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ection and attribution of climate change from global to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2013 Synthesis Report
1
2013
...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植被自身的物候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2,3],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5,6].随着全球高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产品的涌现,植被物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21世纪前,北半球植被返青期随该地区春季和冬季温度的升高呈显著提前趋势[7,8,9,10,11],然而有研究表明,21世纪后,部分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但该地区的植被返青期呈现不显著推迟和持续平稳趋势[12].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除温度以外的降水、地形、地表辐射、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13,1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针对相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等原因[15,16].因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响应过程是必要的. ...
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精度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1
2016
...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植被自身的物候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2,3],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5,6].随着全球高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产品的涌现,植被物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21世纪前,北半球植被返青期随该地区春季和冬季温度的升高呈显著提前趋势[7,8,9,10,11],然而有研究表明,21世纪后,部分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但该地区的植被返青期呈现不显著推迟和持续平稳趋势[12].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除温度以外的降水、地形、地表辐射、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13,1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针对相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等原因[15,16].因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响应过程是必要的. ...
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精度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1
2016
...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植被自身的物候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2,3],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5,6].随着全球高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产品的涌现,植被物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21世纪前,北半球植被返青期随该地区春季和冬季温度的升高呈显著提前趋势[7,8,9,10,11],然而有研究表明,21世纪后,部分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但该地区的植被返青期呈现不显著推迟和持续平稳趋势[12].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除温度以外的降水、地形、地表辐射、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13,1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针对相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等原因[15,16].因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响应过程是必要的. ...
遥感物候学研究进展
1
2009
...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植被自身的物候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2,3],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5,6].随着全球高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产品的涌现,植被物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21世纪前,北半球植被返青期随该地区春季和冬季温度的升高呈显著提前趋势[7,8,9,10,11],然而有研究表明,21世纪后,部分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但该地区的植被返青期呈现不显著推迟和持续平稳趋势[12].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除温度以外的降水、地形、地表辐射、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13,1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针对相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等原因[15,16].因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响应过程是必要的. ...
遥感物候学研究进展
1
2009
...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植被自身的物候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2,3],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5,6].随着全球高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产品的涌现,植被物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21世纪前,北半球植被返青期随该地区春季和冬季温度的升高呈显著提前趋势[7,8,9,10,11],然而有研究表明,21世纪后,部分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但该地区的植被返青期呈现不显著推迟和持续平稳趋势[12].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除温度以外的降水、地形、地表辐射、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13,1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针对相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等原因[15,16].因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响应过程是必要的. ...
气候变化对植物物侯影响的研究进展
1
2004
...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植被自身的物候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2,3],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5,6].随着全球高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产品的涌现,植被物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21世纪前,北半球植被返青期随该地区春季和冬季温度的升高呈显著提前趋势[7,8,9,10,11],然而有研究表明,21世纪后,部分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但该地区的植被返青期呈现不显著推迟和持续平稳趋势[12].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除温度以外的降水、地形、地表辐射、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13,1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针对相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等原因[15,16].因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响应过程是必要的. ...
气候变化对植物物侯影响的研究进展
1
2004
...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植被自身的物候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2,3],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5,6].随着全球高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产品的涌现,植被物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21世纪前,北半球植被返青期随该地区春季和冬季温度的升高呈显著提前趋势[7,8,9,10,11],然而有研究表明,21世纪后,部分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但该地区的植被返青期呈现不显著推迟和持续平稳趋势[12].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除温度以外的降水、地形、地表辐射、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13,1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针对相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等原因[15,16].因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响应过程是必要的. ...
Phenology under global warming
1
2010
...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植被自身的物候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2,3],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5,6].随着全球高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产品的涌现,植被物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21世纪前,北半球植被返青期随该地区春季和冬季温度的升高呈显著提前趋势[7,8,9,10,11],然而有研究表明,21世纪后,部分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但该地区的植被返青期呈现不显著推迟和持续平稳趋势[12].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除温度以外的降水、地形、地表辐射、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13,1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针对相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等原因[15,16].因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响应过程是必要的. ...
2000-2017年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物候变化及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1
2020
...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植被自身的物候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2,3],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5,6].随着全球高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产品的涌现,植被物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21世纪前,北半球植被返青期随该地区春季和冬季温度的升高呈显著提前趋势[7,8,9,10,11],然而有研究表明,21世纪后,部分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但该地区的植被返青期呈现不显著推迟和持续平稳趋势[12].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除温度以外的降水、地形、地表辐射、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13,1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针对相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等原因[15,16].因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响应过程是必要的. ...
2000-2017年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物候变化及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1
2020
...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植被自身的物候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2,3],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5,6].随着全球高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产品的涌现,植被物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21世纪前,北半球植被返青期随该地区春季和冬季温度的升高呈显著提前趋势[7,8,9,10,11],然而有研究表明,21世纪后,部分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但该地区的植被返青期呈现不显著推迟和持续平稳趋势[12].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除温度以外的降水、地形、地表辐射、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13,1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针对相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等原因[15,16].因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响应过程是必要的. ...
Increased plant growth in the northern high latitudes from 1981 to 1991
1
1997
...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植被自身的物候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2,3],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5,6].随着全球高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产品的涌现,植被物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21世纪前,北半球植被返青期随该地区春季和冬季温度的升高呈显著提前趋势[7,8,9,10,11],然而有研究表明,21世纪后,部分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但该地区的植被返青期呈现不显著推迟和持续平稳趋势[12].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除温度以外的降水、地形、地表辐射、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13,1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针对相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等原因[15,16].因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响应过程是必要的. ...
Higher northern latitud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and growing season trends from 1982 to 1999
1
2001
...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植被自身的物候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2,3],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5,6].随着全球高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产品的涌现,植被物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21世纪前,北半球植被返青期随该地区春季和冬季温度的升高呈显著提前趋势[7,8,9,10,11],然而有研究表明,21世纪后,部分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但该地区的植被返青期呈现不显著推迟和持续平稳趋势[12].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除温度以外的降水、地形、地表辐射、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13,1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针对相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等原因[15,16].因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响应过程是必要的. ...
Variations in satellite derived phenology in China′s temperate vegetation
1
2006
...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植被自身的物候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2,3],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5,6].随着全球高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产品的涌现,植被物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21世纪前,北半球植被返青期随该地区春季和冬季温度的升高呈显著提前趋势[7,8,9,10,11],然而有研究表明,21世纪后,部分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但该地区的植被返青期呈现不显著推迟和持续平稳趋势[12].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除温度以外的降水、地形、地表辐射、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13,1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针对相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等原因[15,16].因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响应过程是必要的. ...
European phenological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matches the warming pattern
1
2006
...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植被自身的物候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2,3],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5,6].随着全球高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产品的涌现,植被物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21世纪前,北半球植被返青期随该地区春季和冬季温度的升高呈显著提前趋势[7,8,9,10,11],然而有研究表明,21世纪后,部分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但该地区的植被返青期呈现不显著推迟和持续平稳趋势[12].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除温度以外的降水、地形、地表辐射、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13,1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针对相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等原因[15,16].因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响应过程是必要的. ...
Phenology shifts at start vs. end of growing season in temperate vegetation 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for the period 1982-2008
1
2011
...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植被自身的物候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2,3],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5,6].随着全球高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产品的涌现,植被物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21世纪前,北半球植被返青期随该地区春季和冬季温度的升高呈显著提前趋势[7,8,9,10,11],然而有研究表明,21世纪后,部分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但该地区的植被返青期呈现不显著推迟和持续平稳趋势[12].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除温度以外的降水、地形、地表辐射、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13,1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针对相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等原因[15,16].因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响应过程是必要的. ...
1
2014
...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植被自身的物候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2,3],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5,6].随着全球高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产品的涌现,植被物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21世纪前,北半球植被返青期随该地区春季和冬季温度的升高呈显著提前趋势[7,8,9,10,11],然而有研究表明,21世纪后,部分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但该地区的植被返青期呈现不显著推迟和持续平稳趋势[12].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除温度以外的降水、地形、地表辐射、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13,1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针对相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等原因[15,16].因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响应过程是必要的. ...
Altitude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change in the spring vegetation green-up date from 1982 to 2006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1
2011
...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植被自身的物候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2,3],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5,6].随着全球高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产品的涌现,植被物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21世纪前,北半球植被返青期随该地区春季和冬季温度的升高呈显著提前趋势[7,8,9,10,11],然而有研究表明,21世纪后,部分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但该地区的植被返青期呈现不显著推迟和持续平稳趋势[12].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除温度以外的降水、地形、地表辐射、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13,1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针对相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等原因[15,16].因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响应过程是必要的. ...
Increasing altitudinal gradient of spring vegetation phenology during the last decade on the Qinghai Tibetan Plateau
1
2014
...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植被自身的物候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2,3],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5,6].随着全球高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产品的涌现,植被物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21世纪前,北半球植被返青期随该地区春季和冬季温度的升高呈显著提前趋势[7,8,9,10,11],然而有研究表明,21世纪后,部分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但该地区的植被返青期呈现不显著推迟和持续平稳趋势[12].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除温度以外的降水、地形、地表辐射、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13,1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针对相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等原因[15,16].因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响应过程是必要的. ...
Changes in vegetation phenology on the Mongolian Plateau and their climatic determinants
1
2017
...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植被自身的物候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2,3],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5,6].随着全球高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产品的涌现,植被物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21世纪前,北半球植被返青期随该地区春季和冬季温度的升高呈显著提前趋势[7,8,9,10,11],然而有研究表明,21世纪后,部分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但该地区的植被返青期呈现不显著推迟和持续平稳趋势[12].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除温度以外的降水、地形、地表辐射、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13,1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针对相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等原因[15,16].因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响应过程是必要的. ...
Green-up date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have continuously advanced from 1982 to 2011
1
2013
...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植被自身的物候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2,3],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4,5,6].随着全球高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产品的涌现,植被物候变化研究发展迅速.21世纪前,北半球植被返青期随该地区春季和冬季温度的升高呈显著提前趋势[7,8,9,10,11],然而有研究表明,21世纪后,部分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但该地区的植被返青期呈现不显著推迟和持续平稳趋势[12].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除温度以外的降水、地形、地表辐射、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13,1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针对相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数据和方法等原因[15,16].因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响应过程是必要的.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蒙俄经济走廊生态敏感区分析
1
2019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蒙俄经济走廊生态敏感区分析
1
2019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grassland production from 2006 to 2015 in Mongolia along the China-Mongolia railway
1
2019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Land cover patterns in Mongolia and their spatiotemporal changes from 1990 to 2010
1
2019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多源特征空间和地理分区建模支持下的蒙古国荒漠化信息精细提取
1
2020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多源特征空间和地理分区建模支持下的蒙古国荒漠化信息精细提取
1
2020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Driv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role of grazing in grassland communi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along an altitudinal gradient in western Mongolia
1
2010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European phenological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matches the warming pattern
1
2006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responses to recent climate change
1
2006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Deriving the spatiotemporal NPP pattern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of Mongolia using MODIS imagery
1
2015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Climate change 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in the livestock sector of Mongolia: A final report submitted to Assessments of Impacts and Adaptations to Climate Change (AIACC)
1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基于遥感和气象数据的蒙古高原1982-2013年植被动态变化分析
1
2016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基于遥感和气象数据的蒙古高原1982-2013年植被动态变化分析
1
2016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1982-2011年蒙古高原植被物候时空动态变化
2
2017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 [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1982-2011年蒙古高原植被物候时空动态变化
2
2017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 [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蒙古高原雪深时空变化及其对草地植被物候影响研究
2
2020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 [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蒙古高原雪深时空变化及其对草地植被物候影响研究
2
2020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 [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2001-2016年内蒙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对生产力的影响
1
2019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2001-2016年内蒙古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对生产力的影响
1
2019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Diverse responses of remotely sensed grassland phenology to interannual climate variability over frozen ground regions in Mongolia
1
2015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Investigation of vegetation dynamics of Mongolia using time series of NDVI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2
2011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 [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Temporal variations in phenological events of forests, grasslands and desert steppe ecosystems in Mongolia: A remote sensing approach
2
2016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 [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基于群落类型的寒区旱区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以2000-2019年柴达木盆地为例
1
2021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基于群落类型的寒区旱区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以2000-2019年柴达木盆地为例
1
2021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insolation effects on autumn vegetation phenology in temperate China
1
2016
... 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单元,既与中国接壤又与俄罗斯相邻,其地理位置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17,18,19].蒙古国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2人/km2)[20],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因此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为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自然的生态系统[2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蒙古国植被物候发生较大变化[22,23].例如,蒙古在1940—2007年期间的年气温升高了1.6°C,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温度变化分别为1.8°C、1.1°C和1.0°C,相反,整个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了7%[24,25].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26,27,28,29,30,31,32],包刚等[27]基于1982—2011年GIMMS-NDVI数据发现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呈提前趋势;毕哲睿[28]研究分析了蒙古高原积雪深度对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深使得植被返青期提前,对枯黄期和生长季长度几乎无影响;Sun Zhigang 等[31]以蒙古国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冻土区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在永久冻土区,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不敏感;Dugarsuren等[32]分别基于NDVI和EVI数据,利用阈值法得到蒙古国2000—2009年森林和典型草地区域物候期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和EVI获得的物候期相差较大,且提出未来除了研究降水和气温对物候的影响,也应该研究地形、土壤、地表温度等物侯影响因素.当前,对内蒙古、中蒙边境、整个蒙古高原地区的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稍显集中,专门针对蒙古国植被物候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前,且关于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的长时间大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温度、地形特征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多.付阳等[33]在研究柴达木盆地植被群落返青期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时发现物候期与季前1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更大.Liu Qiang等[34]发现中国温带区干旱草地的枯黄期受枯黄期发生时间前一个月份的降水影响较大.因此,系统研究2001—2019年蒙古国植被物候信息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特征、植被物候发生前一个月份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仅有利于制定草原放牧管理规定,更加有利于理解蒙古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
Trend analysis of MODIS NDVI time series for detecting land degradation and regeneration in Mongolia
1
2015
... 蒙古国位于亚洲大陆中部(41°35′N~52°09′N、87°44′E~119°56′E之间),北部与俄罗斯接壤,而东部、南部与西部则与中国接壤,国土总面积156.65万km2.蒙古国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地势走向,如图1所示,平均海拔1580 m[35].蒙古国冬季漫长而寒冷,最低温度是-30°C,最高温度是-15°C;夏季短促而炎热,昼夜温差大,最低温度是10°C,最高温度是26.7°C.蒙古国年均降水量约120~250 mm,其中典型草原年均降水量约为150~250 mm,荒漠草原年均降水量约为100~150 mm,而南部戈壁地区年均降水量约为50~100 mm[36,37].根据海拔高度、气温、降水的不同,蒙古国植被带由北向南依次为森林、草甸草地、典型草地、荒漠草地[38]. ...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aridification in the Mongolian plateau based on the general Ts-NDVI space, 1981-2012
1
2017
... 蒙古国位于亚洲大陆中部(41°35′N~52°09′N、87°44′E~119°56′E之间),北部与俄罗斯接壤,而东部、南部与西部则与中国接壤,国土总面积156.65万km2.蒙古国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地势走向,如图1所示,平均海拔1580 m[35].蒙古国冬季漫长而寒冷,最低温度是-30°C,最高温度是-15°C;夏季短促而炎热,昼夜温差大,最低温度是10°C,最高温度是26.7°C.蒙古国年均降水量约120~250 mm,其中典型草原年均降水量约为150~250 mm,荒漠草原年均降水量约为100~150 mm,而南部戈壁地区年均降水量约为50~100 mm[36,37].根据海拔高度、气温、降水的不同,蒙古国植被带由北向南依次为森林、草甸草地、典型草地、荒漠草地[38]. ...
An improvement of the Ts-NDVI space drought monitoring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the Mongolian plateau with MODIS, 2000-2012
1
2016
... 蒙古国位于亚洲大陆中部(41°35′N~52°09′N、87°44′E~119°56′E之间),北部与俄罗斯接壤,而东部、南部与西部则与中国接壤,国土总面积156.65万km2.蒙古国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地势走向,如图1所示,平均海拔1580 m[35].蒙古国冬季漫长而寒冷,最低温度是-30°C,最高温度是-15°C;夏季短促而炎热,昼夜温差大,最低温度是10°C,最高温度是26.7°C.蒙古国年均降水量约120~250 mm,其中典型草原年均降水量约为150~250 mm,荒漠草原年均降水量约为100~150 mm,而南部戈壁地区年均降水量约为50~100 mm[36,37].根据海拔高度、气温、降水的不同,蒙古国植被带由北向南依次为森林、草甸草地、典型草地、荒漠草地[38]. ...
蒙古国30米分辨率土地覆盖产品研制与空间分局分析
1
2018
... 蒙古国位于亚洲大陆中部(41°35′N~52°09′N、87°44′E~119°56′E之间),北部与俄罗斯接壤,而东部、南部与西部则与中国接壤,国土总面积156.65万km2.蒙古国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地势走向,如图1所示,平均海拔1580 m[35].蒙古国冬季漫长而寒冷,最低温度是-30°C,最高温度是-15°C;夏季短促而炎热,昼夜温差大,最低温度是10°C,最高温度是26.7°C.蒙古国年均降水量约120~250 mm,其中典型草原年均降水量约为150~250 mm,荒漠草原年均降水量约为100~150 mm,而南部戈壁地区年均降水量约为50~100 mm[36,37].根据海拔高度、气温、降水的不同,蒙古国植被带由北向南依次为森林、草甸草地、典型草地、荒漠草地[38]. ...
蒙古国30米分辨率土地覆盖产品研制与空间分局分析
1
2018
... 蒙古国位于亚洲大陆中部(41°35′N~52°09′N、87°44′E~119°56′E之间),北部与俄罗斯接壤,而东部、南部与西部则与中国接壤,国土总面积156.65万km2.蒙古国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地势走向,如图1所示,平均海拔1580 m[35].蒙古国冬季漫长而寒冷,最低温度是-30°C,最高温度是-15°C;夏季短促而炎热,昼夜温差大,最低温度是10°C,最高温度是26.7°C.蒙古国年均降水量约120~250 mm,其中典型草原年均降水量约为150~250 mm,荒漠草原年均降水量约为100~150 mm,而南部戈壁地区年均降水量约为50~100 mm[36,37].根据海拔高度、气温、降水的不同,蒙古国植被带由北向南依次为森林、草甸草地、典型草地、荒漠草地[38]. ...
NDVI-based long-term vegetation dynamics and its response to climatic change in the Mongolian plateau
1
2014
... 2.2.2 降水量和地表温度数据 降水量数据来自全球降水测量数据(Integrated Multi-satellit E Retrievals for 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_L3/IMERG)数据集.地表温度数据采用的是 MOD11A2 产品,并分别提取日间地表温度数据(Day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DLST)和夜间地表温度数据(Night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NLST),该数据产品可被用来研究植被物候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响应[39,40,41,42].使用Google遥感云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GEE)下载并处理此降水量数据和地表温度数据. ...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grassland above 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limatic pattern and changes in Northern China
1
2014
... 2.2.2 降水量和地表温度数据 降水量数据来自全球降水测量数据(Integrated Multi-satellit E Retrievals for 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_L3/IMERG)数据集.地表温度数据采用的是 MOD11A2 产品,并分别提取日间地表温度数据(Day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DLST)和夜间地表温度数据(Night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NLST),该数据产品可被用来研究植被物候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响应[39,40,41,42].使用Google遥感云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GEE)下载并处理此降水量数据和地表温度数据. ...
Land surface phenology and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changes along an urban-rural gradient in Yangtze River Delta, China
1
2013
... 2.2.2 降水量和地表温度数据 降水量数据来自全球降水测量数据(Integrated Multi-satellit E Retrievals for 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_L3/IMERG)数据集.地表温度数据采用的是 MOD11A2 产品,并分别提取日间地表温度数据(Day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DLST)和夜间地表温度数据(Night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NLST),该数据产品可被用来研究植被物候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响应[39,40,41,42].使用Google遥感云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GEE)下载并处理此降水量数据和地表温度数据. ...
Global-scale associations of vegetation phenology with rainfall and temperature at a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1
2014
... 2.2.2 降水量和地表温度数据 降水量数据来自全球降水测量数据(Integrated Multi-satellit E Retrievals for 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_L3/IMERG)数据集.地表温度数据采用的是 MOD11A2 产品,并分别提取日间地表温度数据(Day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DLST)和夜间地表温度数据(Night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NLST),该数据产品可被用来研究植被物候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响应[39,40,41,42].使用Google遥感云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GEE)下载并处理此降水量数据和地表温度数据. ...
Variations in satellite derived phenology in China's temperate vegetation
1
2006
... 2.3.1 时间序列重建 在物候参数提取之前,需要对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如下处理:① 消除土壤背景的影响,去除 NDVI中19a平均NDVI值小于0.1的像素,这些被认为是非植被区域[43,44,45].并结合已有的蒙古国土地覆盖分类数据产品,将所有非植被覆盖区域进行掩膜处理,得到研究区植被覆盖区域(包括森林、草甸草地、典型草地、荒漠草地、农田),并对植被覆盖区域进行物候信息提取.②对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重建以消除 NDVI 时间序列数据集产生的大量噪声.本研究基于TIMESAT3.2平台,选取森林、典型草地、荒漠草地三个区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区域,并分别利用非对称高斯拟合法(Asymmeric Gaussians,A-G)、双逻辑函数拟合法(Double Logistic,D-L)、S-G滤波法(Savitzky-Golay Filtering)对三个样本区NDVI时序数据进行滤波平滑.最后,比较三种拟合重建方法的结果可知,利用A-G滤波法对蒙古国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拟合重建,可以得到质量较好的生长季曲线. ...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monthly and seasonal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in China from 1982 to 1999
1
2003
... 2.3.1 时间序列重建 在物候参数提取之前,需要对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如下处理:① 消除土壤背景的影响,去除 NDVI中19a平均NDVI值小于0.1的像素,这些被认为是非植被区域[43,44,45].并结合已有的蒙古国土地覆盖分类数据产品,将所有非植被覆盖区域进行掩膜处理,得到研究区植被覆盖区域(包括森林、草甸草地、典型草地、荒漠草地、农田),并对植被覆盖区域进行物候信息提取.②对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重建以消除 NDVI 时间序列数据集产生的大量噪声.本研究基于TIMESAT3.2平台,选取森林、典型草地、荒漠草地三个区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区域,并分别利用非对称高斯拟合法(Asymmeric Gaussians,A-G)、双逻辑函数拟合法(Double Logistic,D-L)、S-G滤波法(Savitzky-Golay Filtering)对三个样本区NDVI时序数据进行滤波平滑.最后,比较三种拟合重建方法的结果可知,利用A-G滤波法对蒙古国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拟合重建,可以得到质量较好的生长季曲线. ...
Variations in northern vegetation activity inferred from satellite data of vegetation index during 1981 to 1999
1
2001
... 2.3.1 时间序列重建 在物候参数提取之前,需要对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如下处理:① 消除土壤背景的影响,去除 NDVI中19a平均NDVI值小于0.1的像素,这些被认为是非植被区域[43,44,45].并结合已有的蒙古国土地覆盖分类数据产品,将所有非植被覆盖区域进行掩膜处理,得到研究区植被覆盖区域(包括森林、草甸草地、典型草地、荒漠草地、农田),并对植被覆盖区域进行物候信息提取.②对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重建以消除 NDVI 时间序列数据集产生的大量噪声.本研究基于TIMESAT3.2平台,选取森林、典型草地、荒漠草地三个区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区域,并分别利用非对称高斯拟合法(Asymmeric Gaussians,A-G)、双逻辑函数拟合法(Double Logistic,D-L)、S-G滤波法(Savitzky-Golay Filtering)对三个样本区NDVI时序数据进行滤波平滑.最后,比较三种拟合重建方法的结果可知,利用A-G滤波法对蒙古国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拟合重建,可以得到质量较好的生长季曲线. ...
基于MODIS-NDVI数据的东北森林物候期监测
1
2006
... 2.3.2 植被物候提取 本研究使用TIMESAT3.2自带的动态阈值法提取植被SOS、EOS、LOS.一些学者经过对比几种提取物候信息的方法发现,阈值法的提取结果误差最小,且动态阈值法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应用非常广泛[46,47].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最终将阈值设置为20%来得到植被SOS、EOS物候参数信息,并基于此得到植被生长季长度. ...
基于MODIS-NDVI数据的东北森林物候期监测
1
2006
... 2.3.2 植被物候提取 本研究使用TIMESAT3.2自带的动态阈值法提取植被SOS、EOS、LOS.一些学者经过对比几种提取物候信息的方法发现,阈值法的提取结果误差最小,且动态阈值法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应用非常广泛[46,47].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最终将阈值设置为20%来得到植被SOS、EOS物候参数信息,并基于此得到植被生长季长度. ...
藏北高原植被物候时空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研究
1
2011
... 2.3.2 植被物候提取 本研究使用TIMESAT3.2自带的动态阈值法提取植被SOS、EOS、LOS.一些学者经过对比几种提取物候信息的方法发现,阈值法的提取结果误差最小,且动态阈值法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应用非常广泛[46,47].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最终将阈值设置为20%来得到植被SOS、EOS物候参数信息,并基于此得到植被生长季长度. ...
藏北高原植被物候时空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研究
1
2011
... 2.3.2 植被物候提取 本研究使用TIMESAT3.2自带的动态阈值法提取植被SOS、EOS、LOS.一些学者经过对比几种提取物候信息的方法发现,阈值法的提取结果误差最小,且动态阈值法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应用非常广泛[46,47].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最终将阈值设置为20%来得到植被SOS、EOS物候参数信息,并基于此得到植被生长季长度. ...
柴达木盆地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
2017
... (1)趋势分析.为反映蒙古国植被物候的整体变化趋势,本研究使用趋势线分析法[48]对年份和不同植被物候期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蒙古国 2001—2019 年植被物候变化趋势,公式如下: ...
柴达木盆地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
2017
... (1)趋势分析.为反映蒙古国植被物候的整体变化趋势,本研究使用趋势线分析法[48]对年份和不同植被物候期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蒙古国 2001—2019 年植被物候变化趋势,公式如下: ...
蒙古高原积雪变化及对草地植被物候影响的研究
1
2019
... 受返青期(SOS)和枯黄期(EOS)共同作用,植被生长季长度(LOS)主要集中在120~200d(占研究区85.5%),平均为165d,即蒙古国每年植被生长季长度一般持续165d.LOS最短的地区SOS最晚而EOS最早,主要发生在蒙古国中部(前杭爱北部、中戈壁西北部)、蒙古阿尔泰山脉和杭爱山脉等部分地区(占研究区3.1%).在SOS最早,而EOS最晚的地区,LOS最长,主要位于蒙古国西南部(乌布苏北部、扎布汗、科布多南部)地区和苏赫巴尔极小部分地区(占研究区11.4%).蒙古国植被物候空间分布特征与李晨昊[49]、姜康[50]19的结果相似. ...
蒙古高原积雪变化及对草地植被物候影响的研究
1
2019
... 受返青期(SOS)和枯黄期(EOS)共同作用,植被生长季长度(LOS)主要集中在120~200d(占研究区85.5%),平均为165d,即蒙古国每年植被生长季长度一般持续165d.LOS最短的地区SOS最晚而EOS最早,主要发生在蒙古国中部(前杭爱北部、中戈壁西北部)、蒙古阿尔泰山脉和杭爱山脉等部分地区(占研究区3.1%).在SOS最早,而EOS最晚的地区,LOS最长,主要位于蒙古国西南部(乌布苏北部、扎布汗、科布多南部)地区和苏赫巴尔极小部分地区(占研究区11.4%).蒙古国植被物候空间分布特征与李晨昊[49]、姜康[50]19的结果相似. ...
中蒙边境草原带物候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2
2020
... 受返青期(SOS)和枯黄期(EOS)共同作用,植被生长季长度(LOS)主要集中在120~200d(占研究区85.5%),平均为165d,即蒙古国每年植被生长季长度一般持续165d.LOS最短的地区SOS最晚而EOS最早,主要发生在蒙古国中部(前杭爱北部、中戈壁西北部)、蒙古阿尔泰山脉和杭爱山脉等部分地区(占研究区3.1%).在SOS最早,而EOS最晚的地区,LOS最长,主要位于蒙古国西南部(乌布苏北部、扎布汗、科布多南部)地区和苏赫巴尔极小部分地区(占研究区11.4%).蒙古国植被物候空间分布特征与李晨昊[49]、姜康[50]19的结果相似. ...
... 3.3.3 植被生长期长度与地表温度和降水的相关性 植被生长季长度(LOS)能反映一个地区植被生长状态,间接反映该地常年的水热状况.选取蒙古国19a中年均地温和年降水量、3—10月份的平均地温和平均降水分别与植被生长季长度(LOS)进行偏相关分析(图7).分析结果显示,蒙古国植被LOS与年均地温和3—10月份的平均地温总体呈负相关关系,与姜康[50]52研究相反,这可能跟研究区范围大小及温度数据时间不同有关.其显著相关和极显著相关在空间分布稍有差异(图7a、图7c). ...
中蒙边境草原带物候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2
2020
... 受返青期(SOS)和枯黄期(EOS)共同作用,植被生长季长度(LOS)主要集中在120~200d(占研究区85.5%),平均为165d,即蒙古国每年植被生长季长度一般持续165d.LOS最短的地区SOS最晚而EOS最早,主要发生在蒙古国中部(前杭爱北部、中戈壁西北部)、蒙古阿尔泰山脉和杭爱山脉等部分地区(占研究区3.1%).在SOS最早,而EOS最晚的地区,LOS最长,主要位于蒙古国西南部(乌布苏北部、扎布汗、科布多南部)地区和苏赫巴尔极小部分地区(占研究区11.4%).蒙古国植被物候空间分布特征与李晨昊[49]、姜康[50]19的结果相似. ...
... 3.3.3 植被生长期长度与地表温度和降水的相关性 植被生长季长度(LOS)能反映一个地区植被生长状态,间接反映该地常年的水热状况.选取蒙古国19a中年均地温和年降水量、3—10月份的平均地温和平均降水分别与植被生长季长度(LOS)进行偏相关分析(图7).分析结果显示,蒙古国植被LOS与年均地温和3—10月份的平均地温总体呈负相关关系,与姜康[50]52研究相反,这可能跟研究区范围大小及温度数据时间不同有关.其显著相关和极显著相关在空间分布稍有差异(图7a、图7c). ...
2001-2017年蒙古高原不同植被返青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
2019
... 3.1.2 物候年际变化特征 分析2001—2019年蒙古国物候年际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发现蒙古国植被返青期(SOS)总体呈推迟趋势(0.07d/a),呈提前趋势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5.3%,呈推迟趋势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4.7%,与姜康等[51]2494的蒙古高原返青期变化趋势结果相同.结合图2a和图3a可知,返青期(SOS)呈提前和推迟趋势的空间分布不同,SOS较早的蒙古国西南部(乌布苏北部、扎布汗、科布多南部)地区和苏赫巴尔极小部分地区呈提前趋势,其中0.68%的区域显著提前2d以上.而SOS较晚的蒙古国中部(中央省、苏木贝尔、中戈壁西北部、肯特、苏赫巴托尔西部)部分地区呈推迟趋势,其中0.75%的区域显著推迟2d以上. ...
... 蒙古国年平均降水量由北向南逐渐变小,年平均地表温度从北向南逐渐升高,且地形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其植被物候空间分布与地形、降水和地表温度空间分布有一定关系,尤其是温度较高、降水相对较少的蒙古国西南部稀疏植被区,返青期(SOS)发生时间最早,与姜康等[51]2497研究蒙古高原地区植被返青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结果一致,随着时间的增长,地表温度升高,其返青期(SOS)呈提前趋势;降水量增加导致西南部地区植被枯黄期(EOS)发生时间最晚,从而导致该地区植被生长季长度(LOS)延长.结合蒙古国近19a来未发生变化的草甸草地、典型草地和荒漠草地的矢量数据,分别获取蒙古国草甸草地、典型草地和荒漠草地返青期(SOS)、枯黄期(EOS)和生长季长度(LOS)植被物候数据.如图8所示,蒙古国不同草地植被物候特征有所不同,按照物候期发生时间早晚和发生时间长短可知,返青期(SOS)排序为:荒漠草地<典型草地<草甸草地;枯黄期(EOS)排序为:草甸草地<典型草地<荒漠草地;生长季长度(LOS)排序为:荒漠草地>草甸草地>典型草地.总体来看,荒漠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其植被物候生长季持续时间最长.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草地植被物候年际变化特征差别较大,草甸草地植被返青期(SOS)整体提前,典型草地和荒漠草地植被返青期(SOS)整体推迟.草甸草地和荒漠草地植被枯黄期(EOS)整体推迟,典型草地植被枯黄期(EOS)整体提前.草甸草地植被生长季长度(LOS)整体呈延长趋势,典型草地和荒漠草地植被生长季长度(LOS)总体呈缩短趋势. ...
2001-2017年蒙古高原不同植被返青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
2019
... 3.1.2 物候年际变化特征 分析2001—2019年蒙古国物候年际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发现蒙古国植被返青期(SOS)总体呈推迟趋势(0.07d/a),呈提前趋势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5.3%,呈推迟趋势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4.7%,与姜康等[51]2494的蒙古高原返青期变化趋势结果相同.结合图2a和图3a可知,返青期(SOS)呈提前和推迟趋势的空间分布不同,SOS较早的蒙古国西南部(乌布苏北部、扎布汗、科布多南部)地区和苏赫巴尔极小部分地区呈提前趋势,其中0.68%的区域显著提前2d以上.而SOS较晚的蒙古国中部(中央省、苏木贝尔、中戈壁西北部、肯特、苏赫巴托尔西部)部分地区呈推迟趋势,其中0.75%的区域显著推迟2d以上. ...
... 蒙古国年平均降水量由北向南逐渐变小,年平均地表温度从北向南逐渐升高,且地形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其植被物候空间分布与地形、降水和地表温度空间分布有一定关系,尤其是温度较高、降水相对较少的蒙古国西南部稀疏植被区,返青期(SOS)发生时间最早,与姜康等[51]2497研究蒙古高原地区植被返青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结果一致,随着时间的增长,地表温度升高,其返青期(SOS)呈提前趋势;降水量增加导致西南部地区植被枯黄期(EOS)发生时间最晚,从而导致该地区植被生长季长度(LOS)延长.结合蒙古国近19a来未发生变化的草甸草地、典型草地和荒漠草地的矢量数据,分别获取蒙古国草甸草地、典型草地和荒漠草地返青期(SOS)、枯黄期(EOS)和生长季长度(LOS)植被物候数据.如图8所示,蒙古国不同草地植被物候特征有所不同,按照物候期发生时间早晚和发生时间长短可知,返青期(SOS)排序为:荒漠草地<典型草地<草甸草地;枯黄期(EOS)排序为:草甸草地<典型草地<荒漠草地;生长季长度(LOS)排序为:荒漠草地>草甸草地>典型草地.总体来看,荒漠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对降水和地表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其植被物候生长季持续时间最长.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草地植被物候年际变化特征差别较大,草甸草地植被返青期(SOS)整体提前,典型草地和荒漠草地植被返青期(SOS)整体推迟.草甸草地和荒漠草地植被枯黄期(EOS)整体推迟,典型草地植被枯黄期(EOS)整体提前.草甸草地植被生长季长度(LOS)整体呈延长趋势,典型草地和荒漠草地植被生长季长度(LOS)总体呈缩短趋势. ...
Contrasting responses of autumn-leaf senescence to daytime and night-time warming
1
2018
... 蒙古国植被不同植被物候期对海拔的响应是不同的.蒙古国植被返青期平均分布受海拔的影响几乎很小,但其年际变化趋势受海拔影响较大,是三个植被物候期最大的一个.而枯黄期与生长季长度平均物候期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变化较大,其枯黄期年际变化趋势受海拔影响比生长季长度年际变化趋势所受影响小.Wu等[52]对北半球秋季植被枯黄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枯黄期发生前的日间温度与夜间温度的升高对枯黄期产生的影响是相反的.而本研究发现蒙古国植被返青期受植被返青前的日间地表温度影响大于夜间地表温度,而植被枯黄期受夜间地表温度的影响比日间地表温度大,由于枯黄期发生时间为10月份,这段时间研究区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温度远远高于夜间温度,此时,夜间地表温度越高,枯黄期发生时间越晚,植被推迟枯黄.Shen等[53]以蒙古国为研究对象,研究植被NDVI变化特征发现,研究区植被NDVI与地表温度显著负相关,地表温度的升高被认为会对植被活力产生负面影响.蒙古国植被返青期发生前一个月(3月份)降水增多,导致返青期推迟.这是由于蒙古国3月份气温较低,此时蒙古国降水多是以降雪的形式出现,由于冰雪融化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因此地表温度降低,植被返青期推迟.而在植被枯黄期发生前一个月,蒙古国戈壁荒漠地区,因其温度高、降水量少,植被生长环境脆弱,需要较好的水热条件来维持,受降水影响比较大.若该地区降水突然增多,且温度较高,其荒漠草地短时间内迅速生长,从而导致枯黄期推迟. ...
Asymmetric effects of daytime and nighttime warming on spring phenology in the temperate grasslands of China
1
2018
... 蒙古国植被不同植被物候期对海拔的响应是不同的.蒙古国植被返青期平均分布受海拔的影响几乎很小,但其年际变化趋势受海拔影响较大,是三个植被物候期最大的一个.而枯黄期与生长季长度平均物候期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变化较大,其枯黄期年际变化趋势受海拔影响比生长季长度年际变化趋势所受影响小.Wu等[52]对北半球秋季植被枯黄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枯黄期发生前的日间温度与夜间温度的升高对枯黄期产生的影响是相反的.而本研究发现蒙古国植被返青期受植被返青前的日间地表温度影响大于夜间地表温度,而植被枯黄期受夜间地表温度的影响比日间地表温度大,由于枯黄期发生时间为10月份,这段时间研究区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温度远远高于夜间温度,此时,夜间地表温度越高,枯黄期发生时间越晚,植被推迟枯黄.Shen等[53]以蒙古国为研究对象,研究植被NDVI变化特征发现,研究区植被NDVI与地表温度显著负相关,地表温度的升高被认为会对植被活力产生负面影响.蒙古国植被返青期发生前一个月(3月份)降水增多,导致返青期推迟.这是由于蒙古国3月份气温较低,此时蒙古国降水多是以降雪的形式出现,由于冰雪融化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因此地表温度降低,植被返青期推迟.而在植被枯黄期发生前一个月,蒙古国戈壁荒漠地区,因其温度高、降水量少,植被生长环境脆弱,需要较好的水热条件来维持,受降水影响比较大.若该地区降水突然增多,且温度较高,其荒漠草地短时间内迅速生长,从而导致枯黄期推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