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演化”:老工业区重构研究进展与范式反思
胡晓辉, 朱晟君, RobertHassink

Beyond the “evolutionary approach”: A critical review and paradigmatic reflections on the restructuring of old industrial areas
HU Xiaohui, ZHU Shengjun, Robert HASSINK
表1 老工业区重构研究的四种经济地理学范式比较
Tab.1 Four types of economic geography paradigms used to explain the restructuring of old industrial areas
范式 主要概念 聚焦对象 优点 缺点
演化经济地理 路径依赖;锁定;路径创造;路径发展;相关性;适应(力);韧性 知识溢出;学习;历史惯性;企业家探索行为;企业惯例;技术相关性 强调企业内生性、演化机制的前向历史追溯性和后向预示性,及结果开放性 难以解释外生性和非企业等社会要素的重构作用
关系经济地理 网络;嵌入性;位置性;战略耦合;再捆绑 信任;资源重组;知识互动;关系资产;社会资本 强调企业、人和组织的多尺度社会网络,理解关系资本和位置对重构的影响 缺乏动态观,忽视微观尺度下的经济机制和宏观政经因素
制度经济地理 (非)正式制度;政府作用;制度演进;能动性;实践 企业惯例;非交易依赖;制度历史主义;制度厚度;制度环境、制度安排;社会文化系统 超越以往基于企业或组织惯例的制度思考,把法律法规、政府政策、企业家精神、社会文化环境等纳入分析 过于聚焦制度负面性或制度个体能动性,对制度演化理解不够深刻
地理政治经济 劳资关系;社会权力;权力关系;治理术;社会能动性 结构性空间不平等;劳动空间分工;政府管制;结构中的地位和阶层 综合个体和结构力量的关系,可以将不同视角的解释元素融合起来综合解释经济地理根本性问题 分析框架会随着研究问题和议题变化而变化,框架相对松散,对宏观结构的判定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