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耦合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
李琼, 赵阳, 李松林, 李湘玲
|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orce of coupling soci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
LI Qiong, ZHAO Yang, LI Songlin, LI Xiangling
|
|
表5 2002—2017年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
|
Tab. 5 Coupling coordination loc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type of soci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2002 to 2017
|
|
年份 | 第一象限(高高) | 第二象限(低高) | 第三象限(低低) | 第四象限(高低) | 2002 | 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北京、福建(6) | 海南、河北、江西、吉林、安徽、广西(6) | 内蒙古、山西、新疆、四川、青海、重庆、湖北、湖南、陕西、贵州、甘肃、宁夏、河南、云南、西藏、黑龙江(16) | 山东、辽宁、广东(3) | 2005 | 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北京、福建、山东(7) | 海南、河北、江西、安徽、吉林、广西、黑龙江(7) | 新疆、四川、青海、重庆、湖北、湖南、陕西、贵州、甘肃、宁夏、河南、云南、西藏(13) | 内蒙古、山西、辽宁、广东(4) | 2008 | 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北京、山东(6) | 福建、海南、河北、湖南、江西、安徽、吉林、广西(8) | 新疆、四川、青海、重庆、湖北、陕西、贵州、甘肃、宁夏、河南、云南、西藏、内蒙古、山西、黑龙江(15) | 辽宁、广东(2) | 2011 | 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北京、山东(6) | 福建、海南、河北、江西、安徽、广西、湖南(7) | 新疆、青海、湖北、陕西、贵州、甘肃、宁夏、河南、云南、西藏、黑龙江、内蒙古、山西、四川、吉林(15) | 辽宁、广东、重庆(3) | 2014 | 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北京、山东、福建(6) | 海南、河北、江西、安徽、广西、湖南(6) | 吉林、新疆、四川、青海、湖北、陕西、贵州、甘肃、宁夏、河南、云南、西藏、黑龙江、内蒙古、山西、重庆(17) | 辽宁、广东(2) | 2017 | 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北京、山东、福建(7) | 海南、河北、江西、安徽、广西、湖南(6) | 吉林、新疆、青海、湖北、陕西、贵州、甘肃、宁夏、河南、云南、西藏、黑龙江、内蒙古、山西、重庆(15) | 辽宁、广东、四川(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