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 详细信息

耕地利用隐性形态三维测度及其地域类型研究——以黄淮海地区为例
周贵鹏, 龙花楼, 戈大专, 徐林增, 李思捷
地理研究, 2024, 43(1): 180-199.   DOI: 10.11821/dlyj020230392

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 表征方法 权重 方向








投入形态
机械动力投入 区域农业机械总动力/区域耕地总面积 0.174 +
劳动力投入 区域乡村农业从业人数/区域耕地总面积 0.193 +
养分本底状况 区域耕地范围内表土层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 0.277 +
养分人工投入 区域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区域耕地总面积 0.180 +
灌溉设施投入 区域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区域耕地总面积 0.090 +
光照热量投入
区域耕地范围内10℃以上年积温的平均值 0.086 +
产出形态
社会保障价值产出 区域粮食产量/区域耕地总面积 0.117 +
经济价值产出 区域农业GDP/区域耕地总面积 0.283 +
从业者生计价值产出 区域农业GDP/区域乡村农业从业人数 0.462 +
生态价值产出 区域耕地范围内NDVI的平均值 0.138 +
规模潜力形态
耕地绝对丰富性 区域耕地总面积 0.232 +
耕地相对丰富性 区域耕地总面积/区域乡村农业从业人数 0.360 +
耕地区位临近性 区域所有耕地斑块到最近地市行政中心的平均距离 0.075 -
耕地去依赖性 区域(地级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0.180 +
耕地地势平坦性 区域耕地范围内的平均坡度 0.153 -
表1 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