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3年, 第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3-12-1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三十年(1953——1983)科研工作的回顾
    杨淑宽, 李玉海, 廖克, 谭见安, 陈治平
    1983, 2 (4):  1-10.  doi: 10.11821/yj1983040001
    摘要 ( )   PDF(835KB) ( )  
    本文对地理研究所三十年的科研工作进行了回顾。其中对科研工作的发展按四个时期作了简要分析。重点介绍了为生产和建设服务的工作,扼要总结了地理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最后阐述了实验技术的发展与新技术的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地类型结构与农业综合自然区划的初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申元村, 李昌文
    1983, 2 (4):  11-22.  doi: 10.11821/yj1983040002
    摘要 ( )   PDF(799KB) ( )  
    本文以北京市土地类型组合结构为依据,将北京市划分出三个区17个亚区,并就每一亚区的自然特征和合理利用方向进行了探讨。本文以北京市土地类型为例,研究土地类型结构并探索其为农业综合自然区划服务的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人口的地理分布
    郑霖
    1983, 2 (4):  23-31.  doi: 10.11821/yj1983040003
    摘要 ( )   PDF(654KB) ( )  
    四川人口达99713310人,占全国的9.7%,居全国各省(区)的第一位。四川人口具有基数大、农业人口为主、人口密度较高和增长速度快等特点。四川人口地理分布东部多于西部,平原和丘陵多于山地与高原。四川人口空间的成因是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历史民族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历史时期冷暖年代的干旱型
    郑斯中
    1983, 2 (4):  32-40.  doi: 10.11821/yj1983040004
    摘要 ( )   PDF(579KB) ( )  
    中国历史时期的旱涝变化与冷暖变化是有联系的。冷的年代,我国的气候是西干东湿,而暖的年代则是西湿东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土整治与中国地理学
    任美锷
    1983, 2 (4):  41-47.  doi: 10.11821/yj1983040005
    摘要 ( )   PDF(602KB) ( )  
    国土整治是我国一个很重要问题,我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讲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什么是国土整治;第二部分,国土整治与中国地理学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北平原古河道发育的环境条件及其沉积特征
    胡镜荣, 石凤英
    1983, 2 (4):  48-59.  doi: 10.11821/yj1983040006
    摘要 ( )   PDF(946KB) ( )  
    全新世以来,气候和新构造运动控制了华北平原古河道的发育,而许多重要河流由于流经黄土地区,搬运和沉积了大量粒径为0.01-0.25毫米的泥沙,因而加速了河道的变迁。此外,地貌、人类活动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古河道的发育。在华北平原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古河道在空间分布、地貌形态、地层结构、颗粒特征、物质成分乃至所含化石等方面,都呈现比较明显的沉积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作为识别全新世以来华北平原古河道的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边界条件对水库下游河床演变的影响——以汉江丹江口水库下游河道为例
    许炯心
    1983, 2 (4):  60-71.  doi: 10.11821/yj1983040007
    摘要 ( )   PDF(756KB) ( )  
    通过野外考察和室内自然模型试验,本文探讨边界条件在水库下游再造床过程中的作用。从土壤物理力学性质与水流作用力的对比关系出发,建立了河床边界抗冲性的定量指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调整之后的河床形态与边界条件、水动力条件之间的经验方程;还运用判别分析的方法,得到了区分水库下游河床演变趋势的判别函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时期中国造纸业的分布与变迁
    李为
    1983, 2 (4):  72-83.  doi: 10.11821/yj1983040008
    摘要 ( )   PDF(954KB) ( )  
    本文论述了自汉代发明造纸术以来,我国造纸业的分布及其变迁。指出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地理转移,造纸业发生明显的地理变迁。原料、燃料、水源的分布与保证程度及交通条件等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告
    平原地区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模拟试验研究方法
    任鸿遵, 杨克定
    1983, 2 (4):  84-91.  doi: 10.11821/yj1983040009
    摘要 ( )   PDF(522KB) ( )  
    降雨入渗补给量在平原地区约占地下水总补给量的50~80%。本文采用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的方法,从分析降雨入渗水分运动特点着手,寻求在不同的土壤和地下水埋深的条件下,入渗总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以及土壤前期含水量等要素的关系,并根据蓄满入渗补给的原理,计算入渗总量中补给地下水的部分,同时,又将上述方法得出的结果与其它方法计算的结果及地下水动态资料进行了对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土侵蚀与啮齿动物活动关系的观察——以滹沱河流域的黄鼠为例
    梁俊勋
    1983, 2 (4):  92-98.  doi: 10.11821/yj1983040010
    摘要 ( )   PDF(2639KB) ( )  
    在滹沱河流域两岸的观察中发现,达呼尔黄鼠对黄土的强烈挖掘活动,可以促使和加速黄土区冲沟崩塌侵蚀的发生和发展。经相关和回归检验,表明自然数量的黄鼠数量及其挖掘的洞口土堆的体积量与黄土塌方的体积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变量间的相互影响是显著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风洞实验方法在沙漠学研究中的应用
    贺大良, 刘贤万
    1983, 2 (4):  99-107.  doi: 10.11821/yj1983040011
    摘要 ( )   PDF(664KB) ( )  
    风沙运动和防治风沙、风雪流工程等的模拟实验研究表明,风洞实验技术应用于沙漠学研究中,进行半定量、定量的测量,可以提高研究水平,更好地解决生产实践任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水北调对自然坏境影响”问题讨论
    长江淮河海河流域降水与南水北调的关系
    王庭梧, 吴聆益
    1983, 2 (4):  108-115.  doi: 10.11821/yj1983040012
    摘要 ( )   PDF(2618KB) ( )  
    本文以农田需水量作为供水余缺的标准,分析长江、淮河、海河流域降水的年内年际变化与季节需水的关系,论证了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和引江济海的合理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