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牛文元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理论地理学的科学地位出发,介绍了近代理论地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主要观点和其所具备的特点,最后对理论地理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归纳。
  • 论文
    金祖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圆地平说是一种远古的原始的宇宙学说;中国古代的浑天说,是其中实例。它认为,天是一个以观测地点为球心的球体;地是一个同心的圆形平面。地面的突出的包括中部的陆地和四周的平面海洋,并把球形的天分成可见的地上半球和不可见的地下半球。这种学说为古代各国所共有,这就是它的世界性;但是,天和地的共同中心,却因地点而不同,这就是它的地方性。
  • 论文
    冯绳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更新世晚期以来黑河流量逐渐减少,由外流河变为内流河,由统一水系变为各自的独立水系,中、下游由地面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不少河道随流量变化及新构造运动影响而改道,从而沿岸新老绿洲互不相连。
  • 论文
    杨永兴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生态学原则,采用主成分、聚类制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三江平原沼泽进行生态分类。将该区沼泽划分为二个沼泽类、四个沼泽亚类和八个沼泽体。并给出了衡量沼泽类型之间差异的数量尺度和对未知类型归类的判别数学模型,并论证了沼泽生态分类应采用的重要指标。
  • 论文
    孙金铸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畜牧业的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天然牧草是畜牧业的主要物质基础,本文试图对影响牧草和牲畜的地理分布及生物生产力作一初步分析。
  • 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凡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制定总体规划方案应重点协调的六个关系的探讨,对煤矿地区国上总体规划进行了初步研究。
  • 研究报告
    韦省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一般公认的渭北旱原的典型县为经验分类,应用二级判别分析办法,根据气候资料和农业资料对关中—陕北过渡带农业生产条件的区域分异进行判别,并结合其他自然特征划分出渭北旱原。
  • 研究报告
    赵俊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盐渍土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分析它们在彩色红外航空象片上的解译标志,讨论了天然文岩渠流域土壤盐渍化地球化学分异的特点。分析表明:在彩红外航片上,盐渍土图斑的几何图形取决于盐渍土的分布环境,共色调与盐渍化程度密切相关,而盐渍化程度又随季节发生时间分异。
  • 讨论
  • 讨论
    潘凤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今后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出发,山城市建设地基条件、城区找水、抗震等入手论述了研究埋藏地貌的意义和作用。
  • 讨论
    蒋忠信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两个实例,讨论傅抱璞山地降水公式的优化计算问题,并提出另一种可能的高斯曲线型分布模式。
  • 综述
  • 综述
    汤奇成, 周成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区域水文学的研究是在解放后其正发展起来的。尽管迄今人们对区域水文学仍有不同的认识,例如区域水文学是否可以与水文地理学等同,或是区域水文学是否应隶属于区域地理学等等,但是作为水文学的分支学科是无疑的。区域水文学从整体的观点来研究区域水文情势。区城可以是功能区,如城市、出口加工中心区等,或为自然景观区,如干旱区、喀斯特区等,也可以是行政区。目前,许多水文水利工作者已在致力于区域水文学的研究。
  • 综述
    左大康, 覃文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地表能量交换与物质迁移过程研究的深入及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定量化的迫切要求,蒸发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蒸发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也愈来愈明显。国际上对蒸发的研究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至今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Dalton 1802年首先综合了风及空气温、湿度对蒸发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道尔顿蒸发定律,它对近代蒸发理论的创立有决定性的作用。
  • 书刊评介
  • 书刊评介
    黄云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流地貌学是地貌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迄今已经出版的专著如:《长江上游河谷地貌》、《中国自然地理·地貌》、《渭河下游河流地貌》、《长江中下游河道特性及其演变》等,均仅涉及某一特定河流的河谷或河床地貌问题。关于河流地貌学的基本原理较为完整系统的论著国内尚付阙如。目前,沈玉昌、龚国元编著的《河流地貌学概论》(1986年9月科学出版社出版,八开本,全书八章,共31万字,附图93幅,表32,列参考文献221篇)的问世,则满足了读者多年的渴望。该书全面系统扼要地阐述了河流地貌学领域内各种基本概念、公式、理论和方法,并介绍了国内外河流地貌研究的发展趋势。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报道
  • 报道
    杨淑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以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地理研究所1986—1987年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又是新的进展。二年来我所共接待来华外宾170余人次(其中1986年90余人次,1987年80人次),出国人员达108人次(1986年59人次,1987年49人次)。 根据国际学术交流是科研工作的一部分的精神:结合我所方向、任务两年来我们着重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开拓。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促进工作。
  • 报道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说明:这是本刊《1985—1986年地理学新书》的续辑(参阅本刊6(1)),由于出版发行上的问题和地理书刊出版比较分散,因此,有些书跨年度与读者见面,所以本书目不再年代划分,而试用分类编目,也但可能更便于读者查阅。我们有意较为全面地介绍这一年度的地理学著作(包括部分译著和有关参考著作),疏漏难免,希望广大读者能推荐本地区(本部门)的著述,以便交流。
  • 报道
    程天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六十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根据国家科委下达的西北、华北水量平衡研究课题,以及自然地理学、水文物理学理论研究的需要,在山东水利厅、德州行署和德州市的帮助下,利用德州灌溉试验站原有条件,建立了德州水量平衡试验站,进行农田蒸发、作物蒸腾、水面蒸发、潜水蒸发与土壤水分的观测仪器与观测方法的研究,以探求蒸发机制及土壤水分运动规律。自1961年4月至1965年12月,共积累了观测试验资料7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