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中国气候变化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刘桂芳(1970-),女,河南新乡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 E-mail: kf_guif@163.com |
收稿日期: 2020-04-07
录用日期: 2020-05-26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4-10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267)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1IRTSTHN008)
《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制项目()
版权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cientific data sharing services for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in the era of big data
Received date: 2020-04-07
Accepted date: 2020-05-26
Online published: 2021-04-10
Copyright
随着气候变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已经积累和发布了越来越多气候变化方面的数据,为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相关数据存量越来越大,存储类型越来越丰富,促使我们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应用,必然离不开数据的开放和共享。本文首先对气候变化驱动因素科学数据、气候变化事实科学数据、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科学数据、气候变化未来预估科学数据、气候变化相关经济社会数据五大类别数据共享服务的现状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数据质量及数据应用的特色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背景下气候变化科学数据共享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服务管理、市场化运营、商业服务、公众服务、数据出版、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基于模型计算的动态数据共享等进行了展望。最后,总结了气候变化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在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刘桂芳 , 诸云强 , 关瑞敏 , 冯亚飞 , 刘情 , 夏梦琳 , 张亚星 , 卢鹤立 . 大数据时代中国气候变化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 地理研究, 2021 , 40(2) : 571 -582 . DOI: 10.11821/dlyj020200278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China has accumulated and released more and more data on climate change, which provides valuable data sources for in-depth systemat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levant data stocks are getting larger and larger, and storage types are becoming richer and richer, which has pushed us into an unprecedented era of big data. The era of big data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openness and sharing of data. In this paper we first summari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five major categories of data sharing services: scientific data on climate change drivers, scientific data on climate change facts, scientific data on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nd adaptation, scientific data on future climate change forecasts,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ata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ata quality and data applications was also carried out. On this basi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China's climate change scientific data sharing services in the context of big data, such as service management, market oriented operations, commercial services, public services, data publish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ata mining, and machines learning, dynamic data sharing based on model computing, etc. were prospected. Finally, we summarized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China's climate change scientific data sharing service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表1 气候变化科学数据分类Tab. 1 Category of scientific data on climate change |
数据大类 | 数据小类 |
---|---|
气候变化驱动因素科学数据 | 1.天文数据;2.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数据;3.大气温室气体数据;4.气溶胶数据; |
气候变化事实科学数据 | 5.气候观测指标数据(温度、降水等);6.古气候数据;7.海洋科学数据;8.冰冻圈科学数据;9.生态系统科学数据; |
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科学数据 | 10.人口健康科学数据;11.水文与水资源科学数据;12.气候变化相关灾害影响科学数据(含基础设施);13.林业科学数据;14.农牧渔业科学数据; |
气候变化未来预估科学数据 | 15.温度数据(气温、海温);16.降水数据;17.海平面数据; |
气候变化相关经济社会数据 | 18.经济发展与减缓技术数据;19.能源数据;20.碳排放数据 |
真诚感谢匿名评审专家和编辑部老师在论文评审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评审专家对本文文章结构和结果分析方面的修改意见,使本文获益匪浅。真诚感谢曲建升研究员和吴力波教授的指导。真诚感谢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数据集董利苹老师、董金玮老师和全体作者的交流与支持。
[1] |
吴金甲, 曲建升, 李恒吉, 等. 气候变化问题多学科协同机制实践研究. 生态经济, 2018,34(1):128-133.
[
|
[2] |
陈洁, 刘玉洁, 潘韬, 等. 1961—2010年中国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地表干湿状况影响. 自然资源学报, 2019,34(11):2440-2453.
[
|
[3] |
张威, 纪然. 辽宁省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生态学报, 2019,39(18):6772-6784.
[
|
[4] |
贾俊鹤, 刘会玉, 林振山. 中国西北地区植被NPP多时间尺度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生态学报, 2019,39(14):5058-5069.
[
|
[5] |
王智颖, 臧淑英, 周道玮, 等. 1957—2016年中国农业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研究. 地理科学, 2020,40(1):137-148.
[
|
[6] |
熊巧利, 何云玲, 邓福英, 等. 基于MaxEnt模型西南地区高山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估. 生态学报, 2019,39(24):9033-9043.
[
|
[7] |
张贤, 朱求安, 杨斌, 等. 基于过程模型的青藏高原湿地甲烷排放格局评估. 生态学报, 2020,40(9):1-12.
[
|
[8] |
王乐, 杜灵通, 丹杨, 等.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动态模拟. 生态学报, 2020,40(2):657-666.
[
|
[9] |
窦小东, 黄玮, 易琦, 等. LUCC及气候变化对澜沧江流域径流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9,39(13):4687-4696.
[
|
[10] |
诸云强, 赵晓宏, 冯卓, 等. 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分析与创新服务. 环境影响评价, 2016,38(1):5-9.
[
|
[11] |
马志云, 刘云. 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技术创新差异的时空格局: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27(9):102-111.
[
|
[12] |
曲建升, 刘莉娜, 曾静静, 等. 基于入户调查数据的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评估. 科学通报, 2018,63(5-6):547-557.
[
|
[13] |
朱红根, 周曙东. 南方稻区农户适应气候变化行为实证分析: 基于江西省36县(市)346份农户调查数据. 自然资源学报, 2011,26(7):1119-1128.
[
|
[14] |
王卷乐, 胡振鹏, 冉盈盈, 等. 鄱阳湖湿地烧荒遥感监测及其影响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013,28(4):656-667.
[
|
[15] |
赵贵宁, 张正勇, 刘琳, 等.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玛纳斯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 地理学报, 2020,75(1):98-112.
[
|
[16] |
韩伟孝, 黄春林, 王昀琛, 等. 基于长时序Landsat 5/8多波段遥感影像的青海湖面积变化研究. 地球科学进展, 2019,34(4):346-355.
[
|
[17] |
裴亮, 刘阳, 陈晨. 大凌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地理科学, 2017,37(9):1403-1410.
[
|
[18] |
韩云环, 郑子彦, 肖宇, 等. 基于统计年鉴和MODIS的中国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研究.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7,22(6):733-746.
[
|
[19] |
孙九林, 任博. 以他国为例兼论数据促进环境部门资源整合与开发. 中国环境管理, 2016,8(4):9-14.
[
|
[20] |
刘闯, 张应华. 全球变化暨地球科学数据影响力分区方法及2019年实践研究.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 2019,3(3):207-226.
[
|
[21] |
方梓行, 何春阳, 刘志锋, 等.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特点及未来趋势: 基于观测和模拟资料的综合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020,35(2):358-370.
[
|
[22] |
熊伟, 杨婕, 吴文斌, 等. 中国水稻生产对历史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生态学报, 2013,33(2):509-518.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郭华东. 大数据大科学大发现: 大数据与科学发现国际研讨会综述.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4,29(4):500-506.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杨毅. 大数据时代下探索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新模式. 科技传播, 2014,6(11):107-108.
[
|
[34] |
|
[35] |
黄哲学, 曹付元, 李俊杰, 等. 面向大数据的海云数据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网络新媒体技术, 2012,1(6):20-26.
[
|
[36] |
诸云强, 孙九林, 王卷乐, 等. 论地球数据科学与共享.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15, (1):3-9.
[
|
[37] |
郭华东, 陈润生, 徐志伟, 等.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大数据: 第六届中德前沿探索圆桌会议综述.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31(6):707-716.
[
|
[38] |
陈军, 陈晋, 廖安平, 等. 全球30m地表覆盖遥感制图的总体技术. 测绘学报, 2014,43(6):551-557.
[
|
[39] |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通知.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4/02/c-ontent_5279272.htm, 2018-04-02.
[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Notice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Issuing the Measur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cience Data.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4/02/content_5279272.htm, 2018-04-02.]
|
[40] |
汪志晓. 江苏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路径的策略研究. 商讯, 2019, (23):188-189.
[
|
[41] |
左建安, 陈雅. 基于大数据环境的科学数据共享模式研究. 情报杂志, 2013,32(12):151-154.
[
|
[42] |
诸云强, 潘鹏, 石磊, 等. 科学大数据集成共享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7,49(5):2-11.
[
|
[43] |
|
[44] |
裴韬, 刘亚溪, 郭思慧, 等. 地理大数据挖掘的本质. 地理学报, 2019,74(3):586-598.
[
|
[45] |
|
[46] |
董少春, 齐浩, 胡欢. 地球科学大数据的现状与发展.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19(20):1-11.
[
|
[47] |
王斌, 韩建, 岳鹏, 等. 大数据环境下全国地质钻孔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框架. 中国矿业, 2018,27(5):38-43, 49.
[
|
[48] |
蔡宇翔, 付婷, 张辉, 等. 云计算环境下移动大数据合理分流方法.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18(25):194-199.
[
|
[49] |
康洁. 人工智能时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策略探析. 青海教育, 2019, (9):53-54.
[
|
[50] |
张欣欣, 蔡晶波. 人工智能驱动社会公共服务发展. 信息记录材料, 2019,20(5):164-165.
[
|
[51] |
|
[52] |
|
[53] |
|
[54] |
|
[55] |
|
[56] |
项楠, 崔满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方式研究. 国际地震动态, 2016, (9):8-15.
[
|
[57] |
付静, 杨非. 智慧水利公共服务研究. 水利信息化, 2020, (1):15-20.
[
|
[58] |
赵海凤, 李仁强, 赵芬, 等. 生态环境大数据发展现状与趋势. 生态科学, 2018,37(1):211-218.
[
|
[59] |
杨宗喜, 唐金荣, 周平, 等. 大数据时代下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新观. 地质通报, 2013,32(9):1337-1343.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