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李小云, 杨宇, 刘毅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its mechanism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in China
Xiaoyun LI, Yu YANG, Yi LIU
表2 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地关系的核心表征
Tab. 2 The core representation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人地关系
核心表征
历史阶段
夏商周 秦汉 三国 隋唐 两宋
核心社会特征 青铜器、铁器;人口缓慢增加 精细铁器、牛耕;人口增加,个别地区人口集聚 战争频发,人口减少、主动南迁 经济繁荣,人口增加; 疆域缩小,人口激增、商贸繁荣 开荒拓疆 灾荒严重,人口流动大 人口膨胀,边地开发
人的核心需求 以农产品为主的生存安全需求
人影响“地”的核心活动 农耕 农耕、圩田、修筑堤防 农耕、战争、迁移 农耕、商贸、开通大运河、漕仓、围海 农耕、商贸,开发山地,扩大 圩田 农耕,开辟沙地、梯田、
圩田
农耕、政治移民 农耕、开辟边地及深山密菁
核心“地”类要素 土地
人对“地”的认知 天人合一、顺时而治 人地相称
人地关系演变阶段 一元化人地关系初期 “人地发展必相称”的认知期 在跌宕起伏中逐渐趋紧期
人地关系核心特点 人类顺应自然,适度改造利用水土资源;空间上,总体和谐,局部冲突;时间上,长期协调,短期矛盾
人类活动多被限在河流流域,以土地开发为主的一元化人地关系开端 人对“地”的认知增加,作用途径丰富,强度加大;“地”的产出增加,人地基本相称 南北分异:北方人少地多,土地撂荒;南方适度开发,人地联系增多 人作用于“地”的途径增多,力度增大。南方成为人口重心,人地互动性更强 区域人地关系紧张有所扩展;商贸活动兴起,开始开发丘陵,人类活动范围增大 地广人稀,人地冲突较少;继续拓展人类活动空间 人多地少、人少地多并存;区域性人地不相称矛盾突出 人多地少矛盾渐显;人类活动空间再次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