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 2009, Vol. 28 ›› Issue (6): 1593-1605.doi: 10.11821/yj2009060015
李 爽, 王 羊, 李双成
收稿日期:
2009-03-16
修回日期:
2009-08-15
出版日期:
2009-11-25
发布日期:
2009-11-25
作者简介:
李爽(1985-),女,辽宁鞍山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的模拟与评价。 E-mail: lishuang1102@gmail.com *通讯作者 : 李双成(1961-),男,河北平山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地表格局与过程复杂性计算和模拟研究。E-mail: scli@urban.pku.edu.cn
基金资助:
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资助(Innovation Method Fund of China):地理学方法研究(2007FY1408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01)
LI Shuang, WANG Yang, LI Shuang-cheng
Received:
2009-03-16
Revised:
2009-08-15
Online:
2009-11-25
Published:
2009-11-25
Supported by:
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资助(Innovation Method Fund of China):地理学方法研究(2007FY1408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01)
摘要:
利用1971~2000年中国603个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数据,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SOFM),对中国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中国气候变化的总体特征以增温为主,增温增湿的地区面积最为广大;季节变化构型也以增温增湿为主,秋季略有异常;从年代际变化来看,1971~1980年间,中国的气候以降温为主,而从1981年开始的20年间,全国的气候变化转为增温占主导。SOFM网络分类结果可以描述为缓增温少降水、剧增温平降水、缓增温缓降水和剧增温剧降水等四种类型。
李 爽, 王 羊, 李双成. 中国近30年气候要素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研究, 2009, 28(6): 1593-1605.
LI Shuang, WANG Yang, LI Shuang-cheng.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climatic change in China in recent 30 years[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9, 28(6): 1593-1605.
|
[1] | 谢玉欢, 贺灿飞. 地方集群网络、信息溢出效应与中国ICT产品出口地理网络扩张[J]. 地理研究, 2021, 40(3): 689-707. |
[2] | 田庆春, 裴瑜, 石培宏. 可可西里地区中更新世以来气候演化周期特征分析[J]. 地理研究, 2021, 40(3): 900-911. |
[3] | 姚作林, 金凤君, 陈卓. 全球产业转移与GVC区域竞争——基于中国与中南半岛四国的分析[J]. 地理研究, 2021, 40(2): 326-342. |
[4] | 刘桂芳, 诸云强, 关瑞敏, 冯亚飞, 刘情, 夏梦琳, 张亚星, 卢鹤立. 大数据时代中国气候变化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 地理研究, 2021, 40(2): 571-582. |
[5] | 钱肖颖, 孙斌栋. 基于城际创业投资联系的中国城市网络结构和组织模式[J]. 地理研究, 2021, 40(2): 419-430. |
[6] | 马超, 崔培培, 钟广睿, 孟梦, 杨城, 马雯思. 气候变化和工程活动对青藏铁路沿线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的影响[J]. 地理研究, 2021, 40(1): 35-51. |
[7] | 付阳, 陈辉, 张斯琦, 杨祎, 赵元杰. 基于群落类型的寒区旱区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以2000—2019年柴达木盆地为例[J]. 地理研究, 2021, 40(1): 52-66. |
[8] | 李琼, 李松林, 张蓝澜, 李昊, 刘毅.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老龄化时空特征及其经济效应[J]. 地理研究, 2020, 39(9): 2130-2147. |
[9] | 周佳宁, 邹伟, 秦富仓. 等值化理念下中国城乡融合多维审视及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20, 39(8): 1836-1851. |
[10] | 熊思鸿, 阎建忠, 吴雅. 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的恢复力研究综述[J]. 地理研究, 2020, 39(8): 1934-1946. |
[11] | 李艳, 孙阳, 姚士谋. 基于财富中国500强企业的中国城市群城市网络联系分析[J]. 地理研究, 2020, 39(7): 1548-1564. |
[12] | 刘振, 戚伟, 齐宏纲, 刘盛和. 1990—2015年中国县市尺度人口收缩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20, 39(7): 1565-1579. |
[13] | 张博胜, 杨子生. 中国城镇化的农村减贫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 地理研究, 2020, 39(7): 1592-1608. |
[14] | 宁志中, 王婷, 杨雪春. 2001年以来中国旅游景区时空格局演变与景区群形成[J]. 地理研究, 2020, 39(7): 1654-1666. |
[15] | 杨帆, 何凡能, 李美娇. 中国西部地区历史草地面积重建的方法——以甘宁青新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20, 39(7): 1667-16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