险因子组建资源环境约束指标体系,将合肥市域划分为极高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非敏感区5 种资源环境承载类型区;基于反规划理念,构建滨湖城市空间增长模型,并划定作为城市扩展生态底线的刚性和弹性空间增长边界。在此基础上,统筹考虑城市空间资源环境保障能力、人口与用地规模,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明确城市空间扩展方向,科学划定城市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增长边界。该方法在中国滨湖城市的空间增长规模与方向、湖泊生态系统安保与开发、城市用地调控与优化组合以及城市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评价方面可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Wang Zhenbo, Zhang Qiang, Zhang Xiaorui, et al.

Urban growth boundary delimitation of Hefei city based on 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bility.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3, 32(12): 2302-2311.]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312012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快速城市化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背景下,滨湖城市作为城湖共生体,具有湖泊生态系统和城市社会经济系统双重属性,既是中国新型城市化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单元之一,又是湖泊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激化的高度敏感区,保护与开发并重,发展与风险共存。以行政区划调整后将巢湖纳入内湖的新合肥市为例,借助GIS平台,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敏感性评价法构成城市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体系,以水域因子、坡度因子、湿地因子、覆被因子、灾害风险因子组建资源环境约束指标体系,将合肥市域划分为极高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非敏感区5 种资源环境承载类型区;基于反规划理念,构建滨湖城市空间增长模型,并划定作为城市扩展生态底线的刚性和弹性空间增长边界。在此基础上,统筹考虑城市空间资源环境保障能力、人口与用地规模,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明确城市空间扩展方向,科学划定城市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增长边界。该方法在中国滨湖城市的空间增长规模与方向、湖泊生态系统安保与开发、城市用地调控与优化组合以及城市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评价方面可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9] 杨建军, 周文, 钱颖.

城市增长边界的性质及划定方法探讨: 杭州市生态带保护与控制规划实践

. 华中建筑, 2010, (1): 122-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739X.2010.01.03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增长与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矛盾已日益凸显。划定城市增长边界(UGB)是协调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效手段。结合杭州生态带规划案例,对城市增长边界的性质进行辨析,提出刚性UGB与弹性UGB的区别。运用生态敏感性分析、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建设用地规划等方法,以及面对建设与保护冲突的规划决策方法,探讨了UGB的划定方法,并指出UGB在我国规划应用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Yang Jianjun, Zhou Wen, Qian Ying.

Discussion on the character and defined methods of urban growth boundary: A case study of the protection and control planning of ecological zone in Hangzhou.

Huazhong Architecture, 2010, (1): 122-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739X.2010.01.03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增长与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矛盾已日益凸显。划定城市增长边界(UGB)是协调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效手段。结合杭州生态带规划案例,对城市增长边界的性质进行辨析,提出刚性UGB与弹性UGB的区别。运用生态敏感性分析、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建设用地规划等方法,以及面对建设与保护冲突的规划决策方法,探讨了UGB的划定方法,并指出UGB在我国规划应用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10] 付喜娥, 吴人韦.

绿色基础设施评价(GIA)方法介述: 以美国马里兰州为例

. 中国园林, 2009, (9): 41-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6664.2009.09.011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以美国马里兰州为例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概念、原则、评价内容要素、评价方法与体系的建立及研究成果与应用状况,强调绿色基础设施内网络中心与连接廊道的确定、评价等级、发展危险因子分析与保护恢复自然土地的指导作用。引入GIA评价方法对我国土地保护与生态利用规划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Fu Xi'e, Wu Renwei.

Introduction to green infrastructure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of Maryland, USA.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09, (9): 41-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6664.2009.09.011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以美国马里兰州为例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概念、原则、评价内容要素、评价方法与体系的建立及研究成果与应用状况,强调绿色基础设施内网络中心与连接廊道的确定、评价等级、发展危险因子分析与保护恢复自然土地的指导作用。引入GIA评价方法对我国土地保护与生态利用规划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1] 李咏华.

生态视角下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 以杭州市为例

. 城市规划, 2011, 35(12): 83-90.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以生境恶化和土地资源供需平衡两大现实问题为背景,针对当前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存在的误区,在分析GIA与约束性CA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视角下的GIA-CA空间模型。该模型将生态保护的传统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控制的模式,以城市存量土地"质"的生态分级和"量"的有限供给作为空间增长模拟的宏观约束条件,从而划定城市增长边界,达到控制城市蔓延和引导城市在适宜发展区域增长的目标。最后,杭州的实证研究证明,以GIA-CA模型划定城市增长边界能够破解当前城市蔓延相关问题,从而保障了健康城镇化的顺利进行。

[Li Yonghua.

Method of determining urban growth boundary from the view of ecology: A case study of Hangzhou.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1, 35(12): 83-90.]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以生境恶化和土地资源供需平衡两大现实问题为背景,针对当前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存在的误区,在分析GIA与约束性CA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视角下的GIA-CA空间模型。该模型将生态保护的传统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控制的模式,以城市存量土地"质"的生态分级和"量"的有限供给作为空间增长模拟的宏观约束条件,从而划定城市增长边界,达到控制城市蔓延和引导城市在适宜发展区域增长的目标。最后,杭州的实证研究证明,以GIA-CA模型划定城市增长边界能够破解当前城市蔓延相关问题,从而保障了健康城镇化的顺利进行。
[12] 杨毅栋.

新形势下杭州的转型发展与规划应对

. 城市规划, 2015, 39(Z1): 7-11, 3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面对新的国家战略、新的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以及国际性大事件机遇,思考杭州未来转型的方向,剖析转型面临的困境,并结合规划实践,从美丽先行、国际视野、创新发展、城乡统筹四个方面探讨规划转型的方向和应对。

[Yang Yidong.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of Hangzhou in the new situation.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5, 39(Z1): 7-11, 3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面对新的国家战略、新的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以及国际性大事件机遇,思考杭州未来转型的方向,剖析转型面临的困境,并结合规划实践,从美丽先行、国际视野、创新发展、城乡统筹四个方面探讨规划转型的方向和应对。
[13] Weber T, Wolf J, Blank P, et al.

Restoration targeting in Maryland's green infrastructure. Maryland,

USA: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Although composed primarily of natural ecosystems, the Green Infrastructure network contains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cluding some areas that are heavily degraded. Land cover “gaps”, which are agricultural, mined, cleared, or developed lands
[14] 欧阳志云, 王如松, 赵景柱.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10(5): 635-640.

https://doi.org/10.1088/0256-307X/15/12/025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它生产生活原料,更重要的是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生态学家、经济学家纷纷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与定量评价方法,并已成为当前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拟系统地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与趋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并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

[Ouyang Zhiyun, Wang Rusong, Zhao Jingzhu.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economic valu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1999, 10(5): 635-640.]

https://doi.org/10.1088/0256-307X/15/12/025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它生产生活原料,更重要的是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生态学家、经济学家纷纷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与定量评价方法,并已成为当前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拟系统地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与趋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并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
[15] 宗蓓华.

战略预测中的情景分析法

. 预测, 1994, (2): 50-51, 55, 7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战略预测中的情景分析法宗蓓华(上海海运学院管理系,200135)ScenarioAnalysisMethedinStrategicForecastingZongBeihuaScenarioanalysis,asaneffectiveforecasti...

[Zong Peihua. Scenario analysis in strategic forecasting. Forecasting, 1994, (

2): 50-51

, 55, 7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战略预测中的情景分析法宗蓓华(上海海运学院管理系,200135)ScenarioAnalysisMethedinStrategicForecastingZongBeihuaScenarioanalysis,asaneffectiveforecasti...
[16] 张勤, 华芳, 王沈玉.

杭州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与实施研究

. 城市规划学刊, 2016, (1): 28-36.

https://doi.org/10.16361/j.upf.20160100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合理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避免城市空间的无序蔓延是当前特大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在解读杭州城市空间扩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按三生融合的要求,探索杭州开发边界划定方法,提出从空间管制的本源出发,依法落实各项空间管制的要求,形成多规融合的空间一张图.同时,为推进杭州城市开发边界的实施,研究基于边界外空间状况的充分调查与分析,因地制宜提出可操作的分类治理措施,并制定具体实施行动计划,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形成高效政策合力.从而发挥城市开发边界对杭州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永续利用、城区一体化发展和多规融合的推动作用.杭州作为试点城市,在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与实施中的实践探索也将推动开发边界的制度化、长效化和常态化,使其成为促进城乡空间协调发展的空间治理工具.

[Zhang Qin, Hua Fang, Wang Shenyu.

A study on the delimi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boundary in Hangzhou.

Urban Planning Forum, 2016, (1): 28-36.]

https://doi.org/10.16361/j.upf.20160100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合理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避免城市空间的无序蔓延是当前特大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在解读杭州城市空间扩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按三生融合的要求,探索杭州开发边界划定方法,提出从空间管制的本源出发,依法落实各项空间管制的要求,形成多规融合的空间一张图.同时,为推进杭州城市开发边界的实施,研究基于边界外空间状况的充分调查与分析,因地制宜提出可操作的分类治理措施,并制定具体实施行动计划,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形成高效政策合力.从而发挥城市开发边界对杭州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永续利用、城区一体化发展和多规融合的推动作用.杭州作为试点城市,在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与实施中的实践探索也将推动开发边界的制度化、长效化和常态化,使其成为促进城乡空间协调发展的空间治理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