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空枢纽识别与影响因素研究
王列辉(1978-),男,浙江慈溪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交通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的研究。E-mail: lhwang@re.ecnu.edu.cn |
收稿日期: 2023-08-21
录用日期: 2024-01-27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4-12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07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117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15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2QKT0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2ECNU-XWK-XK001)
Research on identific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lobal sea-air hubs
Received date: 2023-08-21
Accepted date: 2024-01-27
Online published: 2024-04-12
全球海空枢纽是海上运输、空中运输与陆上运输的立体交互,具有更强大、更广泛的交通运输和集散能力。海空枢纽除基本的运输功能外,还以独特的产业运行过程,发展成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本文基于联通度和吞吐量两个维度分别进行全球海空枢纽识别,提出海空枢纽度这一指标表征枢纽的运输集散能力,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因素对海空枢纽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文章识别出35个全球海空枢纽,包括上海、纽约、新加坡、深圳、广州、香港、迪拜、洛杉矶等城市,聚集在东亚东南亚、欧洲和北美洲,多位于重要的全球城市或全球海运的重要航道。上海在联通度和吞吐量上都位居前列,是重要的全球海空枢纽。② 新加坡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海空枢纽,中国的海空枢纽排名普遍较高,而大部分东南亚南亚城市的海空枢纽度排名靠后。绝大部分海空枢纽分布于高收入国家(地区)和中等偏上国家(地区),但海空枢纽度和国家(地区)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即使位于同一国家的海空枢纽之间在海空枢纽度的表现上也具有极大差异。③ 城市人口数量、外籍人口占比、船东企业数量、港口水深条件、港口平均在泊船只数、机场航站楼数量、国际旅客比例以及机场入驻的空运公司数量对于城市的海空枢纽度有显著影响,海运和空运指标的显著性高于腹地城市指标,基础设施属性指标和经济社会属性指标同样具有显著性。
王列辉 , 项阳 , 张圣 . 全球海空枢纽识别与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研究, 2024 , 43(4) : 809 -823 . DOI: 10.11821/dlyj020230718
The global sea-air hub is the interaction of maritime transport, air transport and land transport, with more powerful and broader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capabilities. In addition to the basic transportation function, the sea-air hub also develops as the power source of urba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its unique industrial operation process. This paper identifies global sea-air hubs based on connectivity and throughput, proposes the sea-air index to represent the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capacity of the hub,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capacity of sea-air hub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article identified 35 global sea-air hubs, including Shanghai, New York, Singapore, Shenzhen, Guangzhou, Hong Kong, Dubai, Los Angeles and other cities, clustered in East Asia, Southeast Asia,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most of which are located in important global cities or global shipping lanes. Shanghai ranks at the forefront of connectivity and throughput as an important sea-air hub. (2) Singapore is the top of sea-air hubs in the world. China's sea-air hubs’ rankings are generally high, while most cities in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Asia rank low in sea-air hub index. Most of the sea-air hubs are distributed in high-income countries (regions) and upper-middle countries (regions), but there is a certain heterogeneity between the degree of sea-air hubs and the income level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Even the sea-air hubs located in the same country hav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a-air index (3) The number of urban population, the proportion of foreign population, the number of shipowner enterprise, the water depth of the port, the average number of ships at the port, the number of airport terminals, the proportion of international passengers and the number of air transport companies settled in the airpor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gree of sea-air hub of the city. The significance of sea transport and air transport indicator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hinterland cities and infrastructure attribute index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attribute index are equally significant.
表1 全球海空枢纽的影响因素汇总表Tab. 1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lobal air-sea hubs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解释变量及单位 | 来源 |
---|---|---|---|---|
城市指标 | 地方经济 | 国内生产总值 | 在一年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 |
贸易开放程度 | 城市进出口总额占城市生产总值的比值(%) | |||
第三产业占比 | 城市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 | |||
世界500强总部企业数量 | 《财富》榜单中世界500强企业总部的数量(个) | |||
政治环境 | 政府平均治理水平 | 地区腐败控制、政府效率、政治稳定性、监管质量、法治和政治民主度六个指标的平均分 | 世界银行 | |
行政中心 | 是否为首都 | |||
人口情况 | 人口数量 | 城市人口数量(人) | ||
外籍人口占比 | 城市外籍常驻人口数占城市常住人口数的 比值(%) | |||
创新条件 | 研究研发人员数量 (每百万人) | 城市每百万人中研究研发人员的数量(人) | 世界银行 | |
大学数量 | 拥有QS前500大学数量(个) | QS大学 排名榜单 | ||
港口指标 | 基础条件 | 泊位数 | 港口的泊位数(个) | 船视宝 |
泊位岸线长度 | 港口码头岸线长度(m) | |||
港口最大吃水深度 | 港口的最大吃水深度(m) | 船视宝 | ||
服务效率 | 平均在港船只 | 港口的年均在港船只数(艘) | 船视宝 | |
平均在泊船只 | 港口的年均在泊船只数(艘) | 船视宝 | ||
平均作业时长 | 港口的年均作业时长(h) | 船视宝 | ||
航运市场 | 船公司数量 | 港口城市拥有的船东企业数量(个) | 劳合社海事企业名录 | |
空运指标 | 基础设施 | 航站楼数量 | 机场现在运营中的航站楼数(个) | |
跑道数量 | 机场现有跑道数(个) | |||
航线网络 | 国际旅客比例 | 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占旅客吞吐量的比值(%) | ||
空运公司数量 | 机场入驻航司数量(个) | |||
交通效率 | 城市中心到机场用时 | 从城市CBD到机场的最短用时(min) | ||
准点率 | 各机场的准点的航班占所有航班的比值(%) | 飞常准 |
表2 中心性指标测度Tab. 2 Centrality index measurement |
指标 | 公式 | 具体含义 |
---|---|---|
度中心性 | Dr是与节点r相连的节点数;N为所有节点数。 | |
中介中心性 | gab(i)是其它城市ab的连接经过城市 的最短路径数量;gab是其它城市ab间最短路径数量;VN表示网络中的点集。 | |
接近中心性 | Dist(i,j)是城市i和城市j之间连接的最短路径。 | |
特征向量中心性 | Wij是城市i和城市j之间的连接强度;λ取最大的特征值;CE(j)表示节点j的特征向量中心性。 |
表3 基于海运与空运的海空枢纽分类Tab. 3 Classification of sea-air hubs based on sea and air transport |
等级 | 类型 | 含义 | 主要城市 |
---|---|---|---|
枢纽 | 海空枢纽 | 高空运强度,高海运强度;具有全球性辐射能力;高吞吐量和高联通度;全球城市。 | 上海、纽约、新加坡、深圳、广州、香港、迪拜、洛杉矶、东京、伦敦、休斯顿、西雅图、青岛、厦门、雅加达、温哥华、天津、胡志明市、马尼拉、仁川、台北、大阪、奥克兰、阿布扎比、伊斯坦布尔、迈阿密、巴塞罗那、河内、孟买、圣彼得堡、赫尔辛基、汉堡、悉尼、宁波、曼谷 |
空运枢纽 | 高空运强度,弱等海运强度;仅 空运全球性辐射能力城市 | 孟菲斯、北京、成都、莫斯科等 | |
海洋枢纽 | 高海运强度,弱空运强度;仅 海洋运输具有全球性辐射能力 | 釜山、鹿特丹、巴生、安特卫普等 |
表4 全球海空枢纽排名Tab. 4 Global sea-air hubs ranking |
海空枢纽 | 排名 | 海空枢纽度 | 海空枢纽 | 排名 | 海空枢纽度 |
---|---|---|---|---|---|
新加坡 | 1 | 6.51 | 伊斯坦布尔 | 19 | 2.10 |
上海 | 2 | 5.61 | 迈阿密 | 20 | 2.00 |
深圳 | 3 | 4.56 | 胡志明市 | 21 | 1.99 |
香港 | 4 | 4.03 | 马尼拉 | 22 | 1.96 |
迪拜 | 5 | 3.98 | 休斯顿 | 23 | 1.94 |
伦敦 | 6 | 3.75 | 河内 | 24 | 1.74 |
纽约 | 7 | 3.57 | 雅加达 | 25 | 1.54 |
东京 | 8 | 3.21 | 曼谷 | 26 | 1.52 |
洛杉矶 | 9 | 3.03 | 奥克兰 | 27 | 1.51 |
广州 | 10 | 2.97 | 巴塞罗那 | 28 | 1.50 |
青岛 | 11 | 2.90 | 西雅图 | 29 | 1.44 |
宁波 | 12 | 2.83 | 大阪 | 30 | 1.35 |
厦门 | 13 | 2.68 | 赫尔辛基 | 31 | 1.34 |
温哥华 | 14 | 2.64 | 圣彼得堡 | 32 | 1.31 |
汉堡 | 15 | 2.27 | 悉尼 | 33 | 1.24 |
仁川 | 16 | 2.26 | 阿布扎比 | 34 | 1.04 |
天津 | 17 | 2.22 | 孟买 | 35 | 0.95 |
台北 | 18 | 2.19 |
表6 稳健回归结果Tab. 6 Robust regression result |
影响因素 | 回归系数 | P |
---|---|---|
常数 | -0.999 | 0.265 |
GDP | -0.000 | 0.641 |
人口数量 | 0.000 | 0.002** |
第三产业占比 | 0.010 | 0.061 |
首府城市 | 0.264 | 0.078 |
外籍人口占比 | 0.011 | 0.000*** |
世界500强企业数量 | 0.020 | 0.147 |
港口泊位数 | -0.001 | 0.637 |
船东企业数量 | 0.004 | 0.005** |
水深条件 | 0.067 | 0.010** |
平均在泊船只 | 0.020 | 0.000*** |
机场航站楼数 | 0.085 | 0.047* |
跑道数量 | -0.101 | 0.169 |
城市中心到机场用时 | -0.013 | 0.064 |
国际旅客比例 | 0.009 | 0.011* |
航空准点率 | 0.003 | 0.798 |
空运公司数 | 0.033 | 0.000*** |
注:*表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示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示在0.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
真诚感谢匿名评审专家在论文评审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专家对本文整体研究思路、海空枢纽定义进一步阐释、海空枢纽度与收入水平异质性分析的修改意见,使本文获益匪浅。
[1] |
|
[2] |
徐凤, 朱金福, 陈丹. 基于多层网络的空铁联运双层加权网络结构特性.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23, 20(1): 49-56.
[
|
[3] |
王姣娥, 景悦, 杨浩然. 中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的空间演化模式及影响因素. 地理科学, 2020, 40(5): 675-684.
[
|
[4] |
杨浩然, 王潇萌, 张钦然, 等. 基于航空和高铁流的中国城市网络格局及演化. 地理科学, 2022, 42(3): 436-445.
[
|
[5] |
|
[6] |
雷渝, 帅斌. 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的高铁与航空快递运输竞合关系研究.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2, 44(3): 73-78, 91.
[
|
[7] |
程谦, 朱晓宁, 卢万胜. 中长运距城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 以高铁、民航为例.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1, 40(7): 39-45.
[
|
[8] |
王姣娥, 景悦, 杨浩然. 高速铁路对国内民航旅客运输的替代效应测度.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9): 1933-1944.
[
|
[9] |
陈庆佳, 徐磊, 徐硕江, 等. 一种基于预测的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路径选择方法. 供应链管理, 2023, 4(5): 87-96.
[
|
[10] |
袁雪丽, 杨菊花, 任金荟. 随机运输时间下集装箱海铁联运箱流径路优化方法.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22, 40(6): 106-117.
[
|
[11] |
吕靖, 张丹阳, 季嘉慧. 日韩货物中欧班列海铁联运路径选择研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1, 40(11): 1-8.
[
|
[12] |
李安林, 魏海蕊. 长江流域海铁联运模式下港口集疏运物流网络研究.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2, 44(1): 52-58, 66.
[
|
[13] |
李安林, 魏海蕊. 复杂网络视角下海铁联运物流网络研究. 软件导刊, 2021, 20(11): 57-64.
[
|
[14] |
|
[15] |
|
[16] |
|
[17] |
王列辉. 提升上海海空枢纽港能级, 促进临港新片区建设. 科学发展, 2021, (2): 49-57.
[
|
[18] |
赵冰, 郁斢兰, 王诺. 基于海空协同运输的南海群岛物流网络优化模型及算法. 运筹与管理,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133.G3.20230214.1448.006.htm, 2023-02-14.
[
|
[19] |
|
[20] |
|
[21] |
杜方叶, 王姣娥, 谢家昊, 等.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国际航空网络的空间格局及演变.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7): 963-972.
[
|
[22] |
李恩康, 陆玉麒, 杨星, 等. 全球城市网络联系强度的时空演化研究: 基于2014—2018年航空客运数据. 地理科学, 2020, 40(1): 32-39.
[
|
[23] |
刘望保, 韩茂凡, 谢智豪. 全球航线数据下世界城市网络的连接性特征与社团识别. 经济地理, 2020, 40(1): 34-40, 49.
[
|
[24] |
莫辉辉, 王姣娥, 王涵, 等. 多机场体系航线网络竞合的理论模式与实证研究. 地理研究, 2023, 42(3): 761-774.
[
|
[25] |
肖凡, 莫辉辉, 王姣娥, 等. 多机场体系的概念内涵、识别方法与实证研究. 地理科学, 2023, 43(4): 606-616.
[
|
[26] |
|
[27] |
张婷婷, 陈瑛, 王孟林. 基于航空联系的中国城市网络格局演变分析. 世界地理研究, 2022, 31(1): 166-176.
[
|
[28] |
陆璐, 魏冶, 庞瑞秋, 等. 航空企业视角的中国航空客运网络组织模式. 地理科学, 2019, 39(4): 550-559.
[
|
[29] |
莫辉辉, 王姣娥, 黄洁. 中国枢纽机场网络体系演变格局. 热带地理, 2018, 38(5): 599-605.
[
|
[30] |
杜方叶, 王姣娥, 王涵. 新冠疫情对中国国际航空网络连通性的影响及空间差异. 热带地理, 2020, 40(3): 386-395.
[
|
[31] |
|
[32] |
|
[33] |
|
[34] |
倪海云, Alexandra Lennane. 让海空联运成为航空货运的延伸. 空运商务, 2011, (15): 42-43.
[
|
[35] |
李鹏. 海空联运双赢的选择. 国际商报, 2000-11-18(004).
[
|
[36] |
贾海鹰. 海空货物联运: 一种有发展潜力的联运模式. 世界海运, 1999, (6): 17-18.
[
|
[37] |
曾和. “海空”联运世界首创香港国际机场码头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珠江水运, 2005, (1): 23.
[
|
[38] |
柳时强, 关悦. 广州海关助南沙打造“海陆空铁”立体贸易物流枢纽. 南方日报, 2022-04-26(AA4).
[
|
[39] |
马燕强. 货物多式联运的运输链构成及相关参与者分析: 以中欧海空货物运输为例. 技术与市场, 2009, 16(5): 31-32.
[
|
[40] |
|
[41] |
|
/
〈 |
|
〉 |