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中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备选区的识别
李萌,王传胜,张雪飞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ndidate area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s based on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in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LI Meng,WANG Chuansheng,ZHANG Xuefei
表2 模型法、NPP法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介绍
Tab. 2 Introduction to the model method, NPP method evaluation method and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方法名称 评价方法 评价分级标准
模型评价法 WY=P-ET,其中ET=P1+ωPETP1+ωPETP+PETP-1 将计算所得的水源涵养功能服务值采用自然分界法进行四级分类操作,并按服务值大小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一般重要、中等重要、重要、极重要。
式中:WY为水源涵养量;P为多年平均年降雨量;ET为蒸散量;PET为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ω为下垫面影响系数。根据土地利用类型赋值,耕地为0.5,高覆盖林地(覆盖度>30%)为2,低覆盖林地(覆盖度<30%)为1,灌丛为1,草地为0.5,人工用地为0.1,其他为0.1。
NPP定量指标评价法 WR=NPPmean×Fsic×Fpre×1-Fslp 将每一个栅格像元的生态系统服务值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计算累加服务值。将累加服务值占生态系统服务总值比例的50%与80%所对应的栅格值,作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分级的分界点。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分为三级,即极重要、重要和一般重要。
式中:WR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能力指数;NPPmean为区域多年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值;FsicFpreFslp分别为标准化后的土壤渗流因子、多年平均降雨量和坡度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