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联邦区首府的空间经济联系与格局特征研究
初楠臣(1992-),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与区域发展。E-mail: chunanchen_1992@163.com |
收稿日期: 2021-02-07
录用日期: 2021-07-21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1-10
基金资助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课题(2017FY10130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116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16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1M693817)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2018003)
版权
Study on the spatial economic linkage and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pitals in Siberian and Far East Federal Districts in Russia
Received date: 2021-02-07
Accepted date: 2021-07-21
Online published: 2022-01-10
Copyright
利用经济等级指数、经济联系强度研究2010—2018年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联邦区首府的空间经济联系与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西伯利亚和远东区各联邦主体、及与毗邻中国东北省域的经济联系,结果表明:① 西伯利亚和远东区首府的经济等级2010—2015年上升显著,2015—2018年上升缓慢,等级序列存在“断裂”现象,繁荣的发达首府与停滞的偏远首府两极分化现象突出。② 西伯利亚和远东区首府经济联系量不断增强,以乌兰乌德市为分界的西伯利亚区首府经济联系强于远东区首府,呈“西高东低”的格局特征。西伯利亚区形成以新西伯利亚市为极核,辐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鄂木斯克市、托木斯克市等的“一极、多心组团”格局,首位经济联系为新西伯利亚市;远东区呈现以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市为中心的“双核”格局,首位经济联系为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③ 西伯利亚和远东区联邦主体间经济联系不断提升,同中国东北省域的经济联系也不断增强,其中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阿穆尔州同中国东北省域的经济联系最强,与黑龙江省的经济联系量高于吉林省和辽宁省。
关键词: 空间经济联系; 城市经济等级; 经济联系强度; 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联邦区
初楠臣 , 张平宇 , 吴相利 , 李鹤 , 杨奇峰 . 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联邦区首府的空间经济联系与格局特征研究[J]. 地理研究, 2021 , 40(11) : 2986 -3001 . DOI: 10.11821/dlyj020210104
This paper studied the spatial economic linkage and its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ssian Siberian and Far East Federal Districts during 2010-2018. Firstly, the urban economic grade of capitals was evaluated by the economic grade index. Then based on the economic linkage intensity and the economic membership degre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conomic interaction between any given Russian capitals, any given Russian federal subjects, Siberian-Far East Federal subjects of Russia and provinces of Northeast China. Finally,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economic grade and economic linkage intensity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ArcGI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growth speed of the capitals′ economic grade from 2010 to 2015 is higher than that from 2015 to 2018. There has been a "fracture" phenomenon in the economic hierarchy of the capitals in Siberian and Far East Federal Districts. Different development levels of the capitals lead to the polarization. Second, the external economic linkage intensity of the capitals had been increasing from 2010 to 2018. The economic linkage intensity of the capitals in Siberian Federal District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Far East Federal District. Spatially, the urban economic grade and urban external linkage intensity show the "High West, but Low East" spatial patterns. The capitals with high economic grade and economic linkage intensity are concentrated in Novosibirsk, Krasnoyarsk, Omsk and Tomsk in the Siberian Federal District. The capitals with high economic grade and economic linkage intensity are concentrated in Khabarovsk and Vladivostok in the Far East Federal District. Third, as the main economic linkage capitals in Siberian and Far East Federal Districts, Novosibirsk's important economic linkage capitals are Tomsk and Krasnoyarsk, and Khabarovsk's important economic linkage capitals are Vladivostok and Yuzhno-Sakhalinsk.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 linkage intensity, economic subordination degree, highway traffic distance, and the shortest time distance,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proposes the close capitals, sub-close capitals, competitive capitals, and marginal capitals of Novosibirsk and Khabarovsk. Finally, the economic linkage between Russian Siberian-Far East Federal subjects and Chinese northeastern provinces had been increasing from 2010 to 2018. Among them, Primorsky Territory, Khabarovsk Territory and Amur Region had the strongest economic linkage with Chinese provinces. And their economic linkage with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higher than that with Jilin and Liaoning provinces.
图1 研究区略图注:该图基于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标准地图(审图号为 GS(2016)2276号)制作,底图无修改。 Fig. 1 Sketch map of the Siberian and Far East Federal Districts in Russia |
表1 2018年研究区首府的人口和经济指标Tab. 1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of capitals in the study area in 2018 |
首府 | 隶属联邦主体 | 总人口 (万人) | 城市 人口 (万人) | 自治市土地面积 (万hm2) | 组织平均员工数 (万人) | 组织员工平均月工资 (万元) | 对市政所有组织的固定资本投资(亿元) | 实际执行地方预算收入 (亿元) | 零售营业额 (亿元) |
---|---|---|---|---|---|---|---|---|---|
远东联邦区 | |||||||||
雅库茨克 | 萨哈(雅库特)共和国 | 32.8 | 31.2 | 35.5 | 8.3 | 0.8 | 4.93 | 19.2 | 23.7 |
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 堪察加边疆区 | 18.1 | 18.1 | 3.6 | 5.5 | 0.9 | 0.57 | 13.4 | 9.8 |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 滨海边疆区 | 63.3 | 60.5 | 5.6 | 16.8 | 0.6 | 0.62 | 14.8 | 68.5 |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 | 61.8 | 61.8 | 3.9 | 19.1 | 0.6 | 3.36 | 16.1 | 49.6 |
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 | 阿穆尔州 | 23.0 | 22.5 | 3.2 | 6.4 | 0.5 | 0.49 | 5.2 | 31.6 |
马加丹 | 马加丹州 | 10.0 | 10.0 | 12.2 | 3.1 | 0.9 | 0.45 | 6.8 | 4.0 |
南萨哈林斯克 | 萨哈林(库页)州 | 20.6 | 19.9 | 9.1 | 8.0 | 1.0 | 4.86 | 25.3 | 14.7 |
比罗比詹 | 犹太自治州 | 7.4 | 7.4 | 1.7 | 2.0 | 0.4 | 0.37 | 1.7 | 6.6 |
阿纳德尔 | 楚科奇自治区 | 1.6 | 1.6 | 0.6 | 1.0 | 1.2 | 0.04 | 1.4 | 1.7 |
乌兰乌德 | 布里亚特共和国 | 43.2 | 43.2 | 3.7 | 1.3 | 0.3 | 0.87 | 10.3 | 15.9 |
赤塔 | 外贝加尔边疆区 | 34.9 | 34.9 | 5.3 | 9.0 | 0.5 | 0.30 | 5.7 | 13.8 |
西伯利亚联邦区 | |||||||||
戈尔诺-阿尔泰斯克 | 阿尔泰共和国 | 6.3 | 6.3 | 0.9 | 1.7 | 0.4 | 0.48 | 2.6 | 6.3 |
克孜勒 | 图瓦共和国 | 11.7 | 11.7 | 2.0 | 3.1 | 0.5 | 0.29 | 3.3 | 1.9 |
阿巴坎 | 哈卡斯共和国 | 18.4 | 18.4 | 1.1 | 4.6 | 0.5 | 0.33 | 5.8 | 15.4 |
巴尔瑙尔 | 阿尔泰边疆区 | 69.6 | 65.2 | 9.4 | 15.7 | 0.4 | 2.70 | 13.7 | 88.6 |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 疆区 | 109.2 | 109.1 | 3.8 | 27.8 | 0.5 | 1.99 | 36.5 | 137.0 |
伊尔库茨克 | 伊尔库茨克州 | 62.4 | 62.4 | 2.8 | 18.5 | 0.5 | 4.98 | 21.5 | 86.1 |
托木斯克 | 托木斯克州 | 59.5 | 57.4 | 3.0 | 13.9 | 0.5 | 1.52 | 17.3 | 68.4 |
鄂木斯克 | 鄂木斯克州 | 117.2 | 117.2 | 5.7 | 28.4 | 0.4 | 1.15 | 19.5 | 129.6 |
新西伯利亚 | 新西伯利亚州 | 161.3 | 161.3 | 5.0 | 39.9 | 0.5 | 4.61 | 43.6 | 230.0 |
克麦罗沃 | 克麦罗沃州 | 55.9 | 55.9 | 3.3 | 13.3 | 0.5 | 1.63 | 23.8 | 67.9 |
注:数据来源于俄联邦统计局官网:http://www.gks.ru/;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2018年1—12月人民币汇率累计平均中间价948.90卢布≈100元人民币,将各城市经济指标单位由卢布换算为人民币。 |
表2 指标体系及含义Tab. 2 Index system and its meaning |
指标 | 指标含义 | 数据来源 |
---|---|---|
城市人口 组织平均员工数 | 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根据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人口和员工数越多,中心地的等级越高,向周围区域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能力越强,经济社会要素流动越频繁 | 俄联邦统计局官网http://www.gks.ru/、实地调研 |
对市政所有组织的固定资本投资 | 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改善传统产业部门、建立新兴产业部门,调整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与经济社会要素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 | |
实际执行的地方预算收入 | 经济社会发展载体,是收费性收入、调入资金、中央补贴、收到税款和其他强制性费用等,保证政府地方行政管理支出,发展地方经济、文化事业等 | |
零售服务营业额 | 该指标表征的贸易是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 |
自治市土地面积 | 表征承载人口和各项经济社会活动的能力 | |
本财政年度内以货币形式销售的食品总量 | 是零售营业额指标的补充,表示居民对最基本生活物质的购买力大小,其取决于组织员工的平均月工资,月工资越高,食品购买力越强,商贸流通越频繁,经济社会水平越高 | |
组织员工的月均工资 |
表3 研究区首府的经济等级划分Tab. 3 Economic grade of capitals in the study area |
等级 | 首府 | |
---|---|---|
2010年 | 一 | 新西伯利亚 |
二 |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鄂木斯克 | |
三 |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伊尔库茨克 巴尔瑙尔 克麦罗沃 托木斯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 |
四 | 阿巴坎 雅库茨克 南萨哈林斯克 乌兰乌德 赤塔 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 马加丹 克孜勒 比罗比詹 戈尔诺-阿尔泰斯克 阿纳德尔 | |
2015年 | 一 | 新西伯利亚 鄂木斯克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
二 | 伊尔库茨克 巴尔瑙尔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克麦罗沃 | |
三 | 托木斯克 南萨哈林斯克 雅库茨克 | |
四 | 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 乌兰乌德 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赤塔 阿巴坎 马加丹 比罗比詹 戈尔诺-阿尔泰斯克 克孜勒 阿纳德尔 | |
2018年 | 一 | 新西伯利亚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鄂木斯克 伊尔库茨克 |
二 | 巴尔瑙尔 克麦罗沃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托木斯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 |
三 | 雅库茨克 南萨哈林斯克 | |
四 | 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 乌兰乌德 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赤塔 阿巴坎 马加丹 戈尔诺-阿尔泰斯克 比罗比詹 克孜勒 阿纳德尔 |
表4 新西伯利亚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隶属度Tab. 4 Economic linkage intensity and economic membership grade of Novosibirsk and Khabarovsk |
新西伯利亚市 经济联系强度 | 新西伯利亚市 经济隶属度(%) |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经济联系强度 |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经济隶属度(%) | |||||||||||||
---|---|---|---|---|---|---|---|---|---|---|---|---|---|---|---|---|
首府 | 年份 | 2010 | 2015 | 2018 | 2010 | 2015 | 2018 | 2010 | 2015 | 2018 | 2010 | 2015 | 2018 | |||
远东联邦区 | ||||||||||||||||
雅库茨克 | 166 | 358 | 458 | 1.8 | 2.1 | 2.5 | 187 | 532 | 520 | 7.7 | 7.7 | 9.4 | ||||
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 26 | 55 | 52 | 0.3 | 0.3 | 0.3 | 85 | 233 | 171 | 3.5 | 3.4 | 3.1 | ||||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 65 | 147 | 137 | 0.7 | 0.9 | 0.8 | 628 | 1885 | 1343 | 25.8 | 27.3 | 24.2 | ||||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 116 | 267 | 222 | 1.3 | 1.6 | 1.2 | - | - | - | - | - | - | ||||
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 | 55 | 115 | 113 | 0.6 | 0.7 | 0.6 | 8 | 21 | 16 | 0.3 | 0.3 | 0.3 | ||||
马加丹 | 34 | 59 | 65 | 0.4 | 0.3 | 0.4 | 75 | 170 | 143 | 3.1 | 2.5 | 2.6 | ||||
南萨哈林斯克 | 51 | 120 | 131 | 0.6 | 0.7 | 0.7 | 864 | 2718 | 2258 | 35.5 | 39.4 | 40.7 | ||||
比罗比詹 | 0 | 0 | 0 | 0.0 | 0.0 | 0.0 | 39 | 103 | 78 | 1.6 | 1.5 | 2.0 | ||||
阿纳德尔 | 0 | 0 | 0 | 0.0 | 0.0 | 0.0 | 6 | 17 | 10 | 0.2 | 0.2 | 0.2 | ||||
乌兰乌德 | 280 | 365 | 304 | 3.1 | 2.1 | 1.7 | 113 | 197 | 125 | 4.7 | 2.8 | 2.2 | ||||
赤塔 | 134 | 224 | 245 | 1.5 | 1.3 | 1.3 | 93 | 206 | 172 | 3.8 | 3.0 | 3.1 | ||||
西伯利亚联邦区 | ||||||||||||||||
戈尔诺-阿尔泰斯克 | 10 | 18 | 22 | 0.1 | 0.1 | 0.1 | 0 | 0 | 0 | 0.0 | 0.0 | 0.0 | ||||
克孜勒 | 70 | 127 | 169 | 0.8 | 0.7 | 0.9 | 0 | 0 | 0 | 0.0 | 0.0 | 0.0 | ||||
阿巴坎 | 509 | 839 | 927 | 5.6 | 4.9 | 5.1 | 0 | 0 | 0 | 0.0 | 0.0 | 0.0 | ||||
巴尔瑙尔 | 234 | 427 | 484 | 2.6 | 2.5 | 2.6 | 0 | 1 | 1 | 0.0 | 0.0 | 0.0 | ||||
克拉斯诺亚尔 斯克 | 2360 | 4613 | 4936 | 26.0 | 27.0 | 27.0 | 95 | 245 | 200 | 3.9 | 3.6 | 3.6 | ||||
伊尔库茨克 | 429 | 788 | 978 | 4.7 | 4.6 | 5.4 | 142 | 346 | 328 | 5.8 | 5.0 | 5.9 | ||||
托木斯克 | 2793 | 5128 | 5756 | 30.7 | 30.0 | 31.5 | 0 | 1 | 1 | 0.0 | 0.0 | 0.0 | ||||
鄂木斯克 | 1590 | 3156 | 2943 | 17.5 | 18.4 | 16.1 | 0 | 1 | 1 | 0.0 | 0.0 | 0.0 | ||||
新西伯利亚 | - | - | - | - | - | - | 98 | 226 | 188 | 4.0 | 3.3 | 3.4 | ||||
克麦罗沃 | 169 | 307 | 331 | 1.9 | 1.8 | 2.0 | 0 | 1 | 1 | 0.0 | 0.0 | 0.0 |
表5 新西伯利亚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对外经济联系的腹地划分Tab. 5 Hinterland division of external economic linkage in Novosibirsk and Khabarovsk |
腹地类型 | 隶属度(%) | 最短时间距离(h) | 公路距离(km) | 新西伯利亚市 |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 |
---|---|---|---|---|---|
紧密腹地 | >15 | <2 | <800 | 托木斯克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鄂木斯克 |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南萨哈林斯克 |
次紧密腹地 | >2 | <3 | 800~1000 | 克麦罗沃 巴尔瑙尔 阿巴坎 | 比罗比詹 |
竞争腹地 | >1 | <4 | 1000~3000 | 乌兰乌德 赤塔 伊尔库茨克 | 雅库茨克 赤塔 乌兰乌德 |
边缘腹地 | <1 | >4 | >3000 | 其他首府 | 其他首府 |
真诚感谢匿名评审专家在论文评审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评审专家对本文研究意义与价值的补充,多指标综合测度等研究方法的明确,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联邦区和中国东北省域空间经济联系的完善等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使本文获益匪浅。
[1] |
陆大道. 科学地认识“一带一路”. 科技导报, 2018, 36(3):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冯春萍. 过渡时期俄罗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新特点. 世界地理研究, 2002, 11(1): 40-47.
[
|
[16] |
葛新蓉. 俄罗斯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现象评析. 西伯利亚研究, 2009, 36(6): 29-32.
[
|
[17] |
高晓慧. 俄罗斯经济增长中的结构问题.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05, (4): 41-46+96.
[
|
[18] |
万永坤, 董锁成, 王菲, 等. 俄罗斯东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地理研究, 2013, 32(10): 1890-1898.
[
|
[19] |
高际香. 俄罗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失衡与政策选择.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6, (6): 68-80+157.
[
|
[20] |
冯春萍. 俄罗斯宏观经济地域空间格局的演变. 俄罗斯研究, 2012, (6): 106-123.
[
|
[21] |
冯春萍. 转型期俄罗斯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 人文地理, 2013, 28(5): 117-122.
[
|
[22] |
初楠臣, 张平宇, 李鹤, 等. 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分异研究. 地理科学, 2018, 38(7): 1069-1078.
[
|
[23] |
|
[24] |
|
[25] |
|
[26] |
初楠臣, 张平宇. 基于可达性的中俄跨国班列沿线城市经济联系: 以中俄K19/K20班列为例. 经济地理, 2018, 38(6): 10-18.
[
|
[27] |
郭连成, 周瑜, 马斌.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及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 东北亚论坛, 2017, 26(3): 72-83+128.
[
|
[28] |
刘彦君, 郭连成, 米军. 我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跨国次区域经济融合进程的社会网络分析.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5, (6): 84-91.
[
|
[29] |
|
[30] |
|
[31] |
|
[32] |
初楠臣, 张平宇, 李鹤. 高速铁路情景下的俄罗斯远东铁路可达性及其空间效应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7): 988-997.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