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战略交汇区类属的国别地缘环境解析——以乌克兰为例
叶帅, 胡志丁, 葛岳静, 黄宇, 胡伟

Analysis on the national geo-setting of geo-strategic intersection area: Take Ukraine as an example
YE Shuai, HU Zhiding, GE Yuejing, HUANG Yu, HU Wei
表4 历届乌克兰政府对西方的外交政策
Tab. 4 Foreign policy of successive Ukrainian governments to the West
时任总统 对西方的外交政策
1991—1994年 克拉夫
丘克
“亲美不成蚀把武器”:任内多次会晤美国总统布什,承诺销毁核武器,乞求美国经济援助。然而,对于俄罗斯的援助美国都勉为其难,再加上乌克兰更力不从心。最终,没有得到西方任何安全保障承诺。看到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的乌克兰,作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发起者晚年后悔不已
1994—2005年 库奇马 第一任期“左右逢源的外交”:积极开展与俄罗斯互利合作,同时加强与北约交流,建构欧洲国家身份,主导并参与独联体内部的离心活动
第二任期“识时务使经济升温”:与俄罗斯开展互信对话,双边贸易额回升,构建俄白哈乌经济合作框架。但在天然气合作方面与俄罗斯存在分歧,而后转向与西方更多的经济联系
2005—2010年 尤先科 “全面亲西方”:在西方支持下发起“橙色革命”,重选中力压亚努科维奇成功当选。任期内始终以加入北约和欧盟为外交目标,但并没有得到“加盟”和“入约”的确切时间表
2010—2014年 亚努科
维奇
“实用主义”:奉行独立自主、结伴不结盟的原则,积极推进加入欧洲一体化组织,继续保持与北约军事合作。同时,积极发展与俄罗斯关系,并在黑海舰队、边界划定、天然气等问题上达成诸多共识
2014—2019年 波罗申科 “西靠新高度”:曾资助尤先科完成“橙色革命”的胜利。2013年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共和国、塞瓦斯托波尔市入俄以及乌东部局势的持续动荡,与俄罗斯关系持续降温。外交政策全面转向西方,尤其渴望得到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保护,多次力促乌克兰东正教会转归君士坦丁堡牧首区管辖
2019年— 泽连斯基 “政治素人待观察”:没有从政经历的泽连斯基意外当选乌克兰总统。执政伊始,外交政策不甚明了,但“通话门”事件的曝出,其与美国的关系可见一斑。多次造访东部地区,可以看出其解决国内危机的决心,但如若不能很好地处理与俄罗斯的双边关系,即便有美国支持其东部政策也很难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