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交通优势度(HTS) | 高速公路(A) | 线路规模(A1) | 高速公路里程占比(A11) | 高速公路通行里程占等级公路总里程规模的比例(%) |
高速公路路网密度(A12) |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i地区国土面积(km/km2) |
高速公路集聚度(A13) | 采用区位商公式测算。即[(本地高速公路里程÷本地公路总里程)]÷[(长三角高速公路里程÷长三角公路总里程)](%) |
场站设施(A2) | 高速公路进出口数量(A21) | 由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系统及电子地图整理(个) |
高速公路服务区数量(A22) | 由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系统及电子地图整理(个) |
城市客运站数量(A23) | 由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系统及电子地图整理(个) |
运输设备规模(A3) | 万人公共客运汽车数量(A31) | 由《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整理(辆/万人) |
万人民用汽车拥有量(A32) | 由《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整理(辆/万人) |
供需关系(A4) | 万人高速公路路口与人均客运站数量加权求和(A41) | 表征高速公路场站设施供给与当地居民日常出行需求的关系。即[(高速公路进出口数量÷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城市客运站数量÷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个/万人) |
换乘便捷度(A5) | i地区各高速公路进出口与最近高铁站、民用机场的平均通勤时间T分段计分(A51) | 若平均通勤时间T<60 min赋2分;60 min≤T<90 min赋1.5分;90 min≤T<150 min赋0.5分;150 min≤T赋0分(分)。通勤时间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规定的公路时速设计标准,设定高速、国道、省道的平均行车速度为120 km/h,100 km/h和80 km/h(下同) |
高速铁路(B) | 线路规模(B1) | 高铁里程占比(B11) | 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占铁路运营总里程的比例(%) |
高铁路网密度(B12) | 高速铁路通车里程÷i城市国土面积(km/km2) |
场站设施规模(B2) | 高铁站点数量(B21) | 由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系统及百度地图整理(个) |
高铁站点密度(B22) | i城市高速铁路站点数量÷i城市国土面积(个/km2) |
二等级及以上站点比例(B23) | 数据源自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系统及百度地图,并根据《全国铁路车站等级核定办法》对铁路站点等级的划分标准整理(%) |
运输设备(B3) | 日停靠高铁列车数量(B31) | 依据中国铁路12306官网、极品时刻表、路路通时刻表、盛名时刻表及各年份《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查询整理 |
供需关系(B4) | 人均停靠高铁数量(B41) | 停靠高铁车次数量与常住人口数量之比 |
换乘便捷度(B5) | i城市各高铁站与最近汽车客运站、民航机场的平均通勤时间T分段计分(B51) | 若平均通勤时间T< 60 min赋2分;60 min≤T<90 min赋1.5分;90 min≤ T<150 min赋0.5分;150 min≤ T赋0分(分) |
民航运输(C) | 线路规模(C1) | 定期航班航线里程(C11) | 依据《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从统计看民航》整理(km) |
场站设施(C2) | 机场飞行区等级(C21) | 依据航空民航标准-MH 5001-2013《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划分的飞行区等级分段赋值。即3C级、4C级、4D级、4E级和4F级机场分别赋2、4、6、8、10分 |
运输设备(C3) | 年末飞机起降架次(C31) | 依据《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整理(架次) |
民航运输大中型客机比例(C32) | 表征城市航空运输设备对商载人次规模与远距离飞行的支撑作用强度。即(大中型飞机数量÷飞机总数量)×100%(%) |
供需关系(C4) | 人均飞机起降架次(C41) | 表征民航运输设施供给与当地居民日常出行需求的比例均衡关系。即年末城市飞机起降架次总量÷城市常住人口数量(架次/人) |
换乘便捷度(C5) | i城市各民航机场与最近汽车客运站、高速铁路站点的平均通勤时间T分段计分(C51) | 若平均通勤时间T<60 min赋2分;60 min≤ T<90 min赋1.5分;90 min≤T<150 min赋0.5分;150 min≤T赋0分(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