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产网络(GPN)的理论问题和中国实践启示
陈蕊, 刘逸

Theoretical problems of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research and the implications to China
CHEN Rui, LIU Yi
表1 GPN与GVC的基本理论内容与区别
Tab. 1 Theoretical summaries and comparisons of GPN and GVC
早期GPN(GPN 1.0) 早期GVC
基本框架 维度:企业、制度、结构、网络、部门;
解释变量:价值、权力、嵌入性
机制:生产者驱动、买家驱动;
类型:市场、关系、半垂直、垂直
价值与优势 捕捉到跨国生产在全球尺度下变动的机制与原理;
将GVC研究拓展到更多维度
简易识别全球经济的核心组织力量,迅速取得共识;
提供全球化现象新分析框架
局限 缺乏长时间历史维度的解释以及缺乏因果关系的总结 过于简单、机制来源于观察,缺乏理论逻辑
GPN 2.0 GVC 修正
基本框架 提炼‘3+4’的核心变量体系,提出三种耦合机制、8个耦合类型,详见Coe等[7] 提炼3个核心变量和五种基本类型,详见Gereffi等[21]
关键差异 对地理变量敏感,注重揭示区域影响 对企业内部变量敏感,注重揭示行业机制
共同点 深入探索企业的网络组织,揭示结构,探索学习发生机制,生产组织方式,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