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2019 , 38 (3): 461-466 https://doi.org/10.11821/dlyj020190133

序论

新时代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

刘彦随12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2.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Research on the geograph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LIU Yansui12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ing,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收稿日期: 2019-02-13

修回日期:  2019-02-25

网络出版日期:  2019-03-20

版权声明:  2019 《地理研究》编辑部 《地理研究》编辑部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130748)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彦随(1965-), 男, 陕西绥德人,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地理学、城乡发展与土地利用。E-mail: liuys@igsnrr.ac.cn

展开

摘要

城乡融合与乡村可持续发展,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主题,也是地理学乡村系统研究的主要前沿课题。面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分隔、人地分离和日趋严峻的乡村病问题,加快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简要分析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经济社会背景及其重要意义,指出深度探究人地系统耦合、城乡发展融合、村镇功能契合重大理论与科学途径,成为现代地理学面向国家战略、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责任。重点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一周年来国内相关研究进展及本专辑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最后,着眼于发挥地理学优势和特色,阐释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及科技需求,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中国乡村科学与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的初步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 ; 乡村振兴 ; 城乡融合 ; 乡村科学 ; 乡村振兴地理学 ; 国家战略

Abstract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not only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themes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but also the main frontier topics of rural regional system research in geography. Facing the problems of urban-rural segregation, human-land segregation and increasingly severe rural diseases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re accelerated to be the national strategies. This research briefly analyse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new era.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modern geography to face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serv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o deeply explore the major theories and scientific approaches of the coupling of man-land system,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fit of the functions of villages-towns, whi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omestic research progr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ince it has been proposed for one year and the main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pecial issue. Finally, focusing on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heoretical frontier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needs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ten frontier issues mainly include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urban and rural regional system; th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and scientific approach of rural regional system; the interaction principle and planning governance of agriculture, farmers and rural areas; the mutual feedback mechanism of rural natural-social-technical system; the coupling process and scenario simulation of rural man-land system; the suitability 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rural spatial reconstruction; and rural transformation developing endogenous power and synergy mechanism; new subjectivity and farmers' organ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efficiency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isaster and risk control mechanism of rural regional system. And we put forward some preliminary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for deepening the research of rural science and geography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Keywords: rural regional system ; rural revitalization ; urban-rural integration ; rural science ; geography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 national strategy

0

PDF (1260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刘彦随. 新时代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J]. 地理研究, 2019, 38(3): 461-466 https://doi.org/10.11821/dlyj020190133

LIU Yansui. Research on the geograph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9, 38(3): 461-466 https://doi.org/10.11821/dlyj020190133

1 背景及意义

乡村衰落是一个全球性焦点问题。伴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从欧美、日韩,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农村空心化、城乡差距扩大等发展阶段。中国人口多,实体经济规模大,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生态等支撑系统的关系问题十分严峻[1]。在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约束和“重城轻乡”战略的强力驱使下,中国近2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不仅带来了城乡差距拉大和日益严重的城市病,也引发了乡村系统衰退和日趋严峻的“乡村病”[2],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的人地关系系统,是由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两个子系统在特定的地域中交错构成的一种动态结构[3]。依据该理论延展而来的城乡融合系统、乡村地域系统,是全新认知现代城乡关系、透视乡村发展问题的基本依据[4]。从相关国家典型经验看,乡村转型与振兴的核心是构建人口、土地、产业的耦合模式与创新体系,促进乡村生态、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技术体系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致力于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全局性、系统性问题[5,6,7]

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报告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高度,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晰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明确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地理学家的任务就是要从人地关系的观点及区域的角度,研究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促进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1];城乡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从理论上讲,城乡是一个有机体、命运共同体[4],只有两者都可持续发展,才能相互支撑[8];村镇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桥梁、统筹城乡发展的枢纽[9],村镇建设格局是国土空间格局的基本内容。现代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城乡关系的综合优势日益显现,深度探究人地系统耦合、城乡发展融合、村镇功能契合重大理论与科学途径,成为现代地理学面向国家战略、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责任。在科学研究与应用实践中,亟需深入探究城乡人地系统基础理论及研究范式,推进创新现代地理信息化、网络化、结构化、工程化、基地化,围绕“三题”(科学问题、现实难题、战略主题),强化“三特”(综合特性、时代特点、落地特色)。

2017年8月,国际地理联合会农业地理与土地工程委员会(IGU-AGLE)主持召开了“首届全球乡村发展与土地能力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提出了“全球乡村计划”(GRP)的倡议。2018年4月,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了“中国乡村振兴与乡村科学论坛”,大会提出了“中国乡村振兴”(GRP-CRV)研究计划。两次会议都聚焦新时代乡村转型与乡村振兴主题,收到中英文学术论文120余篇,经过评审与精选形成了本专辑“新时代乡村振兴研究”和《Journal of Rural Studies》、《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两个英文专辑。本专辑是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在成立十周年之际组织的一次乡村振兴战略集中研究与前沿探索的有益尝试,并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一周年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颁布之际编辑出版,对于解析乡村振兴战略内涵、明晰乡村振兴研究内容、推进乡村振兴地理研究,无疑具有探索性、指导性和示范性,希冀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广大读者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

2 主要内容与特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学术界积极投入相关研究和规划实践,主要聚焦乡村发展面临问题、乡村振兴内涵及意义、乡村振兴规划与模式、乡村振兴产业与政策等几个方面。但如何推进学术研究与国家战略、问题解析与途径探索、理论探究与典型示范的有机结合,系统创新乡村振兴基础理论、地域类型模式、规划体系与规范等领域仍需全面深化。本专辑共有21篇论文,主要包括乡村振兴类型与途径、乡村振兴规划与方法、乡村振兴产业与管理、乡村振兴模式与对策等四个方面。

(1)乡村振兴类型与途径。着眼于乡村地域系统,探究了中国乡村地域类型及分区发展途径,深入开展了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及类型识别、京津冀地区乡村振兴模式及其途径、西北贫困地区乡村类型识别与振兴途径研究、江苏省乡村地域功能与振兴路径选择、成都市郊区村域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及其对乡村振兴启示研究,体现了乡村振兴地域类型的多尺度、分层次特征。

(2)乡村振兴规划与方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深入开展了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与相关关键技术,乡村地域多体系统识别方法、模型及应用研究,通过城乡关系研究进展、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国际案例剖析,提出了新时期乡村振兴规划理念与方法创新启示,并结合案例探讨了在江苏省陈庄乡村规划中的应用。国际与国内、宏观与微观结合,具有实践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3)乡村振兴产业与管理。基于耗散结构系统熵模型,探究了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有序性,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状态与产业兴旺途径,以及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系统耦合机制与协调发展途径,进一步围绕农村宅基地制度、精准扶贫等主题,深入探讨了乡村振兴制度、乡村振兴机制与管理创新等几个前沿问题。注重乡村振兴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乡村振兴与改革创新的有机结合,较好地诠释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性、制度创新性、发展内生性。

(4)乡村振兴模式与对策。结合农村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化分析,提出了适应中国老龄化特征的乡村振兴对策,基于城乡转型功能分区、乡村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空间效应分析,探讨了京津冀地区乡村振兴模式、天津东丽区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典型模式,以及转型视域下的珠三角地区乡村发展地域模式,研究揭示了区域发展转型、就业方式转变和人口结构变化对不同区域乡村振兴模式与方式的影响。乡村地域系统类型、格局、模式和机制是地理学乡村研究的重要主题。面向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需求,有关乡村振兴地域格局、规划原理、前沿理论、地域模式、体制机制仍需深入研究[10, 11]

3 深化研究与创新

早在20世纪50年代,竺可桢先生强调“地理学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要为农业生产服务”。21世纪之初,吴传钧先生倡导“地理学要为‘三农’服务”。如今进入新时代,地理学要服务乡村振兴。笔者在“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一文[4]中,提出当前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应着眼于乡村地域类型与机理、乡村振兴规划与决策、村镇地域功能与分类、居业协同体系与模式等四个方面。从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到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为地理学研究现代城乡关系与乡村问题提供了新契机。面对新问题、新挑战,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应有新思考、新作为。

(1)乡村地域系统论。乡村地域系统是由人文、经济、资源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区际联系的乡村空间体系[4]。乡村振兴的对象是乡村地域系统,其核心在于遵循城乡发展规律、实现乡村系统振兴。乡村地域系统是多尺度、多层级、多类型的复杂体系。在区域空间上分异为省域、市域、县域、乡(镇)域、村域等多域系统,在管理上呈现出国家、省、市、县、乡(镇)、村等多级体系。按其区域尺度与区位细化为“三地”,即乡村地区、乡村地域、乡村地方。传统要素整合、新要素介入、新旧要素耦合不断改变着乡村地域结构及其集聚效应,驱动着乡村转型、空间重构与功能提升,而这些功能价值的发挥又会进一步增强乡村经济、社会治理与生态服务能力。当前亟需分析模拟乡村地域系统结构、演化进程、动力机制、动态格局及弹性空间,梳理提炼乡村振兴地域模式、乡村要素互动机理、乡村系统调控原理及保障体系。围绕诠释乡村转型规律与城乡融合情景,进一步强化典型乡村地域定位观测和实证研究,发挥地理大数据平台、地理探测器方法、空间智能体与GIS空间分析优势,探索创建中国智慧乡村体系和乡村振兴智能系统,整体提升新时代乡村振兴规划与决策科技水平。

(2)中国的乡村科学。兴与衰是一个对立统一体。乡村振兴是一定区域范围内乡村转型发展、乡村空间重构、乡村功能提升的系统过程。相对于城镇化,乡村化是一个新命题,乡村组织化更是一个新课题。根治乡村病、建设新农村,亟需创新推进乡村化战略、加快乡村主体重建、乡村空间重构,构建村镇建设新格局,实现城镇化与乡村化“双轮驱动”。乡村振兴应确立底线思维,以破解乡村发展主要社会矛盾和突出问题为重点,以激活乡村人口、土地、产业等要素活力和内生动力为抓手,以提升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因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建设工程。亟需集聚乡村研究的多学科理论、多部门力量,加强乡村振兴空间论、主体论、产业论、组织论、文化论、信息论、功能论、制度论等分类研究,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的乡村科学理论体系、技术体系与管理体系。应像国学一样,建构中国的村学(乡村科学)。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研究推进乡村转型、重塑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与可持续发展长远战略,为实现2035年乡村振兴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3)乡村振兴地理学。乡村地域多体系统与多级目标,成为认识乡村地理特征、实施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战略为指引,致力于乡村地域系统结构、转型过程、演变机理、分异格局、地域功能、振兴模式与智慧乡村综合研究。要传承发展几代地理学家应用地理相关工程技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建设问题的专业情怀和优势,重视研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资源、生态、环境与治理问题,推进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信息化、网络化、结构化、工程化、基地化。围绕创建“五体乡村”(田园综合体、生命共同体、村镇有机体、特色经济体、创业创新联合体),要强化退化及空废土地整治、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智慧乡村信息化建设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推进当下乡村振兴关键问题解决方案协同落实和工程落地,提升现代地理工程综合效能和效应[12,13]。坚持理工兼备、软硬兼施、统筹兼顾,做到地理“软工程”能够适时支撑科学决策,地理“硬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现实难题。

(4)地理学服务乡村振兴。当今中国的城乡一体、两型社会、三农问题、四化协调、五位一体、六大任务、七条道路,总体勾勒出了新时代的“国家战略群”。科技创新、学科创建是服务决策的基本前提。同时,集成专业优势、集聚专家力量是地理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保障。针对城乡分隔、人地分离、城进村衰的现状,加快城乡发展转型、补齐乡村短板和重塑城乡关系,是科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基础。新时代乡村振兴是一个关系破解中国“三农”问题、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大领域。地理学具有的综合性、交叉性与实践性,有助于深入开展乡村地域系统理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研究。当前亟需发挥“地理学俱乐部”作用,凝聚各级学会、各位学者、各类学科的优势资源,强化乡村领域广泛的学术研讨、学者合作、学科建设,探索开创地理学服务乡村振兴研究的新局面,凸显中国三农地理学研究的时代特色,推进形成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地理智库”,也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研究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中国经验”。

4 结论与讨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解决新时代中国“三农”问题的总抓手、长远战略。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颁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责任和地理学者的神圣使命,地理学具有的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特点,为现代地理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历史机遇。在城乡发展转型、体制机制转换背景下,深入研究重塑可持续的城乡关系、建构一体化的村镇体系、重构多功能的乡村系统,既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前提,也是发挥地理学综合优势、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重要课题。当前地理学者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研讨和研究的热情高涨,在组织开展专业论坛、集中研讨和成果发表等方面的开局良好。《地理研究》率先编辑出版本专辑,很好地发挥了学术创新的前沿性、专业研究的示范性。

乡村振兴是一定区域内乡村转型发展、乡村空间重构、乡村功能提升的系统过程,主要以乡村地域系统为基础,以县域为对象、村域为单元、农户及企业为细胞,其核心在于遵循城乡发展转型规律、实现乡村系统全面振兴。乡村地域系统具有多尺度、多层级、多类型特征。乡村振兴重在落实落地,规范建设乡村振兴域,优先发展乡村振兴极[4]。乡村振兴域是指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区域及其空间格局,表征为乡村振兴圈-带-区系统,即都市化地域的环都市区(都市圈)、中心市域的城乡交错带及市-县连通带(市县带)、县域中心城镇与新型乡村社区(村镇区)多级融合的空间关系及其治理体系。 当前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建议进一步深入探究乡村振兴的十个前沿问题,即城乡地域系统分异规律与融合机制;乡村地域系统转型机理及科学途径;乡村“三农”互动原理与规划治理;乡村自然-社会-技术系统互馈机理;乡村人地系统耦合过程与情景模拟;乡村空间重构适宜程度与承载强度;乡村转型发展内生动力及协同机制;乡村振兴新型主体化与农民组织化;乡村地域系统灾变与风险调控机制。2015年以来,由地理学者等组成的1700多人的专家学者团队,承担了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重大任务,通过构建研发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系统,推进大数据库、专家智库和文库等“三库”建设,为国家脱贫攻坚决策提供了科技支撑。当前亟需充分发挥地理学综合优势和支撑作用,研究创建“国家乡村振兴实施成效第三方评估”制度体系,从乡村振兴科学认知到战略规划,从规划编制实施到落地成效,系统推进相关能力建设、平台开发和智力储备。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陆大道.

地理科学的价值与地理学者的情怀

. 地理学报, 2015, 70(10): 1539-1551.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510001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本文强调了前辈地理学家提出的关于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的观点。从中国国家需求及当代国际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地理科学的学科对象、学科性质及区域性、综合性、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特点,特别突出地阐述了地理科学与纯自然科学或纯社会科学的诸多不同点。提倡地理学家要十分关注中国的环境变化及带来的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发挥综合和交叉研究的优势。此外还指出中国地理学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也出现了深刻的危机。

[Lu Dadao.

The valu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and the feelings of geographers

.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70(10): 1539-1551.]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510001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本文强调了前辈地理学家提出的关于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的观点。从中国国家需求及当代国际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地理科学的学科对象、学科性质及区域性、综合性、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特点,特别突出地阐述了地理科学与纯自然科学或纯社会科学的诸多不同点。提倡地理学家要十分关注中国的环境变化及带来的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发挥综合和交叉研究的优势。此外还指出中国地理学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也出现了深刻的危机。
[2] 刘彦随.

新型城镇化应治“乡村病”

.人民日报, 2013-09-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419.2013.18.00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日前,李克强总理专门邀请两院院士和有关专家到中南海,听取城镇化研究报告并与大家座谈、座谈中,李克强总理强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以人为核心,以质量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处、乐业之地”。

[Liu Yansui.

New-type urbanization should cure "rural diseases"

. People's Daily, 2013-09-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419.2013.18.00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日前,李克强总理专门邀请两院院士和有关专家到中南海,听取城镇化研究报告并与大家座谈、座谈中,李克强总理强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以人为核心,以质量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处、乐业之地”。
[3] 吴传钧.

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 经济地理, 1991, 11(3): 1-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正地理学着重研究地球表层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与反馈作用,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素来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也是地理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长期任务,始终贯彻在地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叶兴起的近代地理学发展到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地理学,虽然其中心研究课题随着时代的进展而有所转化,但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万变不离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一宗旨。

[Wu Chuanjun.

The core of study of geography: Man-land relationship areal system

. Economic Geography, 1991, 11(3): 1-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正地理学着重研究地球表层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与反馈作用,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素来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也是地理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长期任务,始终贯彻在地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叶兴起的近代地理学发展到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地理学,虽然其中心研究课题随着时代的进展而有所转化,但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万变不离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一宗旨。
[4] 刘彦随.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 地理学报, 2018, 73(4): 637-650.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804004      URL      [本文引用: 5]      摘要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只有二者可持续发展,才能相互支撑。依据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说,城乡融合系统、乡村地域系统是全新认知和理解城乡关系的理论依据。针对日益严峻的"乡村病"问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既是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破解"三农"问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基础理论,剖析了乡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问题导向的中国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科学途径及研究前沿领域。结果表明:(1)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对象是一个乡村地域多体系统,包括城乡融合体、乡村综合体、村镇有机体、居业协同体,乡村振兴重在推进城乡融合系统优化重构,加快建设城乡基础网、乡村发展区、村镇空间场、乡村振兴极等所构成的多级目标体系。(2)中国"三农"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问题,当前乡村发展正面临主要农业生产要素高速非农化、农村社会主体过快老弱化、村庄建设用地日益空废化、农村水土环境严重污损化和乡村贫困片区深度贫困化等"五化"难题。(3)乡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辅相成,乡村振兴应致力于创建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推进乡村极化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构建乡村地域系统转型—重构—创新发展综合体系。(4)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应着眼于乡村地域系统的复杂性、综合性、动态性,探究以根治"乡村病"为导向的新型村镇建设方案、模式和科学途径,为实现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Liu Yansui.

Research on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in China

.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8, 73(4): 637-650.]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804004      URL      [本文引用: 5]      摘要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只有二者可持续发展,才能相互支撑。依据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说,城乡融合系统、乡村地域系统是全新认知和理解城乡关系的理论依据。针对日益严峻的"乡村病"问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既是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破解"三农"问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基础理论,剖析了乡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问题导向的中国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科学途径及研究前沿领域。结果表明:(1)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对象是一个乡村地域多体系统,包括城乡融合体、乡村综合体、村镇有机体、居业协同体,乡村振兴重在推进城乡融合系统优化重构,加快建设城乡基础网、乡村发展区、村镇空间场、乡村振兴极等所构成的多级目标体系。(2)中国"三农"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问题,当前乡村发展正面临主要农业生产要素高速非农化、农村社会主体过快老弱化、村庄建设用地日益空废化、农村水土环境严重污损化和乡村贫困片区深度贫困化等"五化"难题。(3)乡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辅相成,乡村振兴应致力于创建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推进乡村极化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构建乡村地域系统转型—重构—创新发展综合体系。(4)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应着眼于乡村地域系统的复杂性、综合性、动态性,探究以根治"乡村病"为导向的新型村镇建设方案、模式和科学途径,为实现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5] Liu Y S.

Introduction to land use and rural sustainability in China

. Land Use Policy, 2018, 74(5): 1-4.

https://doi.org/10.1016/j.landusepol.2018.01.03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Urban-rural transform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re issues at the forefront of research on the topic of the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in the field of geography, as well as important practical problems facing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and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e Center for Regional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part of the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Show full abstract]
[6] Liu Y S, Fang F, Li Y H.

Key issues of land use in China and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making

. Land Use Policy, 2014, 40(4): 6-12.

https://doi.org/10.1016/j.landusepol.2013.03.01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The paper aims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key issues of current land use in China. It identifies the major land-use problems when China is undergoing rapid urbanization. Then, the paper interprets and assesses the related land-use policies: requisition-compensation balance of arable land, increasing vs. decreasing balance of urban-rural built land, reserved land system within land requisition,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and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land use. The paper finds that current policies are targeting specific problems while being implemented in parallel. There is lacking a framework that incorporates all the policies. The paper finally indicates the current land-use challenges and proposes strategic land-use policy system to guide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the future.
[7] Bai X M, Shi P J, Liu Y S.

Realizing China's urban dream

. Nature, 2014, 509(7499): 158-160.

https://doi.org/10.1038/509158a      URL      [本文引用: 1]     

[8] Liu Y S, Li Y H.

Revitalize the world's countryside

. Nature, 2017, 548(7667): 275-277.

https://doi.org/10.1038/548275a      [本文引用: 1]     

[9] 刘彦随, 陈聪, 李玉恒.

中国新型城镇化村镇建设格局研究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6): 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363.2014.06.001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村镇建设格局是指乡村地区县城、重点镇、中心镇、中心村(社区)的空间布局、等级关系及其治理体系。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等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研究构筑村镇建设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针对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日益严峻的“乡村病”问题,分析了村镇建设格局的基本内涵、战略地位与实践价值,阐释了村镇建设格局相关的城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新农村建设、城乡发展转型、城乡等值化等基础理论,梳理提出了村镇建设格局研究的理论体系、城乡关系地域格局研究的层次体系,深入探讨了针对新时期村镇建设格局问题,地理学亟需加强研究的前沿领域及其创新机制。

[Liu Yansui, Chen cong, Li Yuheng.

The town-villages construction pattern under new-type urbanization in China.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4, 33(6): 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363.2014.06.001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村镇建设格局是指乡村地区县城、重点镇、中心镇、中心村(社区)的空间布局、等级关系及其治理体系。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等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研究构筑村镇建设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针对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日益严峻的“乡村病”问题,分析了村镇建设格局的基本内涵、战略地位与实践价值,阐释了村镇建设格局相关的城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新农村建设、城乡发展转型、城乡等值化等基础理论,梳理提出了村镇建设格局研究的理论体系、城乡关系地域格局研究的层次体系,深入探讨了针对新时期村镇建设格局问题,地理学亟需加强研究的前沿领域及其创新机制。
[10] Long H L, Liu Y S.

Rural restructuring in China

.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16, 47B: 387-391.

[本文引用: 1]     

[11] 叶兴庆.

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

. 改革, 2018(1): 65-7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未来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与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相比,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不仅体现在字面的调整上,更体现在内涵的深化上,可以说是其升级版。在城乡二元结构仍较为明显的背景下.要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跟上国家现代化步伐,必须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两大原则。要抓好“人、地、钱”三个关键,促进乡村人IZ/和农业从业人员占比下降、结构优化,加快建立乡村振兴的用地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的体制机制。要特别关注边远村落和贫困群体。

[Ye Xingqing.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the new era

. Reform, 2018(1): 65-7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未来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与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相比,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不仅体现在字面的调整上,更体现在内涵的深化上,可以说是其升级版。在城乡二元结构仍较为明显的背景下.要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跟上国家现代化步伐,必须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两大原则。要抓好“人、地、钱”三个关键,促进乡村人IZ/和农业从业人员占比下降、结构优化,加快建立乡村振兴的用地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的体制机制。要特别关注边远村落和贫困群体。
[12] Li Y H, Wu W H, Liu Y S.

Land consolidation for rural sustainability in China: Practical reflection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 Land Use Policy, 2018, 74:137-141.

https://doi.org/10.1016/j.landusepol.2017.07.00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The dual land system restri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China which undergoes rapid depopulation and abandoned and inefficiently used land. The viewpoint paper reviews the typical rural land system and reflects the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in a village commun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It indicates that land consolidation is needed to coordinate and improve the changing human-land relationship in rural China. Certain policy terms and stipulations could be set to encourage the transfer of peasant's land operation right and promote scale land operation. And, an expanded rural land market is needed to enhance the value of peasants’ residential land to reverse village hollowing problem. Finally, the paper highlights that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and should be implemented by respecting local stakeholders’ willingness and request.
[13] Liu Z J, Liu Y S, Li Y R.

Extended warm temperate zone and opportunities for cropping system change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2019, 39: 658-669.

https://doi.org/10.1002/joc.5833      URL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