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中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备选区的识别
李萌,王传胜,张雪飞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ndidate area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s based on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in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LI Meng,WANG Chuansheng,ZHANG Xuefei
表1 政府主导实施的部分规划或区划中关于水源涵养功能区划分方法
Tab. 1 Methods of dividing function area of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 or zoning carried out by the government
来源 划定方法 原理说明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2] 流域级别 生态系统类型 重要性 识别流域单元,根据各级别单元的生态系统类型的构成判别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性。
一级流域 森林、湿地/草原草垫/荒漠 高/较高/中等
二级流域 森林、湿地/草原草垫/荒漠 较高/中等/较低
三级流域 森林、湿地/草原草垫/荒漠 中等/较低/低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3] ①从土壤侵蚀敏感性角度评价河流、水源水体重要性 根据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结果,识别不同水体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并加入重要的水源供给地及洪水调蓄区。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水体 不敏感 轻度敏感 中度敏感 高度敏感 极敏感
一级、二级河流及大众城市主要水源水体 不重要 中等重要 极重要 极重要 极重要
三级河流及小城镇水源水体 不重要 不重要 中等重要 中等重要 极重要
四级、五级河流 不重要 不重要 较重要 中等重要 中等重要
② 对于水源涵养和洪水调蓄重要性评价方法
类型 干旱 半干旱 半湿润 湿润
城市水源地 极重要 极重要 极重要 极重要
农灌取水区 极重要 极重要 中等重要 不重要
洪水调蓄 不重要 不重要 中等重要 极重要
汶川/玉树/庐山
资源环境承载
能力评价[4,5,6]
流域级别 生态系统类型 重要性 综合考虑流域级别和城乡供水因素,确定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级别。
二级以上流域河流源头,县级城市水源地 森林,湿地,草原,草垫 极重要
三级流域河流源头,其他水源地 森林,湿地,草原,草垫 重要
其他区域 森林,湿地,草原,草垫及其他 不重要
林业部《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规划
纲要》[7]
林地和森林红线区域:流程500 km以上的江河发源地汇水处,主流与一级、二级支流两岸山地第一层山脊以内;流程500 km以下的河流,其河流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一级支流两岸山地第一层山脊以内;大中型水库与湖泊周围山地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 m以内,小型水库与湖泊周围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250 m以内;保护城镇饮用水源的森林、林木、林地。 根据河流级别,确定水源涵养区的识别标准,根据水源地功能,确定保护范围和等级。
水利部《关于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8] 在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内划定水生态“三条红线”,其选取原则为:① 国家重要江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② 涉水的国家级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跨流域调水水源地及重要饮用水水源地;③ 国家重点湖库水域;④ 主要省际边界水域、重要河口水域。 在河流发源地、水域河口、湿地等水源涵养功能重要区域内划定水功能“三条红线”。
国家海洋局《关
于建立渤海海洋
生态红线制度若
干意见》[9]
重要海洋生态红线区,包括:重要河口、重要滨海湿地、海岛、海洋保护区、自然景观及历史文化遗迹。
把具有水源涵养功能的沿海湿地纳入重点保护区域。
全国资源环境承
载能力及其预警
评估[10]
TQ=i=1j(Pi-Ri-ETi)×Ai 在重要水源涵养功能区内计算单位面积的水源涵养量,作为单位面积功能重要性评判的依据。
式中:TQ为总水源涵养量;Pi降雨量;Ri为地表径流量;ETi为蒸散发量;Aii类生态系统的面积;i为研究区第i类生态系统类型;j为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