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 2010, Vol. 29 ›› Issue (5): 830-840.doi: 10.11821/yj2010050007
杨建明
收稿日期:
2009-07-18
修回日期:
2010-03-07
出版日期:
2010-05-20
发布日期:
2010-05-20
作者简介:
杨建明(1955-),男,福建长乐人,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旅游业发展及其影响研究。E-mail:yjm2268@yahoo.com.cn
基金资助:
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
YANG Jian-ming
Received:
2009-07-18
Revised:
2010-03-07
Online:
2010-05-20
Published:
2010-05-20
摘要:
旅游生态负荷是指特定地域空间旅游业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施加的压力,是旅游人地关系的具体体现。基于对旅游生态负荷现象诱发因素的分析,从旅游者压力、旅游交通负荷和旅游建筑性侵害3个方面寻找人口密度、旅游密度、千人客车拥有量、公路网密度、旅游饭店床位密度、旅游森林负荷6个相关指标,通过模型的构建,对中国旅游生态负荷的省际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生态负荷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沿海大于内陆、东南部大于西北部的总趋势,其中旅游生态负荷最高的地区位于中东部沿海。针对中国旅游生态负荷的空间差异,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措施,是保证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杨建明. 中国旅游业发展生态负荷空间差异综合评价[J]. 地理研究, 2010, 29(5): 830-840.
YANG Jian-ming. Synthetic assessing model for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disparity of tourism ecological loads in China[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0, 29(5): 830-840.
|
[1] | 谢玉欢, 贺灿飞. 地方集群网络、信息溢出效应与中国ICT产品出口地理网络扩张[J]. 地理研究, 2021, 40(3): 689-707. |
[2] | 姚作林, 金凤君, 陈卓. 全球产业转移与GVC区域竞争——基于中国与中南半岛四国的分析[J]. 地理研究, 2021, 40(2): 326-342. |
[3] | 刘桂芳, 诸云强, 关瑞敏, 冯亚飞, 刘情, 夏梦琳, 张亚星, 卢鹤立. 大数据时代中国气候变化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 地理研究, 2021, 40(2): 571-582. |
[4] | 钱肖颖, 孙斌栋. 基于城际创业投资联系的中国城市网络结构和组织模式[J]. 地理研究, 2021, 40(2): 419-430. |
[5] | 刘逸, 纪捷韩, 张一帆, 杨宇.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韧性的特征与空间差异研究[J]. 地理研究, 2020, 39(9): 2029-2043. |
[6] | 周佳宁, 邹伟, 秦富仓. 等值化理念下中国城乡融合多维审视及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20, 39(8): 1836-1851. |
[7] | 李艳, 孙阳, 姚士谋. 基于财富中国500强企业的中国城市群城市网络联系分析[J]. 地理研究, 2020, 39(7): 1548-1564. |
[8] | 刘振, 戚伟, 齐宏纲, 刘盛和. 1990—2015年中国县市尺度人口收缩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20, 39(7): 1565-1579. |
[9] | 张博胜, 杨子生. 中国城镇化的农村减贫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 地理研究, 2020, 39(7): 1592-1608. |
[10] | 宁志中, 王婷, 杨雪春. 2001年以来中国旅游景区时空格局演变与景区群形成[J]. 地理研究, 2020, 39(7): 1654-1666. |
[11] | 杨帆, 何凡能, 李美娇. 中国西部地区历史草地面积重建的方法——以甘宁青新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20, 39(7): 1667-1679. |
[12] | 李娜, 伍世代. FDI技术转化及制造业集聚创新空间响应[J]. 地理研究, 2020, 39(6): 1311-1328. |
[13] | 于婷婷, 左冰, 宋玉祥, 吴媛媛. 中国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市的实证证据[J]. 地理研究, 2020, 39(6): 1357-1369. |
[14] | 童春阳, 周扬. 中国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成效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20, 39(5): 1128-1138. |
[15] | 刘逸. 关系经济地理的研究脉络与中国实践理论创新[J]. 地理研究, 2020, 39(5): 1005-1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