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研发国际化研究述评
|
司月芳, 延留霞, 张翌
|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firms' R&D internationalization
|
SI Yuefang, YAN Liuxia, ZHANG Yi
|
|
表2 中资企业研发国际化主要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
Tab. 2 Main research methods and data sources of Chinese R&D internationalization research
|
|
数据来源 | 研究方法 | 典型文献 | 企业调研 | 资料文献和企业访谈 | 案例研究法 | Fan[24]; 杨震宁等[44];Duysters等[54];Yeung等[66]; Sun[67];Si[68] | 基于浙江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 | 层级回归分析 | 刘洋等[69] | 基于工博会调研数据 | Logistic模型 | 司月芳等[70] | 企业数据库 | 上市企业面板数据 | Logistic模型;负二项回归分析 | 陈衍泰等[3];李正卫等[71] | Thomson SDC数据库 | 层级回归分析 | Zhang等[72] | 中国创新型企业的面板数据 | 固定效应模型、EGLS估计方法 | 陈岩等[73] | 基于中国科技部提供的400余家高科技企业年度调查数据库 |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 王晓燕等[74] | 由中国大陆的577个投资项目组成的企业绿地投资数据库、剑桥计量经济学数据库 | 离散选择模型 | Karreman等[75] | 中国商务部对外投资与国际合作司的海外投资企业(机构)登记网站 | 零断尾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 | 胡曙虹等[11] | 专利数据 | SIPO数据库 | 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方法 | 曾德明等[76];柳卸林等[77] | WIPO数据 | 社会网络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 | 司月芳等[25] | USPTO、EPO和SIPO专利数据 | 广义线性模型、泊松对数模型、负二项模型 | Schaefer等[7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