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S理论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化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
李伯华, 曾荣倩, 刘沛林, 刘一曼, 窦银娣

Human settlement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 based on theory of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A case study of Zhangguying village
Bohua LI, Rongqian ZENG, Peilin LIU, Yiman LIU, Yindi DOU
表4 人居环境演化过渡阶段的主体适应性行为及人居效应
Tab. 4 Agent adaptive behavior and human settlement effect in the transition stage of human settlement evolution
环境状态 主体类型 适应性行为 人居效应
空间形态 社会文化 生态环境
确立市场经济主导地位,以经济发展为核心,鼓励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居民 1991年,张谷英村村委会开始自主开发旅游业[34];村民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增加;生产空间收缩,消费结构优化;社会交往空间、交往内容等向多样化、复杂化、异质化转型;2000年,村里成立了一个义务消防队[36];2001年原址不准新建房屋[34] 村落空间拓展受到已有空间结构的限制,呈现跳跃式延伸;旅游新据点要素集聚趋势明显 旅游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外来文化的植入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等方面均有显著影响;但也带来了犯罪率上升、信任度下降、道德感滑坡、生活氛围被破坏等负面问题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利用率提高了,参与主体环保意识均有较大提升,张谷英村风水宝地的生态环境“标识”作用不断强化
政府 1990年,张谷英村梅城线按四级标准改造为沥青路面;1991年春,岳阳市建设委员会召开张谷英村古建筑群考察报告新闻发布会[33];1992年,张谷英村被评为“岳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张谷英村被评为“岳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张谷英村被评为“湖南省旅游开发重点区”;2001年,国务院公布张谷英村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政府对张谷英村基础设施进行第一次修缮[34];2001年3月,政府组建了张谷英民俗文化建设指挥部[37]
非政府
组织
1989年,《今日国土》记者张安蒙女士自筹资金拍摄了《岳阳楼外楼,洞庭天外天》纪录片[37]
游客 1991年,张谷英村年游客量超过1万,游客类型主要为学术考察和旅游观光[33];1999年后,张谷英旅游年旅游人数稳定超过1万人[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