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王浩, 傅抱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建立了一个采用地形坐标的、包含大气边界层湍流参数化方案,大气辐射过程的参数化方案、陆-气-水相互作用的地面温湿度预报方案等物理过程的非静力近似中小尺度数值模式,用这个模式试验研究了在气候平均值的背景下谷底水体的有无对山地气候影响的一般情况。模拟结果表明:由于水体的存在,夜间谷底气温较干符情况有较大的升高,山谷逆温受到破坏;白天谷底气温则有降低。湿谷中的地湿一般都较干谷中大,尤其是夜间更为明显。无论白天还是夜间,由于山谷风和湖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湿谷中的风速都此干谷中大,湿谷中的局地环流比干谷中的更为明显。
  • 论文
    陈万隆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着重介绍了在高海拔地区如何利用短期梯度考察资料估算风源资的一种计算方案。
  • 论文
    段德寅, 潘良宝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文献[1,2]的基础上,说明坡风是一种耗散结构,并对形成坡风的热力不稳定条件进行了初步讨论,给出了临界瑞利数Rc作为坡风热力不稳定的判据。
  • 论文
    齐瑛, 傅抱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借助二维大气中尺度数值模式,讨论了我国东北地区1月份大兴安岭东坡的焚风与山区地形形状的关系,并定性地绘出了该焚风现象生消的背景条件。
  • 论文
    马乃孚, 倪国裕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气候灾害度和灰色预测的计算实例,同时得出1988年是少有的干旱高温年,说明这两种方法在山区气候灾害定量分析和预测上是可行的。
  • 论文
    陈明荣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以等效积温划分温度带,能避免出现水平温度带与垂直温度带指标界限不一致的缺点,用于秦岭及其山麓地区温度带的划分,符合该地区的实际。
  • 论文
    袁德辉, 翁笃鸣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山区月乎均气温形成的主要物理过程,提出以海拔高度、坡地太阳总辐射、地形动力因素为因子的新的月乎均气温推算方法,并以浙江龙泉山区为例进行拟合和计算。经检验,平均拟合误差为0.2℃,最大误差不超过0.4℃。
  • 论文
    毛政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山地气候特点出发,指出山地气候评价有很多不同于平原地区的困难和要求;并论述了山地气候评价的具体内容。
  • 论文
    李并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敦煌遗书中保存了大批地理方面的书卷,依其内容可分为古地志、古行记和地理杂文书3大类,其中包含着大量的非常珍贵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 论文
    伍家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是对居住在贵州东南部亚热带山地的苗族侗族两个民族聚落地理形特征形成的文化背境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传统文化特征的不同导致聚落在分布、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差异,最后根据文化在聚落中的表现划分了辐聚型和辐散型两个文化聚落类型,并分别作了讨论。
  • 论文
    李钜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考虑、分析多因素复杂问题时或自然界中都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各因素的权重因具体情况不同而变动的情况。为此提出一种各因素的权重由各因素的组合情况决定的模型——变权模型,以一种简单的基本形式,用实例说明根据若干已知样本建立变权模型的方法。其数学基础是回归分析。但又不同于多元同归分析。这对还不能达到数理化,又缺乏足够用于建模的可靠数据之地理学将会有较广的适用性。
  • 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张克映, 马友鑫, 李佑荣, 刘玉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讨哀牢山脉北段西南季风与东北季风的过山气候效应。
  • 研究报告
    洪嘉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和山东省水利厅于1992年4月18日~19日在山东省微山县共同主持召开了《山东南四湖蒸发实验站成果》鉴定会。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水文研究室和山东省水文总站共同合作完成的。会议听取了南四湖蒸发实验站十年工作总结报告、水面蒸发实验研究报告;还进行了实验站现场考察鉴定。
  • 研究报告
    曾宪宁, 缪启龙, 方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1986年中美联合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期间的考察资料,研究了拉萨近郊风廊线的特征。从莫宁——奥布赫夫相似理论出发,建立了青藏高原近地层风廓线模拟的模式。
  • 研究报告
    李江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观测得出,麻扎山存在一暖带,同时有一相应的干层。该暖层不仅对农林牧业有限大影响,同时也加剧了干旱区的山地的风蚀和绿地沙化。
  • 研究报告
    孙孟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在山区烟团抬升和扩散情况,于1988年冬夏对秦岭山区边界层温度和风随高度变化进行了观测并与平原成市气象特征进行了比较。
  • 研究报告
    黄雪樵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数据席支持下的区域坡面太阳辐射计算方法。使用该方法,可用计算机按地表实际的地形参数计算山区地表接受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日、月、年总量,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这对区域的自然与生态环境研宄具有更要价值。
  • 研究报告
    千怀遂, 李明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用统计方法,分析了秦岭—黄淮平原过渡带降水量和暴雨分布的特点,然后探讨了地形对降水过程的影响松制。
  • 研究报告
    李兆元, 董亚非, 周锁铨, 肖永全, 吴素良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子午岭地区内的气象资料,采用小网格方法建立该地区降水量的回归方程,对无降水资料地区的降水量进行了推算,得到本地区降水的分布情况,并对其降水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本地区属黄土高原气候分区中的重夏旱区,林区对干旱及水土流失有相当大的抑制作用。
  • 研究报告
    陈志鹏, 陈万隆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三个月的短期气温资,利用自然止交函数展开和最小二乘方法按不同季节分别对大别山东段和北段的气温资料进行延长,得到了该地区一年内的旬平均气温,其相对误差在4.1%—13.9%之间。
  • 研究报告
    于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地形因子参数化,建立了柑桔冻害低温与测点海拔高度、遮蔽度、山体遮蔽长度和地势倾斜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 研究报告
    陈正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揭示了鄂西山区森林火灾水平分布特征:1)森林火险具有地域差异性和邻近相似性,2)从北到南火险由高到低;3)高山林区为低火险区,4)23林区县市为低火险级;5)1600—2000m左右火灾最多发生,向上向下均减少。
  • 综述
  • 综述
    庞效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业生产在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阶段性变化,并在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空间特征的变化上表现出来。80年代以来,这种变化突出表现为技术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对工业生产和工业区位的影响日盆增强以及工业生产组织的国际合作的扩展,这种变化导致了工业地理学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的革新拓展。
  • 《90年代地理学》笔谈
  • 《90年代地理学》笔谈
    陆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理学研究关注的范围包括地球上所有人类活动的空间,而地理学最终致力的目标是全球人与环境的协调和综合发展——包括自然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等诸多方面的和谐。自从80年代初李旭旦先生等呼吁复兴人文地理学以来,我们对于以人地关系为中心的地理学统一性观念开始出现了初步的共识。
  • 报道
  • 报道
    陈述彭, 章申, 唐以剑
    1992, 11(3): 111-112,83,91. https://doi.org/10.11821/yj19920300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地理学便把环境变化及其保护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这一任务提到了全世界人民面前,我们地学工作者更有责任投身到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去,这也是对地学工作者的挑战。最近我国制定的攀登计划中也提到了有关环境变迁与预测的基础性研究。这里我们请陈述彭、章申和唐以剑先生谈了这方面的问题,以后我们还希望能有更多有关方面的论著能刊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