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自然耦合视角下过渡性地理空间概念、内涵与属性和研究框架
邓伟, 张少尧, 张昊, 彭立, 刘颖

Transitional geo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nature coupling: Concept, connotations, attributes, and the research framework
DENG Wei, ZHANG Shaoyao, ZHANG Hao, PENG Li, LIU Ying
表1 过渡性地理空间部分相关概念及其属性
Tab. 1 Related concepts and attributes of transitional geospace
相关概念 地理属性 主要研究内容及应用
生态交错带[4,8] 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称为生态交错带。它具有由特定时间空间尺度以及相邻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程度所确定的一系列特征。 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景观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区划分等。
城乡交错带[6,9-11] 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的过渡地带,即中心城的连续建成区与外围非农土地利用之间,兼具有城市与乡村两方面的特征。 城乡融合、风险防范、景观结构调整、土地开发、建设用地空间优化、区域综合治理等。
农牧交错带[5,12-14] 集约农业地带向游牧区的过渡带,范围的界定以年降水量400 mm为重要指标。系统具有敏感性,易受外来影响。 区域生态与福祉、农牧民生计、乡村地域类型划分与转型发展、乡村聚落与空间重构等。
水陆生态过渡带[7] 内陆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界面区,具有半水半陆复合性。 湿地生态与生物多样性、洪泛区、岸带功能与保护和利用等。
山地平原过渡带[15] 山地与平原两大地域单元的交接地带,具有明显的自然地理边缘效应,形成高度异质的景观特征。 地形因子与景观格局关系、景观格局空间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生态过程调节。
绿洲荒漠过渡带[13] 贴近绿洲边缘的荒漠地段, 受到一定程度人为作用过程的产物, 发育在固定半固定风沙土壤的稀疏植被带。 土壤和生物分布、荒漠化过程和机制、绿洲系统功能维持与生态恢复、资源安全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