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功能区精细化研究——以北京为例
杨振山, 苏锦华, 杨航, 赵永宏

ng urban functional areas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 A case study of Beijing
YANG Zhenshan, SU Jinhua, YANG Hang, ZHAO Yonghong
表1 多源地理数据及其相关应用
Tab. 1 New-type multi-source geo-data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related research
数据种类 定义 应用 相关研究
POI数据 又称兴趣点数据,是为满足电子地图等实际应用需求,由运营商逐步采集的囊括绝大多数出行目的地的具有类别信息的坐标点。 随着POI数据的逐步完善,绝大多数公共热点区域被收录,以坐标点的形式反映了产业与公共机构的空间分布情况,但无法描述产业的空间规模大小。 段亚明等使用POI聚类数据研究城市结构的多中心理论[21]
手机信
令数据
手机网络服务运营商采集的用户地理位置信息。 由于手机需要随身携带的特点,手机信令数据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城市人口实时的空间分布情况。 钮心毅等以上海中心城为例,提出了利用手机定位数据识别城市空间结构的方法[15]
公交大
数据
公共交通信息采集设备采集的结构化数据。 反映了城市部分人口的空间转移特征,具有代表性。 康莹莹等对公交大数据的界定、来源、分类与性质及未来用途做了详细整理和总结[28]
LBS数据 LBS数据是指用户使用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时,向服务商提供位置信息所积累的数据。 实时反映部分手机应用用户的空间分布情况以及网络活动状态,但数据主体与研究总体往往存在一定差距。 毋一舟等使用LBS服务数据探索潜在兴趣点并设计了POI自动更新算法[5]
夜光遥感
数据
卫星记录的地表可见光波段的电磁波强度照片。 夜光遥感能反映城市不同区域经济活动情况。 王海军等利用夜光遥感数据对成渝地区城市结构和城市边界变化进行深入探究[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