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2018 , 37 (6): 1238-1250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806013

研究论文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设计:极易被忽视的重要环节——以人文—经济地理学为例

汪德根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 苏州 215123

The design of dissertation proposal, an important aspect highly prone to being neglected: A case study of Human-economic Geography

WANG Dege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Jiangsu, China

收稿日期: 2017-12-11

修回日期:  2018-03-10

网络出版日期:  2018-06-10

版权声明:  2018 《地理研究》编辑部 《地理研究》编辑部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25,41771125)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中国地理资源期刊集群的持续建设与实践”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汪德根(1973- ),男,安徽黄山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和高铁效应研究。E-mail: wdg713@163.com

展开

摘要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离不开创新型科研人才,而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学位论文成为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作为学位论文的源头——开题报告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与品质,成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而在现实中,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冷落到“读之乏味,弃之难行”的“鸡肋”尴尬地位。以人文—经济地理学为例,对开题报告的“鸡肋”尴尬现象进行剖析并揭示背后推手;从认知、技能和设计等层面阐述成功设计开题报告的3个关键抓手:一是高屋建瓴认知到开题报告的“验前导后”枢纽作用;二是锻造简练揣摩的学术技能,尤其详述开题报告篇幅占比最大的文献综述及启示的技能,即文献挑选技能、文献阅读技能、文献述评技能——避堆砌、寻关联、增研值、亮突口和明观点等设计要领;三是远见卓识地深入设计开题报告,特别要掌握开题报告中最重要四部分——论文题目及摘要、选题依据、文献综述及启示、论文研究方案等内容的设计要领。

关键词: 开题报告 ; 设计 ; 学位论文 ; 硕博研究生 ; 人文—经济地理学

Abstract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lementing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China 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cordingly, dissertation is used as a major indicator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Dissertation proposal, as a start of dissertation, will determin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dissertation to a large extent, thus, i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In reality, dissertation proposal is largely ignored, which makes it like a "chicken rib", distasteful and boring to read but its existence is still necessary. The paper will analyze this phenomenon and reveal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three significant sections of an excellent proposal design are demonstrated from cognition, skill and design aspects. The paper can help realize the pivotal role of "verification and guidance" of the proposal; acquire the academic skills such as simplification; acquire the academic skills on selecting, reading, and reviewing literature for the designing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enlightenment sections, which occupy a large proportion of dissertation proposal. Avoiding piling up, searching for correlation, increasing research significance, finding a breakthrough, and elaborating a point are essential factors for a dissertation proposal. The proposal should be designed with a far sighted view, especially for these four important parts: title and abstract, topic basis, literature review and enlightenment, and research design.

Keywords: dissertation proposal ; design ; dissertation ; postgraduates and doctoral students ; Human-economic Geography

0

PDF (2747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汪德根.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设计:极易被忽视的重要环节——以人文—经济地理学为例[J]. , 2018, 37(6): 1238-1250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806013

WANG Degen. The design of dissertation proposal, an important aspect highly prone to being neglected: A case study of Human-economic Geography[J]. 地理研究, 2018, 37(6): 1238-1250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806013

1 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研究生规模大幅增长,2016年,全国在校研究生达到198.1万人,其中博士生34.2万人,硕士生163.9万人。10年来,在校研究生(2007年119.5万人)增长幅度达65.77%,其中在校博士生(2007年22.25万人)涨幅为53.71%,在校硕士生(2007年97.25万人)涨幅为68.53%。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00万,而这一目标在2016年就差不多实现了。由此可见,中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大发展时代,已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在研究生规模处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有关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发人深省的声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在2014年两会上的一句“现在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大专也没有什么区别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广泛争议。一些持赞成观点的认为:就业岗位并不缺,缺的是适合岗位的人。一些持反对观点的认为:毕业生整体素质肯定还是提高了,诸如计算机现代信息能力强,综合性能力比过去更全面;优秀人才总归就是那么一个比例,很难说现在的就差了。崔院士进一步认为:一些研究生动手能力和理论基础不是很令人满意,这与大幅度招生有一定关系。可见,研究生数量增加与质量提升的矛盾成为中国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如何在研究生规模扩大的同时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当前热点话题。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作为研究生学业的总结性文本以及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学位论文,成为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1,2],而作为学位论文的源头——开题报告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与品质[3]。开题报告本身是否具有合理性、逻辑性与科学性,是学位论文创作成败的关键中的关键,核心中的核心[4]。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但实际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存在问题意识不清楚、研究方法误用、研究缺乏创新性、写作能力水平不高,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上走过场等诸多问题[3,5]。这与对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作用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息息相关。

进入新时代,在习总书记“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重要指示下,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人文—经济地理学是以自然圈层和人文圈层的相互作用、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在地球表层的分布及其演变规律为基本研究对象的学科[6,7],其学科的主要应用价值是解决地表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问题[8]。人文—经济地理学走的是紧密结合国家需求“以任务带学科”的路子,以主要力量投入到“国民经济主战场”,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得到推广和应用[9],使人文—经济地理学的话语体系在一步步转化成各种政府文件和国家决策[8]。陆大道院士提出的点轴开发理论,曾被写入《全国国土整体规划纲要(草案)》,并被国家“八五”和“九五”计划所采纳,成为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带和长江沿岸经济带开发的主体思想,深刻影响了20多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布局和发展;樊杰研究员先后主持的“全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研制”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撑技术体系”等课题研究,均深入配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刘彦随研究员有关“空心村”在内的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多份研究咨询报告被中办、国办采用,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10]。可见,人文—经济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落实习总书记提出“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一指示的重要阵地。基于此,本文以人文—经济地理学为例,以经验性(实证性)研究为主的硕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为研究对象,揭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鸡肋”现象及其原因,进而从认知、技能和设计等三方面阐释成功设计开题报告的技术要领,以期提升人文—经济地理学科的科学水平,增强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科技支撑能力。虽然博士生已经历硕士期间学术培养,但因很多博士生在硕士期间并没有真正掌握学术科研技能,导致在博士学习期间仍然存在相似问题。一些高校人文—经济地理专业的博士论文的学术贡献不足,有些论文本身是一个具体工作的解决方案或研究报告,完全与“博士论文”研究不搭界,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学术问题需要解决的,但在多层包装之下,也成为换得博士头衔的“重要工作”,另外,存在重复型的研究工作,对学术贡献大打折扣[11]。因此,本文探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针对硕博两类。通过本文分析,以期能帮助人文—经济地理专业研究生正确认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重要性,了解其真正的功能,进而成功设计开题报告,为成功撰写学位论文打下坚实基础。

2 开题报告的“鸡肋”现象及其背后推手

2.1 “鸡肋”现象

在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实际过程中,频频出现了“开题报告仅仅是走过场和走程序”“一夜之间编出一个开题报告”“最后成稿的学位论文与开题无关而另起炉灶”等为了开题而开题的现象,研究生不重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设计成为普遍现象。尤其是人文—经济地理学因学科应用性很强,“以任务带学科”发展模式非常明显。由此,大部分人文—经济地理学导师承担“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横向课题任务。这种实践性课题能够锻炼研究生实践能力,但从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看,研究生不仅注重提升实践能力,更需要强化理论水平,而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是锻炼研究生理论水平的重要途径。人文—经济地理学的“以任务带学科”发展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源泉,而实践可升华理论观点。但是,很多人文—经济地理专业研究生在处理“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两方面关系时没有协调好,没有正确认识到优秀的实践能力来源于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卓越的学术造诣,出现了“重实践轻理论”思想,进而乐于花精力在实践项目中,而对开题报告这种理论要求高的学术研究任务不够重视。在接到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通知的那一刻,不仅没有着手设计开题报告,且也没有多少时间设计开题报告了,往往是少则“一夜”“1~3天”,多者“一周”的时间,仓促编出一个开题报告。套用一句俗语,这种“快餐式”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已冷落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尴尬地位。“食之无味”在这里是指“读之乏味”,很多开题报告属于没有思想、没有观点、没有范式的“三无”作品,非常乏味,但就是这样的开题报告却不是“弃之可惜”,而是“弃之难行”,因为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规定动作”,因是必有环节致使“弃之难行”,则无论多“乏味”开题报告也得评阅。令人遗憾的是,就因为开题报告是一个“规定动作”,很多学生也就仅仅把这个开题报告定格在“走过场,履程序”的“规定动作”这一最低要求(“规定动作”是跳水、体操等部分体育项目比赛中难度系数最低的动作要求),缺乏按照高目标、高质量、高水平的“自选动作”要求完成开题报告的雄心、毅力和干劲,进而制造出了“读之乏味,弃之难行”的各种“鸡肋”式开题报告。

2.2 背后推手

揭开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冷落为“鸡肋”地位这一尴尬“面纱”,认清背后推手既有客观驱使,更有主观意为。

2.2.1 客观因素无奈驱使 客观有二:一方面开题报告尚无一个严格考核机制。学位论文有“辩前”外审评定和“辩后”抽检评审等考核环节,尤其是送外“盲审”是目前把关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教育部对答辩通过学位论文进行“秋后算账”式抽检评审也起到有效监督作用。相比之下,开题报告则缺乏类似审核监督机制,诸如开题报告没有规定明确的“重开题率”、缺乏强制措施规定答辩人导师应回避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是否通过专家以无记名投票决定等[3],这从客观上引致研究生“轻视”开题报告。另一方面,开题报告答辩把关不严。开题报告答辩会因执行“导师回避”原则不到位,到会的其他“答辩专家委员会”成员因开题人的导师亲临现场,面对一眼看出“快餐式”的开题报告,碍于情面一般不会否定开题报告,仅仅提出一些建设性修改意见,更不会贸然让其“不通过”。还存在一种较为普遍现象,答辩导师都有学生参加开题答辩,相互为“不伤和气”,也就“和谐”通过一些质量不高的开题报告。

2.2.2 主观因素推波助澜 主观有三:首先,缺乏学术“情怀”。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很多研究生就没有树立起学术研究的目标,缺乏学术研究的动力。当前,中国大学扩招浪潮引致就业压力的局面已经显现,众多研究生考研的原因主要逃避就业压力和提高就业竞争力,取得硕士毕业证及学位证是部分研究生的主要目的[12]。特别地,因人文—经济地理学科应用性很强,通过实践能力培养,能够极大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机会,客观条件很有诱惑力,加之“我毕业后不从事科研工作,锻炼实践能力是主要目标”这一偏激的主观思想熏陶,缺乏学术“情怀”的程度更凸显。由于缺乏学术“情怀”,当然作为学术研究环节之一的开题报告难逃“低质”厄运。其次,擅长走“捷径”。由于认知到开题报告没有严格考核机制及其答辩的“走过场,履程序”,给研究生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反正都是走过场,何必自寻烦恼”。从主观方面开始找捷径完成开题报告,要么找一篇开题报告作为范本,机械拷贝,要么根本在没有掌握开题报告的基本范式下,一夜之间简单拼凑成一篇“非开题报告”的开题报告。第三,认知存“偏差”。开题报告被大量研究生片面认为是一个“孤立”的环节。实际上,开题报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但很多研究生难以看透其中的利害关系,在开题前准备阶段中,既没有广泛文献阅读,也没有真正学会如何阅读文献;既没有掌握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也没有锻炼如何收集数据资料能力;更没有尝试独立撰写一篇学术论文。在开题后的撰写学位论文阶段,很多研究生要么面对开题报告所设计的不成熟思想和框架“一筹莫展”,无从下手撰写学位论文;要么干脆不按照开题报告设计的思想和框架进行,而是另起炉灶进行无计划、无系统、无深度地随机撰写学位论文。这两种情况与出现“我都没有去写,如何事先就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研究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法”等认知偏差有很大关系。

3 成功设计开题报告的三部曲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鸡肋”现象虽受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影响,但要避免“鸡肋”现象关键还在主观方面,只有主观方面正确认知开题报告,客观因素才不会被主观方面因势利导负面利用,进而历练学术研究技能,为成功设计开题报告奠定基础。由此,成功设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从认知、技能、设计等3个层面入手,其中高屋建瓴的认知是成功开题报告的基石,简练揣摩的技能是成功开题报告的保障,远见卓识的设计是成功开题报告的关键。

3.1 高屋建瓴的认知

众所周知,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具有“验前导后”的重要枢纽作用(图1)。

图1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验前导后”枢纽作用

Fig. 1   The pivotal role of academic dissertation proposal in terms of "verification and guidance"

“验前”意指开题报告是检验研究生在开题前掌握学术范式程度的“试金石”。对于一个刚步入学术殿堂的研究生来说,率先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范式非常重要,如是否真正学会阅读文献并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数据资料收集及处理方法掌握程度如何?掌握学术研究方法有多少?有否尝试独立撰写学术论文?诸如这些学术研究的基本技能是成功设计开题报告的重要保障。因此,通过开题报告可检验研究生掌握学术研究基本技能的程度。“导后”意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开题后撰写学位论文的“导航仪”。开题报告既明确了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指明了研究对象和所需解决的问题;又搭建了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设计出了技术路线图、设想了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这些内容在开题报告中是经过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的系统性“导航”设计,开题后启动“导航”按钮,按照开题报告的主旨和框架撰写学位论文,少数地方只需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做灵活机动的微调。因此,优秀的开题报告意味着学位论文成功了一半。反之,没有很好学术研究基本技能的锻造和积淀,就难以设计出一份优秀的开题报告,而没有优秀的开题报告,就难以创造出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这充分体现了开题报告的枢纽作用。

鉴于开题报告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起到的承上启下作用,应从全局观角度认识开题报告的重要性,不能把开题报告仅作为一个孤立环节,而应视为一个环环相扣的学术链中的一环。学术基础、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构成“学术链”,学术基础保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导航学位论文。由此,全局观视角下认知开题报告的重要性须从“学术娃娃”抓起。在研究生开启学术生涯之际就应知晓开题报告的重要性,并为设计成功的开题报告而努力夯实学术研究的基石,即尽快学会文献阅读技能,努力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学会掌握数据资料收集及研究方法,并尝试独立撰写学术论文。只有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技能,才能为设计开题报告提供重要保障;只有设计优质的开题报告,才能真正引导成功地完成学位论文,进而避免出现“开题报告后另起炉灶撰写学位论文”的现象。

3.2 简练揣摩的技能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开题报告是学术研究技能集成体现,离不开学术研究技能的逐步积累。无论从标点图表规范、科技语言使用、文献阅读要领、数据方法掌握、写作范式技巧等基本学术技能,还是到学术观点升华、学术思想创造等高级学术技能,均为设计成功的开题报告提供重要保障。没有掌握学术研究的技能,只能写出没有思想、没有观点、没有范式的“读之乏味,弃之难行”的“鸡肋”式开题报告。

文献既是学术思想的“源泉”,又是学术技能的“营养”,因此,文献既是研究生进入学术殿堂的“敲门砖”,更是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生存之道”。在开题报告架构中,国内外研究进展占有很大篇幅,可见文献阅读和分析是开题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献阅读和分析技能主要表现在文献挑选、文献阅读和文献述评等三方面。

3.2.1 文献挑选技能 各类文献库储存大量文献,在浩瀚的文献库中挑选出合适的文献非常重要,否则,难以获取从事学术研究所需的真正“源泉”和“营养”。挑选文献有三原则:一是挑选高档次文献,二是挑选最新文献,三是挑选经典文献。一般地,高档次文献挑选以高档次期刊为标准,每一个学术领域均有学术界公认的若干个高档次期刊,例如《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等就属于地理学科的高档次期刊;另外,因为人文—经济地理学具有明显学科交叉性特点,除了地理学专门类期刊外,人文—经济地理学各子学科在其他学科高等级期刊上也会出现高档次文献,例如,经济地理学在经济类期刊《经济研究》和《中国工业经济》,农业地理学在经济类期刊《中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问题》,城市地理学在城市类期刊《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学刊》,旅游地理学在管理类期刊《中国软科学》和《旅游学刊》,人口地理学在社会学期刊《中国人口科学》等。所以作为初入学术研究的研究生要迅速掌握人文—经济地理学的高档次期刊,以便挑选高档次文献。挑选最新文献一般以最近3年的文献为依据,只有了解最新文献,才能掌握该领域研究学术动态最新进展,为自己学术研究提供创新空间。通常,经典文献发表时间相对长久一些,但因其学术水平高而具有被引频次高和下载率高的“双高”特点,对某一领域学术研究产生持久影响而受到广泛和持续关注,尤其是高被引频率表明此文献具有某些方面的价值,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文献的质量和影响[13-15],那么,阅读这样文献能够获取高品质“营养”,激活学术灵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2.2 文献阅读技能 文献阅读是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进程。根据这一特点,阅读文献技能可概括“选择阅读”“仔细阅读”“反复阅读”“比较阅读”“思考阅读”“评价阅读”等6个阶段(表1)。

表1   文献阅读技能各阶段及特点

Tab. 1   The six techniques and features of literature reading

阶段类型特点
初级第一阶段选择阅读亦指“泛读”,即一般性阅读。从题目、摘要、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图表等方面快速浏览,了解文献表面特征,按照高档次、最新和经典等三原则挑选出重要文献,为以后仔细阅读打基础。这一过程也可称为海量阅读
第二阶段仔细阅读亦指“精读”。对挑选出来的重要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并按照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观点等层面进行文献归类,进而为自己着手研究的课题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获得启发
中级第三阶段反复阅读对于重要文献,尤其对来自高档次期刊或权威学者的一时看不懂文献,一遍看后不能束之高阁,而应做相应文献标记,定期反复阅读,随着知识积累,阅读能力提高,逐步掌握难度较大的文献
第四阶段比较阅读把高档次期刊文献和权威学者文献,与一般文献对比,探寻出优秀文献的可取之处,对自己有何启发。比较同一领域不同研究视角、不同研究方法和不同研究框架的文献,吸取共性和个性的知识,为自己开展研究提供借鉴
高级第五阶段思考阅读也指“带着问题阅读”。文献一般要解决一个问题,同时提出了更多新的问题。读完一篇文献后思考:本文解决了什么问题?提出了哪些新问题?能给自己研究激发出idea
第六阶段评价阅读总结从文献中学到哪些知识,分要点列出来,如“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图表制作”等,然后做出评价:哪些做得好,哪些做的不足;好与不好对自己开展研究产生哪些影响;能为自己研究带来哪些启迪等

新窗口打开

纵观六个阶段,“选择阅读”和“仔细阅读”属于文献阅读技能的初级阶段,大部分研究生比较容易掌握,但即使是这样,也会出现“不愿、不广、不挑”等文献阅读问题。由于科技文献艰深晦涩,枯燥乏味,加之内生惰性和外界诱惑,因此很多研究生根本就不愿静不下心来阅读文献,由于主动性不够,只在迫不得已时,诸如导师布置具体任务,或在开题前,才不得不找一些文献来阅读,致使文献阅读面不广,既达不到学科交叉研究的目标,也容易沦为“井底之蛙”。当然,因为文献阅读不广,更谈不上按照高档次、最新和经典等原则挑选文献。

“反复阅读”和“比较阅读”是文献阅读技能的中级阶段,难度相对较大,很多研究生难以做到或做得不好。在研究生刚进入学术生涯阶段,经常碰到难以读懂文献,尤其来自高档次期刊的文献,面对这种情况“束之高阁”现象很普遍,并没有随着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反复阅读以前难以读懂的文献。通过比较阅读既可找出差异,也可归纳共性,为自己开展研究探寻经验,这就需要多层面多角度对各类文献进行比较,工作量大且细,研究生难以做好做到“比较阅读”。

“思考阅读”和“评价阅读”是文献阅读的高级阶段,不仅对研究生来说难度最大,也是困扰很多研究生毕业刚开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青年科研人的一大难题。高级阶段的阅读文献是产生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重要途径,由于大部分研究生难以做到“思考阅读”和“评价阅读”,因而也难以产生自己想要研究的idea,基本以“命题作文”式落实导师的思想进行论文创作,正因为没有掌握高级阶段的文献阅读技能,进而引致大多数研究生面对开题报告的“选题依据”一筹莫展,几乎做不好这部分内容,同时文献综述的评析内容也写不好,最后论文研究内容也仅寥寥数笔,难以挖掘出可行的研究思路。

3.2.3 文献述评技能 文献述评即文献综述,是指选择某一学术问题(或研究领域),在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与考量,对该学术问题(或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的过程[16,17],其不仅是论文写作学术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在同行基础上作出新的发现的阶梯[18]。可见,文献述评既是学术研究的基石,又学术创新的突破口,主要从阐述和评析两方面展开。一般论文引言部分的文献回顾、学位论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基金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均涉及到文献综述,综述类论文更是如此。文献综述的根本目的是系统深入地阅读、归纳、辨析前人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要么延续前人的研究使之深化,要么弥补前人研究的漏洞和不足;更有甚者在原有的问题领域发现新的研究处女地,由此体现出所做选题的研究价值和创新性。

总结当前在期刊论文审稿、课题标书评审、以及学位论文开题、盲审和答辩等工作中所接触到的文献综述,发现存在3个主要问题:一是文献选取“倾简略精”。文献选择倾向于简单和随意,未能将该领域精华文献挑选出来,特别是高档次文献、最新文献和经典文献。二是文献阐述“重堆轻析”。文献分析大部分以“×××研究了……;×××分析了……;×××提出了……”等“垒砖砌墙”式进行文献段落简单堆砌,缺乏选择、归纳、甄别和分析,难以达到文献阐述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要求。三是文献评析“避客就主”。很多文献综述只是停留在简单的阐述部分,并没有评析内容,即使有评析部分,也存在回避客观而重视主观的问题。既未能客观科学评析已有文献成果具有哪些优点,对该领域取得哪些贡献,整体上还存在哪些不足,又缺乏客观点评已有文献从研究理论与方法、研究观点与思路能为自己研究提供哪些借鉴,以及自己研究从哪些方面弥补已有研究的局限而体现出创新;更有甚者为体现创新而刻意规避,对文献中与自己研究内容相似的就避而不谈,以此凸显自己研究的创新,实际上这已经涉嫌学术道德问题。

做好文献综述,把握“九字经”:避堆砌、寻关联、增研值。

(1)避堆砌。力避文献堆砌的实用方法就是归类,即将挑选出来文献集进行整理归纳,分类编排,对各类文献提炼观点(小标题),分析比较。归类依据可遵循时间顺序、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观点流派等。各类内容的结构和层次应围绕观点依次展开,进而体现出严谨的逻辑性。同时,运用并列、转折或递进等过渡性连接词语,将阐述的内容串联起来,进而体现出层次性。

(2)寻关联。初步收集起来的文献零乱、无序交织在一起,表面上似乎没有关联,难以窥视内在“精髓”,而文献综述实质就是通过寻找文献之间内在关联进而达到提炼学术价值的目标。归类其实就是寻找关联的初级阶段,这相对比较简单,更深层次的寻找关联是指每类里文献之间内在关联是什么,也就是将这些文献串联起来的逻辑线,这是寻找关联的高级阶段,难度相对比较大。如何寻找逻辑线?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聚焦“视角点”。以宏观、中观和微观等视角为主线,阐述研究尺度或研究内容,分析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研究特点,是彼此间孤立并行,还是交替推进。二是把脉“时间轴”。按照时间演替划分研究阶段,分析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探寻阶段间存在什么关联性。三是依托“技术面”。从研究方法和手段方面,阐述基础性研究、政策性研究、经验性研究、定量研究等,剖析各自研究特点,比较不同技术手段对该领域研究的贡献或不足。

(3)增研值。“研值高,意义大”,因此,文献综述应着力于增强学术研究价值。在聚焦视角点、把脉时间轴、依托技术面等深度阐述基础上,文献综述一定要升华到文献评析阶段。一般地,文献评析需要回答3个问题:第一,现有研究已经做了什么;第二,现有研究的不足是什么;第三,还有哪些方面可以继续研究[19]。总结起来就是客观评析前人成果的优点、学术贡献,以及存在的不足和局限,寻觅未来研究的突破口,推动研究向更深层次和更高阶段发展,力求实现增强学术价值和学术创新的终极目标。

3.3 远见卓识的设计

由于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模式,虽然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开题报告范式不完全相同,但框架体系内容具有共性方面,主要涉及到论文题目及摘要、选题依据、文献综述及启示、论文研究方案、研究基础及条件、预期研究成果及创新性、研究进度安排、论文提纲和参考文献等9个方面。图2对9个方面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提出了简要的设计要领。相比较,在开题报告框架内容中,论文题目及摘要、选题依据、文献综述及启示、论文研究方案等4个部分的设计难度更大,也是开题报告的核心部分。因此,下面主要从这4个部分做进一步阐释。

图2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框架体系及设计要领

Fig. 2   The framework and its design gist of academic dissertation proposal

3.3.1 论文题目及摘要的设计要领 论文题目是学位论文的“门面”。首先,题目设计要新颖且醒目,才能提高吸引力,引起广泛关注。其次,题目设计要精炼且准确。精炼主要体现在题目不能太长;准确主要体现在题目紧扣研究内容,避免出现题目和研究内容出现脱节现象,尤其是当前热衷的两类“戴帽子”题目:突出研究理论/方法的“基于……的×××研究”,以及突出研究对象与背景的“……视角/背景下×××研究”,很容易出现“有表无里”的“两张皮”现象,即没有紧扣“帽子”主线去设计研究内容,导致题目与研究内容相脱节。当然,“新颖、醒目、精炼、准确”的题目设计要求是与深度阐述“选题依据”以及精心设计“研究内容”反复打磨基础上得以实现。

论文摘要是学位论文的“窗口”。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即“摘其要点而发”,是论文核心内容的准确提炼[20]。其设计要领是“相对独立、简明扼要、客观评价、结构严谨”,即以提供研究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21],简明、确切地记述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且拥有与开题报告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整个开题报告,就能获得必要信息。

3.3.2 选题依据设计要领 选题依据一般包含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两部分,主要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是研究生在进行开题报告设计过程中面临相当棘手的“拦路虎”。虽然选题依据分为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两部分,但二者紧密关联,只有阐述清楚“选题背景”,才能“拨云见日”阐释“研究意义”。“选题背景”设计要领没有统一范式,学科之间差异较大。地理科学是关于国情研究最主要的学科之一。国情是指国家那些能够影响乃至决定未来发展进程的政治、社会、自然、经济等方面相对稳定的、总体性的客观情况和特点[9]。人文—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的基本国情包括:国土资源,粮食/能源的生产与保障,生态系统/环境,人口、经济发展、城镇化及其空间格局,国家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发展的全球地缘政治及其演变等[9]。因此,聚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人文—经济地理专业学位论文选题背景一般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设计要领,意指以当前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人文—经济地理问题为研究命题。“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倡议等,均属于人文—经济地理学关注的视角。为一如既往地体现“以任务带学科”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学科特点,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生应抓住当前国家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需求,在“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空间治理与区域发展、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强国、产业转型、人口市民化、精准扶贫以及东北振兴等领域,结合自己学术技能及研究条件,善于挖掘某一具体问题,着手思考研究,进而体现出选题的前瞻性、可行性和创新性。要实现“大处着眼”过渡到“小处着手”的设计要领,可以按照宏观、中观和微观等3个层面展开阐述。由于选题背景体现出了前瞻性和创新性,那么研究意义相对容易概括。“研究意义”设计要领是注重客观具体,防止“二忌”,一是切忌堆出主观臆断的泛泛而谈研究意义,二是切忌套用人云亦云的空洞研究意义。对于人文—经济地理专业,要结合选题背景实际内容,从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两方面展开,理论贡献主要表现为对学科发展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表现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关注的现实意义。

3.3.3 文献综述及启示设计要领 文献综述及启示一般分为国内外研究进展、综合评析和相关启示,是开题报告篇幅占比最大的一部分,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因为文献堆砌对于研究生来说不难,但要真正做好的文献综述及启示还是有一定难度。一般地,文献综述及启示主要停留在国内外研究进展阶段,且以文献堆砌为主,很少出现综合评析,几乎没有相关启示;后两部分缺失与前面文献堆砌有关,仅仅文献堆砌是难以后续评析,更无启示。“国内外研究进展”设计要领是避堆砌和寻关联,前面已详述,此处不赘。“综合评析”设计要领是秉客观,增研值。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的综合评析一定秉承客观,切记为体现创新而主观臆断,这部分内容前面也已阐述,此处省略。“相关启示”设计要领是亮出突破口,阐明研究观点。通过国内外研究进展的综合评析,对相关领域开展进一步研究的突破口已清晰,根据突破口,阐明自己将要展开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3.3.4 论文研究方案设计要领 论文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等4个模块内容。由于开题报告围绕“论文研究方案”展开,框架体系的其他内容直接或间接为“论文研究方案”服务,而“论文研究方案”又是后续学位论文撰写的“导航仪”,因此,“论文研究方案”是开题报告重中之重,成为评判开题报告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内容,当然也是开题报告设计难度最大部分。由于难度大,“论文研究方案”出现问题也明显,尤其是“研究内容”这一模块,要么层次不全、缺乏逻辑,要么只是提纲条目,缺少具体性、落实性、操作性等细化的具体内容,结果导致开题后仍不明白如何去做,或开题后另起炉灶撰写学位论文等尴尬现象。

(1)“研究内容”主要构思和搭建学位论文的主体框架,在开题报告中属于重要设计内容,其难度大,需花费足够时间,集中主要精力去应对,绝非一夜或很短时间就能完成。“研究内容”设计要领是理主线、扣逻辑、挖思路。理主线意指要根据选题理清一条主线,搭建一个明晰的框架,主线贯穿框架的每个组成部分。扣逻辑意指要求框架每个部分层次清晰、环环相扣、逻辑凸显。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运动规律,不仅要科学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科学机理,还要能够判断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潜在危害以及演变趋势,更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和可行方案,也就是经典的地理学要求回答的基本问题,即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7]。遵循人文—经济地理学“格局/特征→响应/演化→机制/机理→调控/优化”的基本研究路径,开题报告的“研究内容”框架一般分为4个部分,这4个部分要充分体现出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挖思路意指按照“研究什么问题、解决问题思路、运用哪些方法”等3个要领细化框架的每个部分,是“研究内容”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如果挖思路没有做好做到位,意味着将来撰写学位论文只能是“江心补漏”或“另起炉灶”,但仍难逃“苦思冥想”的思路挖掘环节。

(2)“研究目标”主要阐述开展研究内容的目的,主要涉及厘清什么规律,揭示什么机理,解决什么问题等内容。切记不能将研究目标写成研究内容的重复,也要防止与拟解决关键问题的混淆。“研究目标”设计要领是目的明确、科学设定和紧扣内容。目的明确意指要求聚焦科学问题、主次分明、阐述言简意赅。科学设定意指目标设定不能过高过多,过高的目标难以实现,体现不出可行性;过多的目标不务实,一篇学位论文不可能解决很多科学问题,一般1~3个即可。紧扣内容意指研究目标应针对研究内容而提出,不能泛泛而谈。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从基础理论或方法论的角度阐述开展研究要突破的难点。由于不了解关键问题的含义,或对解决关键问题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及方法掌握不牢,对其中的难点认识不清,很多研究生简单地把部分研究内容或研究目标误作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设计要领是准确判断、科学凝练和紧扣内容。准确判断意指深入分析研究内容,识别出在后续研究中需要集中精力,力求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科学凝练意指关键科学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体现了论文研究创新,需要反复推敲、仔细提炼,把关键科学问题鲜明地亮出来。当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不宜多,一般1~2个即可。紧扣内容意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要明确具体,与研究内容紧密契合,不能泛泛而谈,言之无物或故弄玄虚。

(4)“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是为研究内容服务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方法、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和结果表达方法;技术路线是指采取的技术手段、具体步骤及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等在内的研究路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设计要领是有的放矢和路径清晰。有的放矢主要针对研究方法,由于研究方法服务于研究内容,因此没有最好的研究方法,只有最适合的研究方法,不能脱离研究内容笼统地罗列研究方法,应根据不同研究内容而采取不同研究方法,强调适用性和针对性。路径清晰主要针对技术路线,为清晰表达技术路线,研究技术路线可采用流程图,将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逻辑路线勾勒出来,并结合技术路线图,分解研究步骤,清晰阐述每一步骤的关键任务,要体现研究的可操作性。

4 结论与讨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若要成功撰写学位论文,必须做好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虽只有一字之差,但会写学术论文不一定能成功撰写学位论文。因学术论文的结构体系与学位论文的结构体系完全不一样,绕开开题报告环节,学术论文是很难一步登顶到学位论文。成功撰写学位论文必须依靠开题报告“导航”,成功设计开题报告离不开学术基础的保障。具有“验前导后”作用的开题报告在整个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学术链中处于承上启下作用。研究生开题报告环节一般放在研究生二年级进行,这种培养计划与开题报告在学术链中的枢纽地位有关。研究生一年级是打基础,应掌握学术研究所必备的各种技能,有了学术基础,才能保障二年级期间成功设计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的“导航”下,三年级成功实施学位论文撰写任务。由此,纵观研究生培养整个过程,每个阶段任务明确,学术研究分工清晰,若一年级期间没有夯实学术基础,就难以在二年级成功设计开题报告,“走形式”的开题报告只能“另起炉灶”撰写出水平一般的学位论文,勉强或“名不副实”戴上“硕士帽”或“博士帽”。可见,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忽视开题报告这一重要环节,应从全局观、务实观、前瞻观等3个层面认清开题报告在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发挥重要作用,全局观体现在开题报告在整个学术链中承上启下作用;务实观体现在开题报告需具备扎实的学术技能;前瞻观不仅体现在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的“设计图”,更体现在为研究生毕业后独立开展学术科研工作积累科研经验和技能。

实施“科教兴国”国家战略离不开创新型科研人才,而科研人才进行学术研究工作离不开课题经费支撑,能否成功申请课题经费是衡量一名科技人员水平的标准之一,因此,申报课题基金成为科技人员重要活动,尤其是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为科研人员最重要的科研活动之一[22]。由于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资助率只有约20%[23],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申请人能否写出好的基金标书,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显得很重要,以“以任务带学科”和“国民经济主战场”为特色的人文—经济地理学更为凸显。实际上,无论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的内容上看,如项目的立项依据、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采取的研究方案、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等,还是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的要求看,如标书各部分内容要层次分明、逻辑连贯,具有高度科学性、专业性和严谨性的语言表达等,研究生开题报告其实就是一份基金标书。成功设计开题报告的基本功为撰写一份成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提供了重要基础。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统计数据,从主持人学位角度看获得资助情况发现,获得面上和青年资助具有博士学位比例最大,其次是具有硕士学位,而具有学士学位最低。2017年,面上项目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比例分别为96.7%、2.69%和0.56%;青年项目占比分别为91.69%、8.11%和0.20%。由于博士生经过硕士阶段熏陶,加之对开题报告重视程度要高于硕士生,进而掌握开题报告的基本功也就强于硕士生,由此成功申报基金可能性就更大。而从资助项目数来看,2017年面上和青年累计仅为35668项,远低于具有研究生学位的科研人员数量。可见,轻视研究生培养的任何一个环节,尤其是开题报告环节,就算侥幸获得了研究生学位,在以后工作中也会遇到问题,诸如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屡申屡败。因此,从科学研究工作这一层面看,重视硕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功在当时(研究生学习期间),利在生涯(后续从事科研工作),应当引起人文—经济地理专业师生的共同重视。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曹正善.

论开题报告的逻辑结构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 (1): 9-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60X.2008.01.00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认为问题、方法和观点是开题报告的基本要素,问题的形成、方法的演变、观点的生成有内在的逻辑,问题与问题、问题与方法、问题与观点之间也有内在的逻辑。据此,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的逻辑、研究内容的展开逻辑、研究方法的构思逻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Cao Zhengshan.

Discussion on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dissertation proposal.

Academic Degree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 2008, (1): 9-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60X.2008.01.00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认为问题、方法和观点是开题报告的基本要素,问题的形成、方法的演变、观点的生成有内在的逻辑,问题与问题、问题与方法、问题与观点之间也有内在的逻辑。据此,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的逻辑、研究内容的展开逻辑、研究方法的构思逻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2] 李艳, 董良飞.

论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

. 江苏工业学报, 2007, 8(2): 103-106.

[本文引用: 1]     

[Liyan, Dong Liangfei.

Discussion on the skills and methods of writing dissertation proposal.

Journal of Jiangsu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07, 8(2): 103-106.]

[本文引用: 1]     

[3] 辛逸, 黄延敏.

开题报告质量控制的程序与要素

. 中国高教研究, 2010, (5): 30-32.

URL      [本文引用: 3]      摘要

开题报告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与品质.当下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存在着文本规定不统一、不明确.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上走过场等诸多问题.要提升开题报告的质量.必须加强具体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强文本规定和制度建设。开题报告应具备以下要素原则:其文献综述应该以理解前人研究成果为圭臬:其学术贡献则应以阐明学位论文的独创性观点为中心:其参考文献应该以第一手资料为主体。

[Xin Yi, Huang Yanmin.

The procedures and elements of quality control of dissertation proposal.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a, 2010, (5): 30-32.]

URL      [本文引用: 3]      摘要

开题报告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与品质.当下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存在着文本规定不统一、不明确.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上走过场等诸多问题.要提升开题报告的质量.必须加强具体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强文本规定和制度建设。开题报告应具备以下要素原则:其文献综述应该以理解前人研究成果为圭臬:其学术贡献则应以阐明学位论文的独创性观点为中心:其参考文献应该以第一手资料为主体。
[4] 胡朝霞, 邹建军.

开题报告:博士论文写作的重中之重

.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4, 31(2): 89-91.

[本文引用: 1]     

[Hu Zhaoxia, Zhou Jianjun.

PhD dissertation proposal: Pivotal role in writing the doctoral thesis.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 2014, 31(2): 89-91.]

[本文引用: 1]     

[5] 邱关军, 么加利.

从开题答辩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

. 中国高教研究, 2009, (12): 44-4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答辩所暴露出来的现实问题看,教 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上存在的问题:问题意识不清、研究方法掌握不牢、写作能力不强、研究缺乏创新性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出提升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学术研究能力,需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加强学术课程的学习与管理、导师严格负责、制订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以开题答辩会议为契机开展学术批评与自我总结.

[Qiu Guanjun, Yao Jiali.

The training of the academic ability to the pedagogy master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capstone presentation.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a, 2009, (12): 44-4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答辩所暴露出来的现实问题看,教 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上存在的问题:问题意识不清、研究方法掌握不牢、写作能力不强、研究缺乏创新性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出提升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学术研究能力,需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加强学术课程的学习与管理、导师严格负责、制订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以开题答辩会议为契机开展学术批评与自我总结.
[6] 陆大道.

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

. 地理研究, 2003, 22(3): 261-271.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0585.2003.03.00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阐述了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在区域层面上的反应 ,分析了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及所形成的新格局。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起 ,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矿产资源、水资源、交通等传统因素的作用就逐渐下降。经济国际化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在明显改变着我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信息、科技、生态环境、体制创新等都成为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近年来 ,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全面扩大 ,工业化水平的地区性和地带性差异更为明显。几十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我国产业布局特别是工业布局 ,近年来发生了较大尺度的空间转移。在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过程中 ,我国区域发展也出现了值得注意的严重倾向 :大多数地区应该重视基础产业的发展及其现代化 ,一些地区不适宜大规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部分高速增长地区的环境状况严重恶化

[Lu Dadao.

New factors and new pattern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3, 22(3): 261-271.]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0585.2003.03.00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阐述了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在区域层面上的反应 ,分析了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及所形成的新格局。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起 ,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矿产资源、水资源、交通等传统因素的作用就逐渐下降。经济国际化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在明显改变着我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信息、科技、生态环境、体制创新等都成为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近年来 ,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全面扩大 ,工业化水平的地区性和地带性差异更为明显。几十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我国产业布局特别是工业布局 ,近年来发生了较大尺度的空间转移。在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过程中 ,我国区域发展也出现了值得注意的严重倾向 :大多数地区应该重视基础产业的发展及其现代化 ,一些地区不适宜大规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部分高速增长地区的环境状况严重恶化
[7] 樊杰.

人文—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基本脉络的透视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4): 387-396.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1.04.001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在回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人文—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领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梳理出该学科建设的基本脉络。20世纪后半叶,一是确定了交叉学科的学科性质定位和服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发展导向,并开拓了技术经济的研究方法;二是在人文—经济地理地域分异格局研究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突出体现在农业区划和土地利用研究为代表的地域分异系统的研究,以及以区位论及“点—轴系统”研究为代表的空间结构组织的研究方面。21世纪的前10年,继续沿袭地域分异和空间结构的研究脉络,在地域功能区形成与演化,空间相互作用,城乡等不同地域统筹发展等空间组织方面产生了具有影响的理论和应用成就。与此同时,一方面由于新地域空间和新因素的研究产生的人文化趋向,以及新生领域的不断涌现,包括对信息化、全球化的响应研究及旅游地理学、金融地理学等学科方向的形成,使人文—经济地理学增强了活力和多样性;另一方面由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形成及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的牵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资源环境效应的研究得到重视,以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为特色、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方向在本所得到确立。目前开始着手建设的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将以数据库为基础,以模型库为主要支撑手段,以可视化的地理过程表达及人机互动的辅助决策过程实现为成果的主要出口,努力通过技术方法的改进推动学科能力建设的实质性提升。未来学科建设的重点将聚焦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应用方面。

[Fan Jie.

Perspective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uman-economic geograph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studies.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1, 30(4): 387-396.]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1.04.001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在回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人文—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领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梳理出该学科建设的基本脉络。20世纪后半叶,一是确定了交叉学科的学科性质定位和服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发展导向,并开拓了技术经济的研究方法;二是在人文—经济地理地域分异格局研究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突出体现在农业区划和土地利用研究为代表的地域分异系统的研究,以及以区位论及“点—轴系统”研究为代表的空间结构组织的研究方面。21世纪的前10年,继续沿袭地域分异和空间结构的研究脉络,在地域功能区形成与演化,空间相互作用,城乡等不同地域统筹发展等空间组织方面产生了具有影响的理论和应用成就。与此同时,一方面由于新地域空间和新因素的研究产生的人文化趋向,以及新生领域的不断涌现,包括对信息化、全球化的响应研究及旅游地理学、金融地理学等学科方向的形成,使人文—经济地理学增强了活力和多样性;另一方面由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形成及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的牵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资源环境效应的研究得到重视,以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为特色、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方向在本所得到确立。目前开始着手建设的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将以数据库为基础,以模型库为主要支撑手段,以可视化的地理过程表达及人机互动的辅助决策过程实现为成果的主要出口,努力通过技术方法的改进推动学科能力建设的实质性提升。未来学科建设的重点将聚焦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应用方面。
[8] 樊杰, 周侃, 孙威, .

人文—经济地理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学科价值与学术创新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2): 147-160.

https://doi.org/10.3724/SP.J.1033.2013.00147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人文—经济地理学对自然圈层和人文圈层的相互作用、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在地球表层分布及演变规律的前瞻性研究成果, 在支撑国家科学决策、促进国土有序开发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 为人文—经济地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地理学重视机理和过程研究而可能导致学科微观分化和人文化倾向的偏差,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对综合学科支撑体系建设的要求, 阐释了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的综合价值, 并对因素与机制、界面及过程、功能与结构、尺度及转换等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基本范畴进行了再认识。本文还重点讨论了基于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和生产—分配—消费立体系统的空间均衡模型, 阐述了面向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探讨了地域功能成因理论与识别技术, 以及将面状的功能地域纳入空间结构理论框架的学术创新要点。最后, 结合近年来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区域发展基础理论与方法方面的主要进展, 针对学科相互替代所带来的挑战, 提出坚持思想性和学术性并举、计算机方法与实验方法兼备、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交叉研究创新与经典路径依赖相融的学科发展路径。

[Fan Jie, Zhou Kan, Sun Wei, et al.

Scientific values and research innovations of Human-economic geography in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3, 32(2): 147-160.]

https://doi.org/10.3724/SP.J.1033.2013.00147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人文—经济地理学对自然圈层和人文圈层的相互作用、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在地球表层分布及演变规律的前瞻性研究成果, 在支撑国家科学决策、促进国土有序开发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 为人文—经济地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地理学重视机理和过程研究而可能导致学科微观分化和人文化倾向的偏差,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对综合学科支撑体系建设的要求, 阐释了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的综合价值, 并对因素与机制、界面及过程、功能与结构、尺度及转换等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基本范畴进行了再认识。本文还重点讨论了基于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和生产—分配—消费立体系统的空间均衡模型, 阐述了面向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探讨了地域功能成因理论与识别技术, 以及将面状的功能地域纳入空间结构理论框架的学术创新要点。最后, 结合近年来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区域发展基础理论与方法方面的主要进展, 针对学科相互替代所带来的挑战, 提出坚持思想性和学术性并举、计算机方法与实验方法兼备、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交叉研究创新与经典路径依赖相融的学科发展路径。
[9] 陆大道.

地理科学的价值与地理学者的情怀

. 地理学报, 2015, 70(10): 1539-1551.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510001      URL      [本文引用: 3]      摘要

本文强调了前辈地理学家提出的关于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的观点。从中国国家需求及当代国际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地理科学的学科对象、学科性质及区域性、综合性、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特点,特别突出地阐述了地理科学与纯自然科学或纯社会科学的诸多不同点。提倡地理学家要十分关注中国的环境变化及带来的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发挥综合和交叉研究的优势。此外还指出中国地理学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也出现了深刻的危机。

[Lu Dadao.

The valu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and the feelings of geographers.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70(10): 1539-1551.]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510001      URL      [本文引用: 3]      摘要

本文强调了前辈地理学家提出的关于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的观点。从中国国家需求及当代国际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地理科学的学科对象、学科性质及区域性、综合性、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特点,特别突出地阐述了地理科学与纯自然科学或纯社会科学的诸多不同点。提倡地理学家要十分关注中国的环境变化及带来的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发挥综合和交叉研究的优势。此外还指出中国地理学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也出现了深刻的危机。
[10] 朱晓华, 何书金, 王岱, .

SCI/SSCI 期刊与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的学术价值评价: 基于地理工作者的感知分析

. 地理学报, 2016, 71(4): 680-692.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604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SCI/SSCI论文越来越成为中国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衡量其基础研究实力的评价标准,甚至出现"唯‘SCI/SSCI’论"的现象,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的学术价值评定和认可度则相应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文权威核心期刊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了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学术价值认可度的结构方程假设模型,以地理科学工作者为例,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研究了地理工作者对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学术价值认可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学术成果影响力是影响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学术价值认可度的关键因素,科研评价和学术地位认定政策及学术影响力评价是影响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学术价值认可度的重要因素;2学术成果影响力对认可度影响程度最大,其影响路径系数为0.52,其次为学术影响力评价,路径系数为0.25,科研评价和学术地位认定政策影响程度较小;3学术成果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评价与认可度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而科研评价和学术地位认定政策与认可度之间则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最后,提出了增强科研工作者对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学术价值认可度的相关对策,以期提升作者发表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的意愿度,来促进中文权威核心期刊的持续发展。

[Zhu Xiaohua, He Shujin, Wang Dai, et al.

Evaluation of academic value of papers in SCI/SSCI and Chinese core journals: A geographer perspective.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71(4): 680-692.]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604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SCI/SSCI论文越来越成为中国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衡量其基础研究实力的评价标准,甚至出现"唯‘SCI/SSCI’论"的现象,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的学术价值评定和认可度则相应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文权威核心期刊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了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学术价值认可度的结构方程假设模型,以地理科学工作者为例,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研究了地理工作者对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学术价值认可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学术成果影响力是影响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学术价值认可度的关键因素,科研评价和学术地位认定政策及学术影响力评价是影响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学术价值认可度的重要因素;2学术成果影响力对认可度影响程度最大,其影响路径系数为0.52,其次为学术影响力评价,路径系数为0.25,科研评价和学术地位认定政策影响程度较小;3学术成果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评价与认可度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而科研评价和学术地位认定政策与认可度之间则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最后,提出了增强科研工作者对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学术价值认可度的相关对策,以期提升作者发表中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的意愿度,来促进中文权威核心期刊的持续发展。
[11] 保继刚, 朱竑.

基于博士生培养视角看中国人文地理学的未来

. 世界地理研究, 2007, 16(4): 36-40.

[本文引用: 1]     

[Bao Jigang, Zhu Hong.

The future of human geography in China: A viewpoint based on the PhD education of human geography.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007, 16(4): 36-40.]

[本文引用: 1]     

[12] 毛蒋兴, 覃晶.

地方高校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究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8, 35(1): 126-132.

[本文引用: 1]     

[Mao Jiangxing, Tan Jing.

Exploration of way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ability of master's students in geography in local universities: Taki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8, 35(1): 126-132.]

[本文引用: 1]     

[13] Tess B H, Furuie S S, Castro R C F, et al.

Assess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ductivity of a Brazilian healthcare institution: A case study at the heart institute of the Sao Paulo, Brazil.

Clinics, 2009, 64(6): 571-576.

https://doi.org/10.1590/S1807-5932200900060001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The present study was motivated by the need to systematically assess the research productivity of the Heart Institute (InCor), Medical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So Paulo, Brazil. To explore methodology for the assessment of institu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ductivity. Bibliometric indicators based on searches for author affiliation of original scientific articles or reviews published in journals indexed in the databases Web of Science, MEDLINE, EMBASE, LILACS and SciELO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03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retrieved record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index parameters of the journals and modes of access.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institutional impact factor. Out of 1253 records retrieved from the five databases, 604 original articles and reviews were analyzed; of these, 246 (41%) articles were published in national journals and 221 (90%) of those were in journals with free online access through SciELO or their own websites. Of the 358 articles published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 333 (93%) had controlled online access and 223 (67%) were available through the Capes Portal of Journals. The average impact of each article for InCor was 2.224 in the period studied. A simple and practical methodology to evaluate the scientific production of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cludes searches in the LILACS database for national journals and in MEDLINE and the Web of Science for international journals. The institutional impact factor of articles indexed in the Web of Science may serve as a measure by which to assess and review the scientific productivity of a research institution.
[14] Bornmann L, Mutz R.

Growth rates of modern science: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and cited references.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66(11): 2215-2222.

https://doi.org/10.1002/asi.23329      URL      摘要

Abstract: Many studi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have looked at the growth of science. In this study, we re-examine the question of the growth of science. To do this we (i) use current data up to publication year 2012 and (ii) analyse it across all disciplines and also separately for the natural sciences and for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s. Furthermore, the data are analysed with an advanced statistical technique - segmented regression analysis - which can identify specific segments with similar growth rate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The study is based on two different sets of bibliometric data: (1)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held as source items in the Web of Science (WoS, Thomson Reuters) per publication year and (2) the number of cited references in the publications of the source items per cited reference year. We have looked at the rate at which science has grown since the mid-1600s. In our analysis of cited references we identified three growth pha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which each led to growth rates tripling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revious phase: from less than 1% up to the middle of the 18th century, to 2 to 3% up to the period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 and 8 to 9% to 2012.
[15] 王淑强, 青秀玲, 王晶, .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国际地理科学研究机构竞争力分析

. 地理学报, 2017, 72(9): 1702-1716.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70901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利用2000-2015年WOS(Web of Science)的原始数据,以科研产出为视角,基于文献计量法,运用信息检索技术和TDA等引文分析工具,对遴选出的13个国际上具代表性的地理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牛津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剑桥大学地理系、伦敦大学联邦、加州大学系统、马里兰大学系统、杜伦大学地理系、伯明翰大学地理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布里斯托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地理系、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科研生产力、影响力、学科结构、国际合作力、重要成果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马里兰大学系统地理系总体学科影响力相对较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SCI&SSCI论文总数以绝对优势占居领先地位,但被引用情况却不尽人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术影响力提升空间较大;与此同时,随着国际合作范围的扩展和国际合作能力的不断提升,该研究所的前沿开拓与创新发展力逐步走强。

[Wang Shuqiang, Qing Xiulin, Wang Jing, et al.

Analysis of competitiveness of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institutes based on bibliometrics.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7, 72(9): 1702-1716.]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70901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利用2000-2015年WOS(Web of Science)的原始数据,以科研产出为视角,基于文献计量法,运用信息检索技术和TDA等引文分析工具,对遴选出的13个国际上具代表性的地理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牛津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剑桥大学地理系、伦敦大学联邦、加州大学系统、马里兰大学系统、杜伦大学地理系、伯明翰大学地理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布里斯托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地理系、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科研生产力、影响力、学科结构、国际合作力、重要成果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马里兰大学系统地理系总体学科影响力相对较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SCI&SSCI论文总数以绝对优势占居领先地位,但被引用情况却不尽人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术影响力提升空间较大;与此同时,随着国际合作范围的扩展和国际合作能力的不断提升,该研究所的前沿开拓与创新发展力逐步走强。
[16] 王琪.

撰写文献综述的意义、步骤与常见问题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 (11): 49-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60X.2010.11.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论述了撰写学位论文文献综述的作用和意义,说明了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指出了文献综述撰写中的常见问题,同时简要说明了解决办法。

[Wang Qi.

Significance, steps and common problems of composing a literature review.

Academic Degree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 2010, (11): 49-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60X.2010.11.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论述了撰写学位论文文献综述的作用和意义,说明了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指出了文献综述撰写中的常见问题,同时简要说明了解决办法。
[17] 支运波.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文献综述撰写

. 理论月刊, 2015, (3): 79-83.

https://doi.org/10.14180/j.cnki.1004-0544.2015.03.01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文献综述在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写作、课题申请和发现新论题等方面具有广阔地应用空间。文献综述具有清晰厘定学术问题,驱散研究迷雾的作用。设定研究论题、进行文献搜集和分析整理,并按照一定的学术规范实施是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合格的文献综述要求做到遵守一定写作规范和学术伦理。

[Zhi Yunbo.

Composing a literature review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ory Monthly, 2015, (3): 79-83.]

https://doi.org/10.14180/j.cnki.1004-0544.2015.03.01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文献综述在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写作、课题申请和发现新论题等方面具有广阔地应用空间。文献综述具有清晰厘定学术问题,驱散研究迷雾的作用。设定研究论题、进行文献搜集和分析整理,并按照一定的学术规范实施是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合格的文献综述要求做到遵守一定写作规范和学术伦理。
[18] 汤茂林.

中外人文地理学论文写作之差别

. 人文地理, 2018, 33(1): 152-158.

URL      [本文引用: 1]     

[Tang Maolin.

The writing difference of human geography papers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Wester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Human Geography, 2018, 33(1): 152-158.]

URL      [本文引用: 1]     

[19] 魏也华.

人文地理学研究与学术论文写作漫谈

. 世界地理研究, 2010, 19(3): 159-1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9479.2010.03.02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地理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术研究逐渐规范化,研究范围大为拓宽,研究手段不断更新,对政府决策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加强。尽管已取得令人欣慰的进展,我们仍需在理论与方法上与国际接轨,紧跟学科发展理论前沿,充分应用规范的方法论指导。为提高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水平,简要探讨了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阐述了学术论文的范式及写作方法。最后,提出中国人文地理学需要强化三个转型:理论化、科学化、国际化。

[Wei Yehua.

On scholarly research and in human geography.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010, 19(3): 159-1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9479.2010.03.02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地理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术研究逐渐规范化,研究范围大为拓宽,研究手段不断更新,对政府决策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加强。尽管已取得令人欣慰的进展,我们仍需在理论与方法上与国际接轨,紧跟学科发展理论前沿,充分应用规范的方法论指导。为提高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水平,简要探讨了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阐述了学术论文的范式及写作方法。最后,提出中国人文地理学需要强化三个转型:理论化、科学化、国际化。
[20] 姚鲁烽, 何书金, 赵歆. 地理学论文写作.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5.

[本文引用: 1]     

[Yao Lufeng, He Shujin, Zhao Xin. Geographic Paper Writing.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5.]

[本文引用: 1]     

[21] 李加林, 何书金, 朱晓华.

基于同行评审视角的地理学论文写作与投稿

. 地理学报, 2017, 72(9): 1717-1728.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70901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地理学论文是地理学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地理科技信息传递和存储的重要载体。如何将科研成果以论文形式较快地发表于影响力较大的科技期刊,让科研成果得到社会认可,是地理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在分析地理学论文的潜在期刊类型及目标期刊的选择原则基础上,指出具有统一在线采编系统的期刊集群将成为发展趋势并极大地方便作者投稿。在分析了当前学术期刊同行评审形式及同行评审专家选择原则的基础上,从同行评审视角对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选题创新性、研究方法、、引言、讨论与结论、地理图表、参考文献等内容进行了探讨。最后,在分析同行审稿意见类型的基础上,将同行评审意见概括为修稿或退稿2种类型,针对性地提出作者应如何根据审稿意见进行论文修改并对审稿意见进行回复;对于退稿意见,也应该认真分析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找出文章的问题所在,进行文章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的全面修改或完善,在确定解决相关问题后再重新投稿。

[Li Jialin, He Shujin, Zhu Xiaohua.

Writing and contribution of geography pap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er review.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7, 72(9): 1717-1728.]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70901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地理学论文是地理学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地理科技信息传递和存储的重要载体。如何将科研成果以论文形式较快地发表于影响力较大的科技期刊,让科研成果得到社会认可,是地理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在分析地理学论文的潜在期刊类型及目标期刊的选择原则基础上,指出具有统一在线采编系统的期刊集群将成为发展趋势并极大地方便作者投稿。在分析了当前学术期刊同行评审形式及同行评审专家选择原则的基础上,从同行评审视角对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选题创新性、研究方法、、引言、讨论与结论、地理图表、参考文献等内容进行了探讨。最后,在分析同行审稿意见类型的基础上,将同行评审意见概括为修稿或退稿2种类型,针对性地提出作者应如何根据审稿意见进行论文修改并对审稿意见进行回复;对于退稿意见,也应该认真分析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找出文章的问题所在,进行文章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的全面修改或完善,在确定解决相关问题后再重新投稿。
[22] 周浙昆.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一点体会

. 中国科学基金, 2017, (6): 529-532.

[本文引用: 1]     

[Zhou Zhekun.

Some experiences of applying for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017, (6): 529-532.]

[本文引用: 1]     

[23] 喻海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注意事项

. 中国科学基金, 2017, (6): 542-543.

[本文引用: 1]     

[Yu Hailiang.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on applying for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017, (6): 529-532.]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