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自然灾害综合承灾能力评价
王钧, 宫清华, 宇岩, 袁少雄, 陈军, 黄光庆

Evaluation of comprehensive disaster-bearing capacity of urban natural disasters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WANG Jun, GONG Qinghua, YU Yan, YUAN Shaoxiong, CHEN Jun, HUANG Guangqing
表1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Tab. 1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urban integrated disaster-bearing capacity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总目
标层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指标 指标计算说明
城市自然灾害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防灾
能力
社会
因素
人均教育费用支出
(元/人)
人均教育费用投入越高,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整体认知能力和危机防范意识相对较高,城市防灾能力也相对较高,为正向指标
人均公共预算支出
(元/人)
人均公共预算支出越大,人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费用等的支出越多,城市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强,为正向指标
经济
因素
防灾经济投入力度
城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防治工程等防灾减灾的投入经济力度越大,城市防范自然灾害能力越高,为正向指标,通过各市灾害防治规划的灾害防治资金得到
环境
因素
环境保护力度
环境保护力度越大,城市的自然环境也相对越好,用森林覆盖率间接反映城市环境保护力度指标,其值越高,本身的固土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抵御风沙的能力越好,城市的防灾能力也越强,为正向指标
抗灾
能力
人口
因素
人口密度
(人/km2
人口密度越大,自然灾害发生瞬间会有更多的人员失去生命或面临生命危险,因此,城市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越弱,为负向指标
空间布
局因素
公路密度
(km/百km2
反应城市交通发达程度和城市运输能力,值越大,说明道路运输、疏散能力相对较强,城市的抗灾能力越大,为正向指标
建设用地密度
(km2/km2
建设用地密度越大,意味着承灾体越密集、承灾体破坏的概率也越大,且建筑越集中,疏散也越困难,损坏和恢复成本也越大,因此其值越大,城市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越小,为负向指标
耕地密度
(km2/km2
耕地密度越大,意味着更多的农田遭受损失,因此,抗灾能力也越弱,为负向指标
经济
因素
人均GDP
(万元/人)
人均GDP越高,政府或个人可投入的救灾资金、各类社会、医疗保障或个人保险等也相对越多,城市抗灾能力越大,正向指标
救灾
能力
社会
因素
人均床位数
(床/万人)
人均床位数和人均医生数量体现了城市医护救援的能力大小,值越大意味着灾害发生后,医生医护能力越大,救援能力越强,城市救灾能力越好,为正向指标
人均医生数量
(人/万人)
交通
因素
公路铁路民航客
运总量(万人)
灾后人员疏散、救灾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主要通过公路、铁路、民航进行,因此其总量越大,说明城市的救援能力也越强,为正向指标
环境
因素
政府应急反应能力
政府应急反应能力越高,城市救灾能力相对越强,为定性指标和正向指标。通过指标赋值法得到:强(5)、较强(4)、中等(3)、较弱(2)、弱(1)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km2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越大,说明自然灾害来临时人员疏散场所也越开阔、面积越大,城市的救灾能力也越大,为正向指标
恢复
能力
社会
因素
参加社会医疗保险人数占比 指标数据越大,则灾后该城市有越好的经济基础能够从受灾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城市恢复能力也越快
经济
因素
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比 相对来说第二、三产业比第一产业灾后更易恢复,故而占比越高,城市灾后恢复也越快,为正向指标
人均年末储蓄余额(万元/人)
反应城市地区个人和家庭的可支配资金状态,人均储蓄余额越多,城市地区可用于灾后恢复重建的资金相对丰富,城市恢复能力也就相对越强,为正向指标
人均保险额
(万元/人)
反应灾后人民的恢复能力,保险额越多,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得到的保险赔偿也越多,人民和家庭也更能从灾害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城市的恢复能力也越大,为正向指标
环境
因素
民众对政府满意
和信任度
当地民众对政府信任和满意程度越高,在灾后恢复重建的过程中就越能够齐心协力,城市恢复能力相对越好,为定性和正向指标,通过对当地民众的问卷调查得到,分为5个等级:满意(5)、较满意(4)、一般(3)、较不满意(2)、不满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